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防止电厂厂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PT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文章对新华电厂6kVⅢ段系统PT激磁电感及所有设备对地电容进行了计算,根据H.A.Peterson谐振曲线分析,认为PT的KC/XL落在分频谐振区,在一定条件下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文中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杜志叶  阮江军  王伟刚 《高压电器》2005,41(4):257-259,264
通过实测PT的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方式确定PT模型的特征曲线和铁损。分别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铁磁谐振现象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PT的铁损对铁磁谐振的阻尼作用。利用MATLAB分别对两种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在不同的谐振条件下,PT铁损的变化对谐振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各个谐振区域,这种影响都存在。PT的铁损越小,谐振越容易发生,产生的过电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这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尤为显著。仿真结果同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目前10~35kV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内电压互感器(PT)高压熔断器熔断、互感器烧毁等故障(统称PT故障)频发,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文中统计分析了电网系统内26起PT故障,探讨了PT故障的深层原因,并结合故障原因对现有的各类消谐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PT故障的本质原因是PT过励磁导致热损坏,具体可归为两类原因,88%的PT过励磁故障由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引起,均发生在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仅有12%由铁磁谐振过电压引起,均发生在35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笔者认为,抑制PT过励磁的关键是限制PT本身承载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然而,现有的消谐措施多侧重于消除铁磁谐振过电压,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限制不够有效。基于上述分析,文中推荐一种新型热敏电阻限流消谐装置,兼有PT限流与消谐功能,具有优良的"自适应"特性,初步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防止PT故障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通用的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对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三相PT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的计算,得到互感器三相励磁特性对铁磁谐振的影响.计算表明,系统中三相PT励磁特性不相同非常有利于谐振发生.  相似文献   

5.
电压互感器三相励磁特性对铁磁谐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通用的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对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三相PT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的计算,得到互感器三相励磁特性对铁磁谐振的影响。计算表明,系统中三相PT励磁特性不相同非常有利于谐振发生。  相似文献   

6.
6kV厂用电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现象的根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园  褚艳  褚军 《电力建设》2004,25(2):58-0
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根本原因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对地容抗和电压互感器的感抗产生串联谐振。根除办法是改变系统的对地电容 ,改善电压互感器的特性 ,破坏谐振的产生条件 ;在通过计算发现可能产生铁磁谐振的系统 ,可在PT开口三角加消谐器 ;对于基波谐振 ,还应在PT一次中性点加消谐器。  相似文献   

7.
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铁磁谐振过电压是出现为最频繁、造成事故最多的一种内部过电压。研究表明,用热敏电阻制作消谐器,更适合消除PT铁磁谐振。同时,热敏电阻型一次限流消谐器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因熔断器不能可靠熔断所引发的母线短路故障。  相似文献   

8.
预防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中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种消除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琴 《供用电》2000,17(3):32-34
在 35 k V及以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 ,母线上装设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PT) ,在一定激发条件下 ,极易饱和而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事故。以往在消谐方面采取的措施如在 PT开口三角绕组上并接 2 0 0~ 5 0 0W灯泡、加装消谐装置等 ,效果不佳。本文结合我局 1 0 k V系统近两年的运行情况 ,介绍在 PT中性点串接单相零序电压互感器来抑制因 PT铁芯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从而避免 PT高压熔丝频繁熔断和烧坏PT。  相似文献   

10.
焦瑾 《供用电》1998,15(4):35-36
1 前言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谐振过电压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生产。中性点绝缘系统的铁磁谐振事故占的比例较大,对铁磁谐振问题研究较多,基本上弄清了铁磁谐振产生的原因及限制措施。但对大电流接地系统的铁磁谐振现象相对来说研究较少。随着电网的日益发展和复杂,中性点接地系统的铁磁谐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着重介绍南京二钢变电站发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事故。通过模拟事故当天的运行方式,对开关断口的均压电容的电容值和母线对地的电容值以及电压互感器(PT)的伏安特性进行了测试,从绘制的曲线图定性地分析了铁磁谐振的主要性质,定量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提出了几种针对性的措施及对策,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某3~10kV中性点不接地的小接地电流供电系统铁磁谐振故障为基础,介绍系统发生铁磁谐振和单相接地故障的象征,以此总结识别3~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系统母线装置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在一定激发条件下极易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非线性铁磁谐振电路方程在数学表达式上表示为非线性微分方程,但方程的求解现在尚缺普遍性的方法。本文将利用非线性方程解等价于相应的最优问题解,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非线性铁磁谐振电路方程,利用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系统发生铁磁谐振的谐振频率和过电压倍数;并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以某3~10kV中性点不接地的小接地电流供电系统铁磁谐振故障为基础,介绍系统发生铁磁谐振和单相接地故障的象征,以此总结识别3~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35 kV系统中铁磁谐振过电压频繁发生,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利用理论分析和EMTP-RV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35 kV系统3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下由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只要消弧线圈或小电阻的参数选取合适,能够将中性点位移电压限制在电压三角形内,可有效抑制铁磁谐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地区电网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烧损和高压熔丝熔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励磁电感的非线性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引起PT内绝缘击穿、外绝缘放电及一次侧熔丝熔断,且常因事故处理不及时或事故扩大而造成大面积停电.笔者分析了地区电网中由10 kV单相接地故障和35 kV单相接地故障引起10 kV侧电容传递过电压激发的两起铁磁谐振过...  相似文献   

16.
多重分形在铁磁谐振过电压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类型的多样性,系统阐述了多重分形和多重分形谱的小波局部极大模计算方法,讨论了多重分形谱在过电压信号诊断领域的应用途径,并运用多重分形谱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铁磁谐振过电压信号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重分形谱可以很好地反映铁磁谐振过电压信号的几何结构特征和奇异性,这为进一步从过电压信号中提取故障特征,展开类型诊断、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连志伟 《电力安全技术》2003,5(12):32-32,40
系统在异常或倒闸操作改变运行方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对只带电压互感器的空母线充电的操作中,如果没有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操作方式,很容易发生铁磁谐振过电压事故。铁磁谐振有并联铁磁谐振和串联铁磁谐振两种,所谓并联铁磁谐振是指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母线系统的对地电容与母线电压互感器的电感组成谐振回路;所谓串联铁磁谐振是指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母线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因单相电弧接地故障或合闸充电过程的激发可能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系统地分析了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并指出了实际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我局鸭塘变、青山变等变电站35kV、10kV不接地系统的电压互感器频繁发生爆裂事故,电气设备遭到损坏,严重影响了这几个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经事故分析,认为是电网铁磁谐振过电压导致了电压互感器的爆裂。铁磁谐振过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中出现得较为频繁,是造成事故最多的一种内部过电压,因为其它接地系统只有当它们变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时才有可能发生这种过电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采取改善TV励磁特性、改变谐振回路电容电感的比例、在线序和零序回路中配置适当的阻尼电阻等改变电网电气参数的措施,防止发生铁磁谐振过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