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丙纶非织造布亲水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用表面活性剂对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亲水化改性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的选用要求。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用三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丙纶非织造布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 ,讨论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对非织造布亲水性影响的规律。经整理后的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透水时间为 1 .2s,获得了优异的亲水性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能,采用壳聚糖对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了功能性整理。研究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溶液整理的丙纶非织造布其抗菌、抗静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硬挺性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江移 《非织造布》2011,19(4):9-13
研究了采用亲水剂对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亲水整理的可行性。主要介绍了整理工艺以及婴儿纸尿裤用包覆层材料亲水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的亲水评价体系以及亲水剂在非织造布中的稳定性和耐迁移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丙纶非织造布的抗菌性能,拓展丙纶非织造布的应用范围,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应用于丙纶非织造布.利用静电吸附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将壳聚糖分子与氧化石墨烯分子整理到丙纶非织造布的表面,然后对改性丙纶非织造布进行红外光谱、染色深度、抗菌性能及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能在丙纶非织造布表面进行有效的自组装整理;抗菌测试数据表明,经过8次自组装改性整理的丙纶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且抗菌水洗稳定性良好;自组装改性整理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也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5.
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亲水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采用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成份的复配体系对用即充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亲水化处理,经处理后的非织造布的透水时间大大缩短,其透气性,抗静电性和柔软性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而机械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SCG亲水柔软整理剂整理丙纶纺粘非织造布,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确定最佳水平组合。结果表明,经SCG整理后的丙纶纺粘非织造布具有优良的亲水性能,且其本身的强力、透湿、透气等性能并未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方地区水稻育苗材料的技术要求,通过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与塑料薄膜物理性能,使用效果对比的试验,阐述了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用于水稻育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氧化石墨烯对丙纶非织造布进行抗静电改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石墨烯和抗静电改性前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并测试改性前后丙纶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边缘带有褶皱结构;改性后丙纶非织造布纤维表面出现了沟槽和凹坑,氧化石墨烯附着在丙纶非织造布纤维表面;经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且当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1.2%时,改性后丙纶非织造布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9.
非织造布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它在工业、农业以及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而热轧粘合工艺在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生产中则是比较常见的一项技术,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文章主要针对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热轧工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用于毛织物抗静电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壳聚糖对羊毛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的可行性,考察了壳聚糖浓度对抗静电整理效果的影响及抗静电整理前后织物服用性能的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织物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整理可使毛织物得到较为耐久的抗静电性能,并可提高羊毛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11.
对经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织物采用壳聚糖浸渍进行抗静电整理,利用正交实验分析确定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较优工艺。合适的整理工艺为壳聚糖浓度0.7%,浸渍时间5 min,焙烘温度90℃,催化剂醋酸钠的用量0.7%,该工艺可使涤纶织物具有明显且耐久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自制整理剂P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工艺和抗静电性能,并对其整理织物的色光、色牢度以及服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测量静电峰值电压、半衰期、接触角分析整理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抗弯长度、透气率和断裂强度,分析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测定整理前后织物的K/S值、色差、耐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研究整理剂对染色织物色光和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P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和耐洗性能.无需焙烘工艺,最佳应用工艺为整理剂P 5 g/L,二浸二轧,轧余率70%~75%,70℃烘干.整理织物手感好,透气率、断裂强力略有降低,不影响服用性能.整理剂对染色织物色光和染色牢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织物静电的产生和危害,介绍了常用的织物抗静电方法,重点介绍了纳米生色面料优良的抗静电性能。与传统的织物抗静电方法相比,纳米生色面料的抗静电功能来自于纳米生色技术在面料表面形成的镀膜,无需再做抗静电后整理,环境友好、性价比高;而且纳米生色面料表面光滑,手感好,具有更好的穿着舒适性。另外,对某些特殊纤维的面料进行纳米生色处理后,可以用作专业的抗静电服装。  相似文献   

14.
毛织物抗静电整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采用不同抗静电剂对其进行整理,比较不同类型整理剂的抗静电效果,筛选了三种适用于毛织物的抗静电剂,并研究了整理剂的浓度、抗静电整理工艺条件及环境湿度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应在适当的浓度下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避免影响手感;最佳焙烘温度因整理剂的不同而不同;环境湿度增加时,织物的静电半衰期明显减小,抗静电效果明显增强;两性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对环境湿度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涤纶织物吸湿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等问题,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羊毛角蛋白溶液涂覆于经化学刻蚀处理的涤纶织物上,获得角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借助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仪器对整理前后织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整理前后织物的吸湿透气性、力学性能、抗静电性、耐水洗及悬垂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减量处理后涤纶织物的透气率提高57.7%;角蛋白整理后涤纶织物的回潮率增加3.3 倍,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织物的悬垂性变差,且静悬垂性较动悬垂性好;整理后织物的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几乎为0,改善了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若作为服饰用织物,质量分数为20%的角蛋白溶液处理的织物较柔软舒适,且其涂覆质量增加率为9.7%。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用于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壳聚糖在涤纶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后进行抗静电整理,可使访织物具有明显且耐久的抗静电效果,为壳聚糖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合纤织物抗静电性,选择抗静电剂TF-480分别对染色涤纶和锦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时间、交联剂的加入及其用量对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通过测量静电电压峰值和半衰期,分析织物抗静电性能;检测经20次洗涤后织物抗静电性能的耐久性;测定整理前后及水洗前后织物的K/S值,观察色变情况。结果表明:抗静电剂TF-480质量浓度为30~40g/L,焙烘温度170~180℃,时间30~40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整理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保持良好,色泽变化小,在整理锦纶中加入交联剂可提高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对柞蚕丝绸抗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壳聚糖、柠檬酸、次亚磷酸钠等的混合溶液对柞蚕丝绸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壳聚糖质量浓度、壳聚糖分子质量及焙烘温度对抗皱性能的影响,并对壳聚糖整理前后丝绸表面微观形貌、撕破强力、白度及柔软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5 g/L的低分子量壳聚糖整理柞蚕丝绸可获得较好的抗皱效果,整理后柞蚕丝绸表面平挺光滑,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强力和白度保留率分别为88.1%和92.4%,柔软度有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织物抗静电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织物的静电现象,分析了包括温湿度、摩擦条件、比电阻等影响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因素及在不同条件下测试结果的差别,运用定压法和定时法对15组织物试样进行静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织物厚度、原料组成、后整理工艺对织物的静电性有显著影响。两种测试方法都有各自适应的测试对象。  相似文献   

20.
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利用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研究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在感应静电仪上测试添加了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涤纶织物的感应静电压,研究其作为涤纶织物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探讨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浓度,整理时的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条件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6型)作为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在其质量浓度为1.5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150 s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