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目位于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内苏州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开发2005年设计2006年建成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此多功能会所坐落于一个拥有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基地之上。本项目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建筑格局依山就势,以达到与高尔夫场地功能的完全吻合。设计者将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中式建筑风格的魅力使吴越文化能够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位于苏州太湖之滨的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从历史的文脉出发,借喻于姑苏台,将建筑与自然山水融合,不只是为文化论坛提供一个交流的会议中心,更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观湖览胜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3.
《时代建筑》2009,(1):I0061-I0066
对于苏州东吴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来说,位于苏州是幸运的。两千五百年的城市文化,使得在苏州做建筑是幸福的。苏州的小桥流水、水墨昆腔、粉墙黛瓦,组成了外人眼里的苏州韵味。而在当地的苏州人眼里,金鸡湖畔的现代风情,太湖度假区侧的休闲生态则组成了一个充满现代文化和休闲气息的苏州。我们的发展正是处于这两种韵味左右交替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项目位于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开发2003年设计2005年建成总占地面积97.6公顷景观设计面积5公顷本项目为18洞锦标赛级高尔夫球场,基地南侧临近太湖,北侧为现有的蒋墩山。整个场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形起伏较大,有山地和人工湖泊。设计师为了创造舒适宜人的高尔夫运动环境,精心设计了溪流叠水、人工假山、大小湖泊、富有浓郁苏州建筑风格的路边休息亭以及桥梁,并在硬质景观的处理上融合了苏州园林的做法。景观设施  相似文献   

5.
<正>AT:文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一直是您设计理念的核心。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和砳建筑因其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而采取了不同的设计策略。请您从设计概念、建筑布局、功能、可持续性和建筑材料方面比较一下这两个项目。温子先: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坐落于太湖湖畔的历史名城苏州,而砳建筑毗邻台北基隆河。两个项目都与当地的"石头"相关联,但我们依据两个地点不同的气候、环境、文化和历史传承,采用了不同的设计策略。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的设计灵感源于苏州太湖著名的太湖石,其天然自若的形态代表着中国文人对自然的理想化诠释,故也被称作"学  相似文献   

6.
正大多数情况下,单就一个建筑单体来进行讨论,往往没有从整体环境来讨论的意义更大。苏州东太湖防汛物资仓库这个项目的情况尤其如此。这是一个用于太湖防汛的物资储备仓库,库房建筑面积约1379m~2,设计建造的用途和标准是用于防范百年一遇的太湖汛情。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建筑,不起眼到我们甚至不希望它存在;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建筑,一旦发生水利突发事件,它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是一处水利配套建筑,发生汛情时才会用到,使用频率不高,但必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湾文化中心位于苏州吴江太湖东岸,是苏州湾启动总体规划的标志性项巨。2013年,当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初次来到东太湖看到这一片空地的时候,开阔的平原、无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而吴江太湖新城的规划更是充满雄心,如曼哈顿一般繁荣的景象跃然纸上。蓝图上的城市以一条垂直湖岸的宽阔步道为中轴线,人们可以在那里相遇,文化中心处在轴线尽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赞巴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纽带将场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联系起来,"飘带"的灵感正源于此。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2)
<正>苏州湾文化中心位于苏州吴江太湖东岸,是苏州湾启动总体规划的标志性项巨。2013年,当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初次来到东太湖看到这一片空地的时候,开阔的平原、无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而吴江太湖新城的规划更是充满雄心,如曼哈顿一般繁荣的景象跃然纸上。蓝图上的城市以一条垂直湖岸的宽阔步道为中轴线,人们可以在那里相遇,文化中心处在轴线尽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赞巴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纽带将场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联系起来,"飘带"的灵感正源于此。  相似文献   

9.
本案位于太湖度假区中心区东部.包括大型会议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将定期、定址举办大型文化交流会议,苏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太湖文化是江南独有的区域文化,会议中心是融合有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空间布局的当代建筑,由于论坛会议中心用地位于太湖沿岸,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建设为例,重点分析新兴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建设的经验。以GB/T 51255—2017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为对照,分析了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绿色建筑所达到的建设标准。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坚持绿色建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观设计》2021,(1):104-115
该项目位于苏州吴江太湖东岸,是苏州湾总体规划的标志性项目。201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初次来到东太湖看到这一片空地的时候,开阔的平原、水天一色的美景令他印象深刻,对吴江太湖新城的规划更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2.
以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为例,探讨了该场地及建筑的景观设计要点,并从建筑立意出发,论述了建筑空间的布局形式,介绍了植物栽植设计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使景观与建筑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充分发挥太湖地区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风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苏州湾森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由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苏州湾森林湿地公园位于苏州市太湖新城西南部,距苏州市中心约23km,东南面紧邻太湖,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是太湖新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面紧邻太湖,与吴江太湖新城隔湖相望,西靠临湖镇,北临横泾镇区。森林公园总用地面积约2.3km2。本项目设计团队依托"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场所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塑造有机的森林湿地景观空间序列"的设计哲学,以"尊重场地,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夏热冬冷气候区气候类型与地下空间特征,以苏州太湖新城地下商业建筑为实例,依据新城规划背景、区位优势和建设目标,按照GB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提出苏州太湖新城地下商业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合理选用策略。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向全省乃至夏热冬冷气候区输出样板和标杆模式,促进地下商业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时代建筑》2011,(5):I0034-I0034
苏州临湖温泉度假酒店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内,独享太湖景观和自然温泉所组成的双重休闲度假资源。建筑设计方案从太湖水和温泉极富动感的韵律中汲取灵感。  相似文献   

16.
拟态建筑作为地域性建筑的一个维度,它源于自然,并融于自然.项目由摄影客栈、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入口区组成,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均以拟态建筑的思想为指导,合理地运用谦和的“隐”与自然的“显”等处理手法将建筑融于自然之中,从而完成了整个设计.试图通过说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入自然的元素,能够创造出更加具有地域特质的建筑.并且,在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之中,应当尽量避免堆砌使用当地所特有的文化符号,而是应当从场地出发,通过对场地及场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分析、抽象与提取,形成具有“乡土”意味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正>项目位于伊犁河谷边一座20m高的高台上,面向宽广而苍凉的大地。草图起始于对场地的思考,在自然中限定一个平台即成为一个建筑,平台产生了边界,与远处的地平线建立了一种联系,这不同于在纯自然中看到的地平线,平台限定了一个场所,同时又与大地的无限产生了对话。这一最初的草图观照建筑与场地最本质的关系,成为该建筑后来一切操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邵忠 《园林》1999,(1):45-45
苏州盆景历史悠久,技艺精巧,风格独特,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个主要流派。苏州,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西临太湖,河港环绕,山青水秀,景色旖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历代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成就,及明代声振画苑的“吴门画派”的崛起,给苏州盆景制作技艺提供了借鉴和范本。这里,历代盆景艺术大师辈出。如唐代诗  相似文献   

19.
《建筑》2010,(17):57-58
<正>一、工程概况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位于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香山村,2010年上海世博会苏州主题论坛就在此召开。工程总建筑面积65783m2,总投资7.8亿元,于2008年6月17日开工,2009年9月15日竣工并交付使用,由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2014,(16):38-45
喜来登温泉酒店地处湖州的南太湖之滨,区域东邻上海、南接杭州,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湖州自古就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更是环太湖地区唯一以湖而得名的文化古城.优厚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奠定了这座建筑既传统又现代的氛围.这座酒店设计的独特之处是把建筑和太湖水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意的人造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