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化工》2012,35(7)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详细介绍了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酶底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建 《河北化工》2012,(7):32-35,49
粪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详细介绍了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法、酶底物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由于肠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时有报道,水环境中肠球菌也常用作指示粪便污染情况,因此,对食品和水环境中肠球菌进行检测能有效指示粪便污染情况,在评价公众健康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日益进步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及统计学方法进一步证实:大肠杆菌不肠球菌是优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粪便污染指示物。已有部分发达国家摒弃了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但目前我国还局限于粪大肠菌群作为评价地表水环境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唯一指标。因此,对水中肠球菌的检测仍有很多工作要进行。  相似文献   

4.
王莉莉 《净水技术》2024,(3):187-193
采用新型酶底物光谱法和酶底物法对不同类型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及粪大肠菌群指标进行同步检测。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处理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总大肠菌群的数据P=0.057,相关系数r=0.904;两组大肠埃希氏菌的数据P=0.593,相关系数r=0.972;两组粪大肠菌群的数据P=0.136,相关系数r=0.986,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具有相关性,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采用酶底物光谱法检测有证质控样品,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均在质控样真值范围内,证明该方法检测准确度符合要求。酶底物光谱法与酶底物法相比,反应原理类似,操作更加简便,具有仪器自动化和智能化快速检测、判读、存储、联网传输数据等优点,可满足实验室常规检测需求,在应急突发事件现场检测方面有较强的运用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滤膜法与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结果和方法,讨论固定底物酶底物法用于监测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用多管发酵法和酶底物法检测水源水样本中耐热大肠菌群,比较了两者检测结果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耐热大肠菌群的结果是等效的.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中粪源性微生物污染的可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采集50种地表水和污水厂水样,分别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从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数据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相比之下,酶底物法更加高效、简便、快速、准确、二次污染少,是取代传统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云南化工》2020,(2):47-49
为探讨酶底物法在三峡库区水质检测中的适用性,用酶底物法对库区地表水、污水厂出水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测定结果 RSD<4%,测定标准菌株结果符合要求,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不同样品进行比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满足水质监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多管发酵法测定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 《广东化工》2013,(21):146-147
目的:研究污水处理厂污水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不确定度,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方法:通过现场采集污水进行粪大肠菌群检测,对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作出评定.结果:本次医院污水粪大肠菌群检测不确定度为0.1601.重复性限为1.5400.结论:不确定度的分析能有效掌握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准确性,所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合于类似粪大肠菌群检验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 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附录D堆肥、粪稀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市政污泥中粪大肠菌群值进行检测,通过空白对照、阳性及阴性对照、标准菌株精密度检测以及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精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实验室生物检测相关要求.同时通过对检测过程中一些操作细节进行讨论,望与同行们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