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电磁流量计出现的故障按照调试期故障和运行期故障进行分类,分析了引起调试期故障的原因。针对电磁流量计运行期故障,按照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一步分类,介绍了运行期发生故障原因、故障现象和解决故障的方法,为解决电磁流量计故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透平机直流供电系统接地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平机组直流供电系统接地故障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控制系统故障。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接地故障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接地故障的危害,探讨了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伟 《录井技术》1999,10(1):50-52
章阐述了SK-3Q01氢焰色谱仪电路原理,介绍了常见的电路故障检修经验,主要包括系统监控程序执行故障,键盘设置引起的故障、连接线故障以及利用自检程序和逻辑笔检修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SK-3Q01氢焰色谱仪电路原理,介绍了常见的电路故障检修经验,主要包括系统监控程序执行故障,键盘设置引起的故障、连接线故障以及利用自检程序和逻辑笔检修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钟岚 《高桥石化》2001,16(3):20-23
对我厂2号催化主风机组控制系统的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从错综复杂的故障现象中,整理出一个人的看法与体会。阐述了加强仪表故障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意积累,学会发现故障、解决故障,最终达到减少故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石油化工设备的故障控制工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常见的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种类以及故障成因,并论述了实现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故障控制的有效方法和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7.
陆伟刚 《物探装备》2008,18(1):27-35
本文首先对System Four地面电子设备(D单元、A单元、BBU、XLU、SVSM)进行了简要描述,在此基础上汇总了System Four仪器D单元故障23种、A单元故障26种、BBU故障20种、XLU故障l3种,同时给出了各故障的参考解决方案或排除方法.最后,给出了SVSM检波器的使用方法.本文的分析能使System Four操作员掌握故障的类型,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8.
王大全  黄国华 《物探装备》2011,21(6):384-389
本文根据云南物探公司仪器维修部门对BoomBox爆炸机的维修经验,对生产中使用BoomBox爆炸机常见的故障进行了分析、总结,将所有故障归纳为三类:电源电路故障、高压及验证时断电路故障、井口信号输入电路故障。文章对BoomBox爆炸机的电路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据此绘出了相应的电路图,从而基于相关电路原理分析出了故障原...  相似文献   

9.
论文分析了构建信息故障申报平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接着通过系统功能设计、架构设计、应用效果和总结及不足环节,详细论述了企业用户通过Web页面、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故障申报,平台可以在预定规则下及时进行信息故障分类、分级别、分派处理,进而完成故障派单、故障运维、故障跟踪、信息反馈工作。通过实现故障库的功能,用户可以及时浏览、查询、统计、分析、打印等申报信息。同时,平台通过集成相关接口模块,统一申报入口,通过对故障申报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流程化管控,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故障处理的时效性,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故障在线监测与故障隔离技术在配网平台的融合,为线路运行管理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实时数据,通过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利用10kV故障隔离设备将线路分为若干区段,在发生短路或接地故障后,为配电线路故障段的确定增加了判据,提高了配电线路故障段判定的准确性,从而缩短了故障段查找时间,同时,远程操控端智能断路器,将故障或可疑区域线路与无故障发生的区域分开,达到少停多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通常的渣油加氢脱硫-重油催化裂化(ARDS/RFCC)方案伊朗常渣,轻油收率为73.61%,LPG和轻油总收率达83.60%,但由于ARDS投资和操作费用较高,使得该方案投资利润率并不高;采用渣油预处理-加氢处理-重油催化裂化(ROP/RHT/RFCC)方案2.03个百分点,但由于采用ROP工艺大大减少RHT的投资和操作使用,使总投资降低6.1亿元,,总操作费降低6621万元/a,因而使得该方案投资利税率比ARDS/RFCC方案高25%,投资利润率比ARDS/RFCC方案高9%,投资回收期比ARDS/RFCC方案短10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井距优选设计,以吉林油田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开展压力梯度测试实验,绘制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关系曲线,结合“一注一采”模式下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水驱和二氧化碳驱的合理井距设计图版。结果表明:低渗透扶余油层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负幂指数关系,在注采压差为15~25 MPa条件下,同一岩心水驱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为二氧化碳驱的2~4倍;储层渗透率低于0.10 mD时,二氧化碳驱的合理井距上限大于水驱,更具效益开发优势,渗透率为0.05~0.10 mD时对应的合理井距为120~380 m;储层渗透率大于0.10 mD时,水驱成本更低,更具开发优势,渗透率为0.10~0.20 mD时对应的合理井距为70~120 m。该研究成果对吉林油田扶余油层不同介质驱替下合理井距选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分配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种具有自适应选择、自适应交叉与自适应变异操作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型的求解进行了研究,并运用MATLAB6.0编写算法程序,选取开发规划产量分配优化模型中的定成本产量最大模型,实例分析该算法在气田开发规划产量分配优化模型中的具体应用,并与传统遗传算法和SUMT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分析了瓦斯回收压缩机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应用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对原密封结构进行改造获得成功,通过对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结构原理的分析研究和计算,说明上游泵进机械密封是炼油厂瓦斯回收压缩机一种非常有效的密封结构,密封性能稳定可靠、能耗小、寿命长,可实现瓦斯压缩机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5.
冰区海洋平台疲劳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健  陈国明  黄东升 《石油学报》2006,27(5):115-118,123
给出了在随机波浪载荷和冰载荷作用下平台构件疲劳损伤的一种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平台单个构件和平台整体的疲劳可靠性.用指数函数对波浪和海冰作用下平台构件的疲劳应力、应力循环次数和环境参数的关系进行了拟合,拟合精度很好.根据拟合的指数函数,并基于S-N曲线和M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推导出构件疲劳损伤的计算公式,使构件疲劳损伤的计算过程得到很大简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单个构件的疲劳可靠性计算公式,提出了平台整体疲劳失效的简化判断依据和平台关键失效模式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平台整体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以有效地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6.
以多乙烯多胺、1,2-二氯乙烷、十八酰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并找出了降黏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二乙烯三胺)∶n(1,2-二氯乙烷)∶n(十八酰氯)=3∶1∶1,第一步主链反应的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h,单体浓度为55%;第二步接枝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4h,单体浓度为80%,滴加十八酰氯与甲苯的混合液,时间为120min。室内研究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的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1%,对塔河32#稠油具有43%的降黏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和甲醛(HCHO)缩合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然后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反应,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在MPC缩合反应中,盐酸既作为催化剂又作为溶剂,且母液循环使用两次时,MDC的收率为78.4%;若以ZnCl2为催化剂、硝基苯为溶剂时,MDC的收率为87.4%;若以笔者开发的固载化ZnCl2/AC作为催化剂,其单位摩尔ZnCl2的MDC收率远高于液体ZnCl2催化剂.以混合溶剂溶解MDC后,进行液相分解得到MDI,锌及其有机盐对该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以锌粉为催化剂时,MDI收率为87.3%.  相似文献   

18.
超薄互层油藏储层厚度极小,且物性好与物性差的储层交互分布,模拟难度大.为此采用拟双重介质模型模拟该类油藏:好储层对应裂缝系统,差储层对应基岩系统,但双重介质间窜流量考虑了储层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将该方法用于白云岩和粉砂岩薄互层油藏,成功地解释了该类油藏的生产机理.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表面波纹度对燃油系统和凸轮轴工作性能的影响,指出了表面波纹度控制的必要性;描述了凸轮型面磨削加工后表面波纹度的实际状况;运用因果分析图对表面波纹度产生的机理与潜在影响因素予以分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DOE)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开展了极差分析并绘制了趋势图,对影响表面波纹度的潜在关键因素予以了排序,并找出了各因素及其水平级数的最佳组合,为表面波纹度的控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催化裂化干气中分离乙烯的吸附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英刚  赵新强  白跃华  王延吉 《石油化工》2004,33(11):1074-1079
首先筛选了预处理吸附剂,发现承德果壳炭吸附性能较好。考察了3类乙烯吸附剂,特别是CuCl/活性炭吸附剂的性能,并获得了制备CuCl/活性炭吸附剂较佳的条件:CuCl负载量为25%,室温下浸渍时间为10 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 h。在该吸附剂上,当吸附压力0.45 MPa(表压)、吸附温度40℃时,乙烯吸附量为1.135 mmol/g,分离因数为1.86。与AgNO3/SiO2和CuCl/分子筛吸附剂相比,CuCl/活性炭吸附剂对乙烯的吸附量较大,而分离因数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