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在造纸废水生化段投加生物活性磷替代传统磷营养剂,改善了活性污泥SVI,提高了污泥沉降性能,丰富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增强了系统抗高负荷废水冲击能力,生化段CODCr去除率上升1.9%,出口总磷<0.1 mg/L.  相似文献   

2.
景观水原位修复的生物激活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酵母膏、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组成的生物激活剂,能刺激水体中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微生物的活性.配制模拟废水研究生物激活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在投加生物激活剂后,CODCr、氨氮和磷等的去除都有显著的增加.还对实际景观水样的修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生物激活剂的水样,与空白相比,CODCr去除率增加了27.3%,溶解氧提升21.2%,浊度的去除率增加了23.6%,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1.5%.生物激活剂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预期在住宅小区的人工湖、园林池塘等封闭或半封闭的景观水体修复方面,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微生物产生菌处理季铵盐生产废水的最佳条件,并根据菌种的过氧化氢酶的性质、过滤后的菌液与过滤得到的黏液层等单独处理废水后的CODCr的去除率讨论了降解机理。采用正交试验,以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菌种投加量、废水初始p H值、处理温度、降解时间等处理条件。极差分析显示,影响CODCr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为菌种投加量,废水初始p H值对处理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即菌种投加量30m L、降解时间18h、处理温度24℃、废水初始p H值10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75.2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臭氧(O3)氧化技术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O3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染料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了O3和臭氧/紫外(O3/UV)两种方法对染料废水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O3投加量和处理时间是影响染料废水CODCr和色度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O3投加量为2 g/(L·h),处理20 min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52%,色度的去除率达88%;O3投加量为1 g/(L·h),处理60 min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64%,色度的去除率达96%。采用O3/UV方法,O3投加量为1 g/(L·h),处理60 min,CODCr的去除效率72%,对色度去除效率为97%。  相似文献   

5.
翟袁桢 《净水技术》2020,39(z1):260-263
运用高效加载絮凝工艺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某雨水泵站放江污染物进行消减,考察了PAC、PAM和磁粉的药剂投加量及投加先后次序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快速搅拌条件下,最佳投加次序为:磁粉→PAC→PAM,在PAC投加量为200 mg/L、PAM投加量为2 mg/L、磁粉投加量为200 mg/L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70.5%、TP去除率为96.2%。  相似文献   

6.
采用甘蔗渣、木屑等植物废弃物作为固体碳源,研究了温度、时间、固液比、粒径和搅拌强度等对碳源释碳能力的影响。利用SBR工艺研究这两种固体碳源对废水生物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对释碳能力影响最明显,其次是时间。两种固体碳源投加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生物反应中缺氧段脱氮率、总脱氮率以及COD的去除率都上升。木屑作为碳源时,三种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2%,86.74%,89.20%;甘蔗作为碳源时,三种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0.15%、95.53%、78.40%。  相似文献   

7.
直接投加微生物菌剂到好氧池内对印染废水进行强化处理,考察了菌剂投加前后出水CODCr和NH3-N浓度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成分含量,分析了污水处理效果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菌剂后,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由投加前的300 mg/L以上,下降至100~200mg/L,去除率由49%~59%提高到了74%~83%。出水NH3-N的质量浓度由投加前的10~15 mg/L下降至10mg/L以下,去除率由38.1%~64.7%提高到了64.0%~86.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投加菌剂后活性污泥中Phycisphaera菌属的丰度由5.15%提高到了6.76%,比对照组高了1.61%。丰度小于2%的菌属中,Thauera,Bellilinea,Longillnea,Dechloromonas,Zoogloea这5个属的丰度比对照样品高。投加菌剂后平板计数菌落数比对照样品增加了10倍多,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样品。  相似文献   

8.
针对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和色度偏高,可生化性差(BOD5/CODCr≤0.1)的特点,为进一步去除CODCr,降低色度,采用PAC和PFS两种混凝剂对出水进行处理,并对两者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PFS最佳投加量为0.7 mL.L-1,CODCr去除率达到74.3%,色度去除率88.6%;PAC最佳投加量为1 g.L-1,去除率达到51.9%,色度去除率达到77.8%。无论从CODCr或色度的去除率来看,PFS的混凝效果均优于PAC。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黑臭河道水质净化技术,以新圳河水作为试验对象,考察EM菌剂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菌液,考察曝气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加EM菌剂后会降低水中DO浓度;投加EM菌剂22 d后,对CODCr、NH3-N、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2.4%、42.6%、41.6%、22.1%;曝气条件有助于提高CODCr的去除率;增加菌剂投加量有助于提高CODCr和NH3-N的去除率。EM菌剂对河道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UV-Fenton法处理草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UV-Fenton法对自偶氧化清洁制浆造纸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废水pH、H2O2投加量、Fe2 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紫外光强等对废水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 3.53、H2O2投加浓度46.19mmol/L、Fe2 投加浓度3.06 mmol/L,反应60 min后CODCr去除率达到67.13%,出水CODCr降到428 mg/L,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高效微生物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筛选、驯化培养得到的高效微生物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和降解能力,应用O一A—O处理丁艺,合理控制流程,在不外加碳源情况下,成功地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从600~800mg/L降到15mg/L以下,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5%-98%,总脱氮率也达到了80%以上,并且出水COD基本维持在100mg/L以下,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反硝化除磷系统可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但在处理实际低C/N污水时,常需补充碳源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A2/O-BCO(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投加两种常用的外碳源控制进水C/N在4.3左右,考察碳源类型(丙酸钠、乙酸钠)对A2/O-BCO系统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批次试验进一步探究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内碳源贮存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碳源种类的变化会改变微生物的底物贮存和利用特性,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采用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PO43--P去除效果稳定在94%左右,实现了磷的高效去除,但TIN的去除率仅为70.82%;而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系统TIN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4%,但磷的出水浓度出现波动现象,平均去除率仅为89.90%。碳源转化分析表明,厌氧条件下,进水丙酸钠含量增多,PHV的合成比例增加,相反,乙酸钠含量增多,PHB合成比例增多;缺氧条件下,DPAOs对PHB和PHV的降解效果与其含量相关,丙酸钠作为外碳源时,PHV的降解速率高且微生物产能效率高,因此PO43--P吸收速率较快。此外,本文提出了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甲醇为外碳源,对生活污水进行两级串联O-A曝气生物滤池脱氮及去除COD的试验研究。采用陶粒为填料,向二级滤柱中投加甲醇,确定甲醇的最佳投量,考查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及出水COD浓度是否达标。试验表明,甲醇投量为20mg/L时,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出水COD﹑NH3-N﹑NO3--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9.3﹑3.3﹑1.6﹑5.5mg/L,其去除率分别为85.3%﹑85.7%﹑77.1%﹑82.0%。达到很好的脱氮及去除COD效果。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中的B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张怡芳  吉芳英  姜蕾 《水处理技术》2020,46(4):121-124,132
分别用乙酸钠和聚己内酯作为外加碳源,对反硝化滤池中固液碳源对污水厂出水脱氮的反硝化效果和污泥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更快,可达到2.19 g/(L·d),氮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以上,固体碳源的反硝化速率低于液体碳源,受HRT的影响更大。固体碳源中NO2^--N几乎不积累,液体碳源更容易积累且积累量与HRT有关,2种碳源中均存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成铵反应,但出水NO2^--N和NH4^+-N含量均未超标。固体碳源的出水COD稳定低于50 mg/L,当HRT缩短时,液体碳源出水COD存在超标的风险。液体碳源的浓缩污泥产量和单位污泥产量分别为固体碳源的3倍和1.6倍。使用固体碳源可以有效减少污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经过TLP-GXEM厌氧技术处理后的木薯酒精废液COD的质量浓度从22 000~35 000 mg/L降到2 000~3 000 mg/L,BOD5与COD的质量比约为0.6,生化性良好。再采用SBR工艺进行后续处理,在进水COD、BOD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 450、1 350 mg/L,色度为225倍时,出水COD、BOD5的质量浓度分别降为300~500、60 ̄90 mg/L,色度降为220倍左右。由于好氧出水的可生化性很差,选用活性炭吸附作为深度处理,可以使废水COD降为100 mg/L以下,活性炭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85%,并且脱色效果明显,出水的色度为8倍左右,活性炭对色度去除率高达96.4%,两者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解反硝化工艺强化脱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源对脱氮除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碳源不足会导致脱氮效果降低,出水TN水质不达标。为解决碳源不足造成的脱氮能力差的问题,本试验采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有效地解决了碳源不足所导致的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出水NH4+-N、TN和COD都满足一级A标准,去除率分别为98.0%、69.4%和82.7%,比同期污水处理厂AAO工艺的TN去除率高出17.5%。在BOD5/TN为3~5的条件下,水解池中污泥的比反硝化速率为缺氧池污泥的1.2~1.7倍,并且去除相同的N所需要的碳源较少,在碳氮比为3:1、3.5:1、4:1和5:1时去除单位N水解池可分别节省59.5%、52.2%、19.9%和23.1%的COD,有效地解决了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混凝-二氧化氯法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二氧化氯法处理有机印染废水,可有效去除废水的色度,使废水达标排放.在实验条件下,先加入100 mg/L PAC,搅拌并静置60 min,然后加入60 mg/L ClO2,反应4 h后,色度、COD、BOD、SS、S2-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5%、88.3%、91.8%、76.5%、85.6%,实际应用中处理后色度、COD、BOD、SS、S2-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7%、85.2%、92.7%、71.4%、81.0%,符合国家GB 8978-19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SH-A强化脱氮除碳工艺对煤系针状焦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讨论了各个处理环节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通过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NH3-N去除率达96.3%~100%,COD去除率达92.4%~94.2%。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零价铁强化中转站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处理方法,考察了进水浓度、初始pH和铁投加量对渗滤渡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零价铁强化厌氧处理机理。结果表明零价铁的投加可有效强化渗滤液的厌氧处理效果,在进水浓度为22656mg/L、初始pH为7.0、铁投加量为600mg/L的最佳条件下,经过50d厌氧处理,出水CODcr降低至7800mg/L,COD去除率为65.1%。而未投加铁的体系出水CODcr为11560mg/L,COD去除率为48.2%。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A/O/A和BAF+A工艺结合优势微生物对印染废水脱氮处理的效果,试验以广东某纺织有限公司废水站为例,采用优势微生物结合升级的系统对该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小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优势微生物后,ρ(NH3-N)从19.5mg/L降至3.17mg/L,ρ(TN)从35.66mg/L降至8.9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3.7%和75.0%。硝化作用良好的BAF池出水进入反硝化池,并用水解酸化池出水提供碳源,有效去除总氮,ρ(TN)从10.9mg/L降至6.2mg/L,ρ(TN)去除效率达到43.1%。系统出水ρ(COD)≤60.0mg/L,ρ(氨氮)≤5.0mg/L,ρ(总氮)≤15.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