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实验数据利用DIASTAB计算机程序,建立了Fe(Ⅲ)-Mn(Ⅱ)-As(V)-H2O系的稳定性相图。所建立的相图表明,在pH=3 5~6 0范围内,体系内稳定存在的固体化合物为Fe(Ⅲ)-Mn(Ⅱ)-As(V)化合物、MnHAsO4和Mn3(AsO4)2,用DIASTAB计算机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逼近计算,算得前者的生成自由能为-245 5kcalmol1-;相图还表明,依靠所研究的体系,水相除砷不可能达到WHO规定的砷最大污染值0 05mg/L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雷云  贾云芝 《云南冶金》2003,32(B10):55-57,F003
依据实验数据利用DIASTAB计算机程序,建立了Fe(ⅢI)-Mn(Ⅱ)-As(Ⅴ)-H2O系的稳定性相图。所建立的相图表明,在pH=3.5—6.0范围内,体系内稳定存在的固体化合物为Fe(ⅢI)-Mn(Ⅱ)-As(Ⅴ)化合物、MnHAsO4和Mn3(AsO4)2,用DIASTAB计算机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逼近计算,算得前者的生成自由能为-245.5kcalmol^01;相图还表明,依靠所研究的体系,水相除砷不可能达到WHO规定的砷最大污染值0.05mg/L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Fe(Ⅱ)-H2O2不同温度浸润改性活性炭是采用FeSO4·7H2O添加H2O2在温度100℃下纯浸润24 h(Fe(Ⅱ)-24 h)和高温蒸发15 min(Fe(Ⅱ)-15 min)制备.对2类材料进行SEM表征并对其吸附1.1 mg/L砷(Ⅴ)的性能进行比较.SEM显示Fe(Ⅱ)(0.485%)-24 h(0.485%为Fe(Ⅱ)-24 h的铁含量,下同)表面覆盖厚的棒状纳米羟基铁,Fe(Ⅱ)(1.35%)-15 min表面覆盖薄而烧结扭曲羟基铁;高温蒸发15 min有利于铁负载;Fe(Ⅱ)-24 h(108~142 mg/gFe)对砷(Ⅴ)吸附的铁效率是Fe(Ⅱ)-15 min(57~63 mg/gFe)的2倍;Fe(Ⅱ)(0.485%)-24 h在2pH3.5或9pH12时对砷(Ⅴ)的吸附平衡容量高于Fe(Ⅱ)(1.35%)-15 min,同时Fe(Ⅱ)(0.485%)-24 h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铁的溶出量低于Fe(Ⅱ)(1.35%)-15 min;SO42-、NO3-、ClO4-、PO43-抑制Fe(Ⅱ)(0.485%)-24 h对砷(Ⅴ)的去除,PO43-抑制效果更为明显,Cl-(100 mg/L)和BrO3-促进其对砷(Ⅴ)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Fe(Ⅲ)/Fe(Ⅱ)在[Bmim]BF_4-FeCl_3-H_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Ⅲ)/Fe(Ⅱ)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只观察到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观察到Fe(Ⅱ)/Fe的氧化还原;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还原峰值电流随扫描速率增大而增大,并符合Randles-Sevcik方程。Fe(Ⅲ)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其扩散活化能为41.432 kJ/mol。  相似文献   

5.
金属回收液中Fe含量低,Ni、Co、Cr、W、Mo含量高,严重干扰Fe(Ⅱ)和Fe(Ⅲ)的测定.本法拟定在≥6N盐酸体系中,用乙酸乙酯萃取Fe(Ⅲ)与乙酸乙酯所形成的络合物,Fe(Ⅱ)与杂质进入水相;用硝酸氧化水相中的Fe(Ⅱ)为Fe(Ⅲ),再用乙酸乙酯革取.用2%盐酸羟胺反萃取有机相中的Fe_4(Ⅲ)入水相,并还原为Fe(Ⅱ),用邻菲啰啉显色测定.此法可使Fe(Ⅱ)和Fe(Ⅲ)定量分离,又使它们与杂质元素分离.Cr(Ⅵ)和Mo(Ⅵ)可使Fe(Ⅱ)氧化为Fe(Ⅲ),干扰测定,故试液中Cr(Ⅵ)和Mo(Ⅵ)  相似文献   

6.
Fe(Ⅱ)-H2O2不同温度浸润改性活性炭是采用FeSO4·7H20添加H2O2在温度100℃下纯浸润24h(Fe(Ⅱ)-24h)和高温蒸发15min(Fe(Ⅱ)-15min)制备.对2类材料进行SEM表征并对其吸附1.1mg/L砷(V)的性能进行比较.SEM显示Fe(Ⅱ)(0.485%)-24h(0.485%为Fe(Ⅱ)-24h的铁含量,下同)表面覆盖厚的棒状纳米是基铁,Fe(Ⅱ)(1.35%)-15min表面覆盖薄而烧结扭曲是基铁;高温蒸发15min有利于铁负载;Fe(Ⅱ)-24h(108-142mg/gFe)对坤(V)吸附的铁效率是Fe(Ⅱ)-15min(57-63mg/gFe)的2倍;Fe(Ⅱ)(0.485%)-24h在2<pH<3.5或9<pH<12时对砷(V)的吸附平衡容量高于Fe(Ⅱ)(1.35%)-15min,同时Fe(Ⅱ)(0.485%)-24h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铁的溶出量低于Fe(Ⅱ)(1.35%)-15min;SO42-、NO3-、ClO4-、PO43-抑制Fe(Ⅱ)(0.485%)-24h对砷(V)的去除,PO43-抑制效果更为明显,Cl(100mg/L)和BrO3-促进其对砷(V)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为显色剂,Triton X-100为增溶剂的多波长K系数法同时测定工业废水铜(Ⅱ)、铁(Ⅲ)和铁(Ⅱ)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铜(Ⅱ)、铁(Ⅲ)和铁(Ⅱ)的测定波长分别选用556 nm,594 nm,470 nm,在pH 5.2HAc-NaAc的缓冲体系中,测量效果较好。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8~0.8μg/mL。测定0.2μg/mL Cu(Ⅱ)、Fe(Ⅲ)和Fe(Ⅱ),在六偏磷酸钠存在下,小于40μg/mL的Ca2+,Mg2+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砷形式分离As(Ⅲ)和As(Ⅴ)后,在20%NaOH溶液中用锌还原As(Ⅲ)为胂,导入Fe(Ⅲ)溶液中吸收。通过测定Fe(Ⅱ)—Phen的吸光度间接测定铜电解液中的As(Ⅲ)和As(Ⅴ)。最大吸收渡长为512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8.8×10~4。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光光度—光化还原法测定Fe(Ⅱ)和Fe(Ⅲ)的方法已多见报道.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分光光度—光化还原法连续测定Fe(Ⅱ)和Fe(Ⅲ)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在NTA(氮川三乙酸)存在下,可以不避光,用BPT(4,7-二苯基邻菲罗啉)与Fe(Ⅱ)显色直接进行Fe(Ⅱ)的测定,经紫外光照射,Fe(Ⅲ)—BPT能定量还原为Fe(Ⅱ)—BPT,从而实现了在一份样品中对Fe(Ⅱ)和Fe(Ⅲ)的连续测定.本法又采用吐温-80作增溶剂,实现了BPT在水相中测定铁.该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_(max)=540nm,摩尔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近中性 phen 和 NH_4Ac 的溶液中,浸取风化黄铁矿水溶性盐中Fe(Ⅱ)和 Fe(Ⅲ),调 pH2.2左右,在浸取液中加入 KSCN,使 Fe(Ⅲ)以离子缔合物沉淀与 Fe(Ⅱ)分离。用 AAS 测定分离前的总铁和分离后的亚铁,再求出 Fe(Ⅲ)的含量。方法适用范围广,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超过常见的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1.
P204 萃取Co(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氨性体系中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P2 0 4)萃取Co(Ⅲ )的动力学 ,经过P2 0 412h的萃取 ,Co(Ⅲ )的萃取率为 10 8% ,证实了 [Co(NH3 ) 6]3 是一种动力学惰性配合物。因此 ,可采用P2 0 4通过非平衡溶剂萃取将Co(Ⅱ )以Co(Ⅲ )的形式与Ni(Ⅱ )或Cu(Ⅱ )分离 ,Co(Ⅲ )、Ni(Ⅱ )的分离系数为 378,Co(Ⅲ )、Cu(Ⅱ )的分离系数达到 90 8。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了铋(Ⅲ)—8-羟基喹哪啶(8-OXQ)体系极谱行为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该体系示波极谱电流(ip)增敏机理。建立了测定高温合金中痕量(10~(-5)—10~(-4)%)铋的高灵敏新方法,检出限为0.4ng/ml(1.9×10~(-9)mol/L),结果可靠、满意。文中对比了Bi(Ⅲ)和8-羟基喹啉(8-OX)及其衍生物体系结合物峰电流以及Bi(Ⅲ),Pb(Ⅱ)-8-OXQ体系和Cu(Ⅱ),Cd(Ⅱ),Zn(Ⅱ)—乙二胺体系被SDBS增敏效应,然后提出  相似文献   

13.
马万山  郭鹏 《稀有金属》2006,30(4):574-576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结晶紫-碘化钾体系萃取钯(Ⅱ)的行为及其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紫的浓度分别为0.05 g.ml-1,2.0×10-2mol.L-1,2.0×10-4mol.L-1,pH=4.0时,Pd(Ⅱ)可与Ga(Ⅲ),Mn(Ⅱ),Ni(Ⅱ),Al(Ⅲ),Co(Ⅱ),Rh(Ⅲ),U(Ⅵ),Fe(Ⅱ)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钯镍电镀液中的钯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pH 10.0的NH_3-NH_4Cl缓冲溶液中,微量Fe(Ⅲ)对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实验研究了该猝灭反应并讨论了将其应用于铁(Ⅲ)分析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于25mL比色管中,分别依次加入3.00mL罗丹明B溶液、一定量的Fe(Ⅲ)标准溶液、2.00mL pH 10.0的NH_3-NH_4Cl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四面透光的石英比色皿进行测定,体系的最大发射波长λem=580nm,最大激发波长λex=550nm。Fe(Ⅲ)的质量浓度在0.004~0.028μg/m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荧光猝灭值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7 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8μg/mL。将实验体系应用于不同环境水样(矿泉水、山泉水、自来水)中Fe(Ⅲ)的测定,测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国家水质标准方法GB 11911—1989)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5%~7.5%,回收率在99%~106%之间。  相似文献   

15.
马万山  刘鹏 《冶金分析》2008,28(12):1-1
研究了氯化钠-四丁基溴化铵体系分离Au(Ⅲ)的行为及与其他贵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Au(Ⅲ)与氯化钠、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Cl4-.TBAB+),此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氯化钠、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3mol/L和4.0×10-4mol/L,pH值为3.0时,Au(Ⅲ)的浮选率达到99.6%以上,而Pd(Ⅱ),Rh(Ⅲ),Ru(Ⅲ),Pt(Ⅳ)和Ir(Ⅳ)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Au(Ⅲ)与这些贵金属离  相似文献   

16.
纤维水镁石中同时存在有不同价态的Fe即Fe(Ⅱ)与Fe(Ⅲ),这对开展水镁石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价态Fe含量测定过程中存在Fe(Ⅱ)在空气中易氧化成Fe(Ⅲ)而导致测定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实验采用厌氧培养箱作为操作环境,对纤维水镁石的处理均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利用邻菲罗啉与经盐酸羟胺还原产生的总Fe(Ⅱ)显色反应原理测定纤维水镁石中的总Fe,之后测定过程中不加盐酸羟胺与邻菲罗啉反应测定溶液中的Fe(Ⅱ),利用总Fe与Fe(Ⅱ)的差值测定Fe(Ⅲ),从而实现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对纤维水镁石中Fe(Ⅱ)与Fe(Ⅲ)的准确测定。试验发现在波长为510nm,显色体系pH值为2~5,显色时间为10min条件下,Fe(Ⅱ)质量浓度在0.02~5.0mg/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9。采用实验方法对两个纤维水镁石样品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结果显示总Fe、Fe(Ⅱ)及Fe(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全Fe测定结果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酸性条件下,Cr(Ⅵ)能将二苯碳酰二肼(DPC)氧化成二苯偶氮碳酰(紫红色),而二苯偶氮碳酰能与还原态Cr(Ⅲ)生成阳离子型颜色更深(深紫红色)的配位化合物,用200目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Cr(Ⅲ)-二苯偶氮碳酰配位化合物,形成树脂(R-)-Cr(Ⅲ)—二苯偶氮碳酰三元配位缔合体系,用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Cr(Ⅵ)含量。用KMnO4氧化溶液中Cr(Ⅲ)为Cr(Ⅵ),同法测定总铬(∑Cr),通过差减法计算Cr(Ⅲ)含量。由于配位及与树脂离子交换缔合的选择性,使本法选择性极好,除Fe3+外,其余共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配位体对地下环境中Fe(Ⅱ)表减硝基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位体的种类、浓度均对Fe(Ⅱ)衰减硝基苯有重要影响.在Fe(Ⅱ)浓度为5 mmol/L的条件下,以半胱氨酸为配位体形成的络合物对硝基苯衰减效果最好,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为86.16%;在配位体浓度变化的条件下,配位 体浓度为50 mmol/L时,对硝基苯的衰减效果相对较好,去除率均在65%以上;另外,在Fe(Ⅱ)和配位体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硝基苯的浓度对其衰减也有影响,100 mg/L的硝基苯衰减效果最好,之后随着硝基苯浓度增加,衰减效果呈现逐渐变差的趋势;在Fe(Ⅱ)的络合物衰减硝基苯的过程中,Fe(Ⅱ)被氧化成Fe(Ⅲ).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 ,从湿法冶金工艺溶液中除砷一直采用砷酸铁沉淀法或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在许多冰铜和硫化物精矿中 ,砷以 As3 存在 ,沉淀前需氧化成 As5 ,而且溶液中必须含足够量的铁。但在 Fe2 -NH3-( NH4) 2 SO4-O2 体系中沉淀砷时 ,铁不再以 Fe3O4形式沉淀 ,而是形成含 x H2 O的水合砷酸铁或多种通式为 Fe ASO4· x Fe( OH) 3的碱性砷酸铁。R.P.Das和 S.Anand研究了在 Fe2 -NH3-( NH4) 2 SO4-O2 体系中沉淀砷时 ,初始砷质量浓度、温度和氧分压的影响。试验在装有可控温度和速度的 2 L 不锈钢加压釜中进行。所有试验的转速为 5 0 …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Au(Ⅲ)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I4-·TBAB+,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硫酸铵、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0.1g/mL、7.0×10-4mol/L和4.0×10-3mol/L时,Au(Ⅲ)可与Mg(Ⅱ)、W(Ⅵ)、Zr(Ⅳ)、Ni(Ⅱ)、Mo(Ⅵ)、Rh(Ⅲ)、U(Ⅵ)、V(Ⅴ)、Cr(Ⅲ)、Mn(Ⅱ)、Ga(Ⅲ)、Al(Ⅲ)、Fe(Ⅱ)、Zn(Ⅱ)、Co(Ⅱ)、Ce(Ⅲ)和Sn(Ⅳ)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Au(Ⅲ)进行了分离和测定,Au(Ⅲ)的浮选率达到98.6%以上,而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2.9%以下。该方法在微量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