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编织原理,建立永磁体外磁场模型及永磁织针磁力模型。针对织针轴向运动时磁场分布及磁力对织针的影响,基于磁力驱动原理、磁源性质及线圈轮廓变化下永磁织针驱动的特点,建立永磁织针轴向受力与轴向位移的关系曲线和线圈轮廓与永磁织针受力的内在联系,运用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分析电磁线圈截面轮廓变化对织针电磁力与轴向位移曲线的影响,优化线圈轮廓。结果表明,改变线圈轮廓外形可构建出平缓的电磁力-轴向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2.
<正>1磁悬浮技术概念磁悬浮技术是运用可控电磁力使物体稳定悬浮,在磁力的驱动下进行轴向旋转运动或平面运动的一种技术。1.1应用类型主要应用类型:轴向磁悬浮(机械工业领域)和平面磁悬浮(交通运输领域)。轴向磁悬浮(机械工业领域):通过可控的电磁力将电机转轴悬浮起来,实现无接触摩擦、高速旋转,转子直接驱动做功。主要应用于以旋转电机为动力源的轴向旋转机械,如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压缩机、磁悬浮发电机等。  相似文献   

3.
磁悬浮轴承是一种新型无接触轴承,文章以带有永磁卸载轴承的轴向电磁磁悬浮轴承为研究对象。由于对永磁力的线性化产生一定误差,为保证稳定悬浮本文利用结构奇异值μ综合法设计了电磁轴承μ控制系统,并将永磁力误差作为不确定量引入。最后通过仿真证明控制器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针织提花机原理,提出一种电磁-永磁混合驱动织针模型。通过该模型与传统织针运动轨迹比较,建立磁悬浮式驱动织针运动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织针运动轨迹位置实时检测,实现提花三功位编织动作;建立电磁-永磁混合驱动下磁感强度对织针轴向磁力模型,分析电磁-永磁混合驱动时织针运动频率与结构之间关系,揭示影响悬浮式织针运动频率的因素,从而对织针轴向位移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方式不仅能优化编织原理,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编织效率。  相似文献   

5.
毕松梅  金世伟  冯忆红  王晓明 《纺织学报》2000,21(6):355-357,345
近年来,随着永磁材料及轴承技术的发展,使倍捻,三倍捻高速捻线机锭子磁力联轴器生产技术获得新的突破。按照结构要求,高速捻线机锭子磁力联轴器的设计关键是采用平面轴向磁力偶合原理,由带轮-主动磁转子传动内锭-被动磁转子,从而解决了内锭 传动的难题,高速捻线机锭子磁力联轴器整体充,退磁系统,就是专门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研制,并且成功地解决了被充磁元器件形态各异等技术问题,满足了厂家对产品整体充、退磁用的各种充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型针织提花设备工艺,研究磁悬浮式织针在狭小空间内的运动规律,分析电磁-永磁驱动特性,结合悬浮系统结构和驱动性能,建立电磁-永磁驱动模型。阐述悬浮织针的驱动计算模型,包括织针上升、下降成圈过程中运动轨迹的模型分析,以及电磁线圈轴线上的磁场驱动分析。通过设计仿真平台,对成圈阶段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计算织针在变加速条件下,驱动、加速度、速度、功位位移之间的关系,为悬浮式织针精密功位编织提供理论基础及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针织机选针提花原理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永磁悬浮的新型悬浮织针模式,并将其引入选针机构,提出了轴向磁悬浮式织针驱动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电磁力直接作用在织针上,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多级传动到零传动模式的织针驱动原理。详细论述磁悬浮式织针模型运动分析和磁悬浮式织针装置结构设计,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针织机的选针驱动原理提出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针织提花圆纬机选针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电磁与永磁混合力直接作用于织针上,建立悬浮织针"零级传动"代替"多级传动"的针织提花织针理论。通过对磁悬浮驱动织针运动轨迹的分析及仿真,得出织针运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曲线,并通过对系统建模,得到电磁、永磁体之间的作用力关系。从理论上对织针悬浮系统的数学建模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织针往复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对单织针悬浮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论述。揭示了利用磁悬浮驱动织针实现特定编织运动轨迹的可行性,为取代传统"机械式多级传动"编织原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驱动织针模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行为及其特征,采用刚性转子的数学模型,获得系统的非线性方程表达式。考虑到转子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负载,从而影响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通过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仿真,得到了系统的时域图。与磁悬浮转子实验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在给定的参数条件下转子可以在加载一定负载的情况下稳定的悬浮运动,为改进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转子系统的控制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列举了几种径向磁力轴承的典型外形要求后,以满足外形要求为前提,得出几组结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这几组参数各自对磁力的影响。从而对比各组参数的优劣及其适用情况,便于径向磁力轴承的结构设计及设计结果的更改。  相似文献   

11.
王岩 《造纸信息》2019,(10):32-33
<正>飞旋(亿昇)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磁悬浮轴承技术研发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起步于2003年,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由国内磁悬浮技术首席科学家领衔。公司拥有磁悬浮轴承整体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是全球唯一一家全部拥有磁悬浮轴承及控制、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三元流叶轮、高速变频四大核心技术的磁悬浮透平机装备企业,2017年被正式授牌为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磁悬浮旋转机械工程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意义的滚动轴承难以满足大尺寸热磨机工作时两磨盘间隙的控制要求和载荷要求的问题,设计液体静压径向止推轴承作为热磨机主轴前轴承.进行了采用扭板节流器形式的液体静压径向和双向止推联合轴承的结构设计,对轴承所需供油压力和流量进行了计算和选择,同时得出了主轴理论径向和轴向位移量.  相似文献   

13.
磁悬浮轴承是一种新型的无接触支承的高性能轴承.由于它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污染以及寿命长等突出优点,可广泛用于粮食机械行业.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回转钢领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利用钢领和钢丝圈的摩擦力,使钢领回转称为消极回转钢领; (2)利用其它动力,使钢领回转称为积极回转钢领. 属于(1)型的是回转体与其支承直接地实行金属或润滑体间的滑动;或者通过轴承,利用油膜、磁力或压缩空气等,使回转体悬浮而易于回转运动.属于(2)  相似文献   

15.
吴晓光  张弛  朱里  张成俊  付军 《纺织学报》2014,35(10):129-0
为了解决传统织针机械编织效率过低,能耗较高的问题,基于提花圆机技术,提出新的磁悬浮式驱动织针原理,通过对磁悬浮驱动织针运动轨迹的分析及仿真,得出织针运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曲线,并通过对系统建模,得到电磁、永磁织针之间的作用力关系。设计并完善驱动装置,基于实际E24针织提花机研究对象,验证磁悬浮驱动织针装置的编织效果。实验证明:基于新型磁悬浮方式织针编织,编织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近17%左右,同时编织工艺和轨迹得到优化。关键词: 磁悬浮式驱动织针;选针关键技术;编织机构;以电代机;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磁悬浮轴承在粮食机构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悬浮轴轴承是一种新型的无接触支承的高性能轴承。由于它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污染以及寿命长等突出优点,可广泛用于粮食机械行业。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针织提花机传统选针原理和磁悬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磁悬浮式驱动织针模式,该模型以电磁-永磁混合驱动为基础,对电磁驱动织针进行编织原理研究与试验方法探讨。验证了磁悬浮式驱动织针模式下选针方式的可行性;同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悬浮驱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将单织针控制原理扩展延伸到多织针控制,并对多织针悬浮驱动模式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为实现磁悬浮式驱动织针实用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吴晓光  孔令学  朱里  武玉琴  黄振  李爽 《纺织学报》2012,33(10):128-133
摘要 基于磁悬浮理论,提出将电磁力直接作用在织针上的悬浮式驱动织针理论研究,探讨针织圆纬机的悬浮驱动选针控制原理的可行性研究;针对磁悬浮式驱动织针方式,提出了一种悬浮式织针基本结构,通过磁悬浮式织针装置磁路分析、织针摩擦热及热分析,获得了织针的热运动分析结果;文中还介绍了织针位置检测与控制模型的研究、以及采用陶瓷作为动织针的位移传感器的绝缘基底材料,传感器极片涂层方法等,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理论,实现织针在狭小空间内织针提花驱动方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子游戏软件》2013,(7):15-15
正北京时间2013年3月11日晚间消息俄罗斯设计师瓦迪姆凯巴丁(Vadim Kibardin)近日发布了一款名为"Bat"的无线磁悬浮鼠标,其最大特色是可通过磁力感应悬浮在空中。Bat的设计的初衷是防止和治疗"腕管综合症",即所谓的"鼠标手"。它由一个无线鼠标和一个磁性鼠标垫组成,鼠标可通过磁力感应悬浮在空中。待机时,鼠标与鼠标垫的  相似文献   

20.
1事故现象四川某厂新安装的一台活塞式压缩机由380V、200kw的同步电动机拖动,先后进行了3次试启动,都因受同步电动机定于供电回路里的过电流继电器动作,推动延时时间继电器控制的向电机定子供电的磁力开关跳闸,致使同步电动机启动不到亚同步速度而停机。安装单位与甲方仔细观察,发现向同步电动机走子供电的磁力开关合间启动到该磁力开关跳闸这个过程中,同步电动机转子启动加速度太小。2事故分析与诊断同步电动机在定子回路送电的启动过程中转子启动加速度太小,一种可能是被拖动的机械阻力矩太大,使得同步电动机转子产生的启动力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