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煤气管道的工程质量是通过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来确定的。气密性试验通常是在管道加压2~3小时后,测定24小时管道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然后将实际测定的管道压力降与允许的管道压力降进行比较。若实际压力降不超过允许的压力降,气密性试验算合格。 一、实际压力降计算式温度修正情况 目前,已知的使用较多的实际压力降计算公式,尽管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本刊82年第2期在朱功泽同志“关于地下煤气管道气密性试验探讨”一文中,谈到了地下煤气管道气密性试验压力降的计算公式有关温度及大气压修正问题。另85年第4期在万成略同志“地下煤气管道气密性试验实际压力降计算式温度修正的分析”中又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现在,张海喜等同志根据他们的工作实践认为:ΔP既不能以始点或终点作参考点,也不能用人为的T作修正值,而是以与始、终状态的温度线性平均作参考值。为此,我们将张海喜同志“也 谈地下煤气管道气密性试验实际压力降的计算公式”文章予以发表。以上三篇文章,概括了温度修正的基本看法。据此,本刊有关温度修正问题的探讨暂告一段落,并待各地根据上述作者推荐的温度修正方法使用一段时间后(或在国家制定施工验收规范时)进行统一。  相似文献   

3.
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允许压力降的计算陈明泉(武汉钢铁公司,武汉430080)1序地下燃气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是较全面和综合性的检查地下燃气管道工程质量的最重要步骤。实测压力降小于或等于允许压力降,则气密性试验合格,这是燃气管道工程质量合格的必要前提。2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压力降法是一种计算GIS等气体绝缘设备的相对年泄漏率非常简便的方法,但方法本身所作近似计算可造成一定的误差。利用质量称量的方法统计了SF_6气体泄漏时质量下降的情况,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推导,分析了压力降法得到的SF_6气体相对年泄漏率比实际值偏小的原因,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和SF_6气体状态方程,提出了一种泄漏率修正方法,并得到了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及其规律。结果表明,修正系数仅与泄漏前的压力有关,并且随着设备泄漏发生前的压力越小,所得修正系数越大,压力降法计算的SF_6气体相对年泄漏率误差越大。这种修正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单一气体和复合气体相对年泄漏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黄国洪 《煤气与热力》1996,16(5):22-26,17
燃气工程气密性试验的准确鉴定必须采用渗漏率,而不能用压力降。管道和储气罐的气密性主要取决于气用格质表面的渗流速度等,而渗流速度可通过测定压力降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评估盐岩储气库泄漏事故灾害,借鉴现有输气管道气体泄漏率计算模型和压力容器泄压模型,提出一种适合于盐岩储库气体泄漏量的计算方法,与典型试验对比验证所提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并以金坛盐岩地下储库为例,分析得到泄漏孔径、运营压力、井管长度对气体泄漏率的如下影响规律:气体泄漏率随着注采井套管破裂孔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盐岩储气库运营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并随着井管管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另外,应用所提出的模型对盐岩储库的气体泄漏速率和泄漏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用煤气的日益发展,煤气输送管道遍及全市各个角落,由于煤气管道是一个隐蔽性地下设施,其管材(尤其是铸铁管道)因气候变化容易产生脆性。如果有外力的影响,如建筑打桩、重型运输车辆的碾压或大型建筑物的沉降等等的情况,都会使煤气管道接口松动、脱口和位移,严重的会使管道断裂。如抢修不及时,会中断用户用气,造成泄漏气体溢出地面,污染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启动瓶微小泄漏造成气体灭火系统误喷的事实,针对启动瓶瓶头阀密封膜片的泄漏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一定压力下微小孔径的泄漏量,说明存在微小泄漏的可能性。通过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和溶解速率的分析,应用气体溶解速率的“双膜理论”和气体扩散的“菲克定律”,从理论上计算出气密性试验中的氮气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并以无管网气体灭火系统为例,计算出由于启动瓶微小泄漏可能导致误喷的时间,得出满足标准气密性试验条件的启动瓶也有可能由于慢性泄漏而导致气体灭火系统误喷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用各试压工况的当量漏气量这一可比参数,对国内、外几种煤气管道的试压标准做了分析。把受压容器喷出口的流速计算和喷管——直管体系引入煤气管道的试压过程,得到试验压力P_s与允许压力降[△P]间的关系。推荐一种确定新的压力试验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穿越含气地层时,施工对地层的扰动易引发气体泄漏,气体易由盾构管片接缝处进入隧道内部,极易引发爆炸等灾害。依托穿越长江高压含气地层的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较系统地研究了影响盾构管片接缝面气体泄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应改进措施。通过接缝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气压加载下接缝面气体泄漏的全过程,从而揭示了气体在不同泄漏阶段影响接缝面气密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接缝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气压加载下,接缝面张开量、管片表面粗糙程度对接缝气密性能的影响。基于粗糙表面密封间隙气体流动的PC模型,建立了盾构管片接缝处气体泄漏率理论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最后,结合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降低接缝气体泄漏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危险区域范围,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分别从管道介质局部压力降、破裂处气体泄漏速率以及大气条件下气体扩散等3个阶段对泄漏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泄漏位置处管道气体压力、泄漏速率和顺(横)风向下危险区域范围的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管道压力、破裂形式和风速等事故条件决定着泄漏危险范围分布的特征,通过模拟可以得到已知事故场景环境变量概率条件下泄漏范围的概率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燃气阀门井、雨污水井等地下密闭空间易出现燃气泄漏、可燃气体积聚的情况,提出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城市地下密闭空间可燃气体泄漏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对监测系统架构、泄漏监测装置设计、监测平台设计进行分析。将郑州市高新区作为试验场地,选择2处燃气阀门井、2处污水井、1处雨水井安装泄漏监测装置。由监测结果可知,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和监测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天然气转换前进行的的调压器的运行试验、旧管网的升压试验、地下管网及阀门的切断试验、新敷设管道的气密性试验、立管阀门的切断试验和立管的气密性试验,以提高天然气转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驾驶室气密性压力的建立过程,并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某新型驾驶室气密性水平进行测试。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通过烟雾试验法查找出造成驾驶室气密性不佳的主要因素,并将各种因素汇总归类为驾驶室外泄漏和内泄漏两大主要方面;对异型钢管空气泄漏部位进行封堵,采用新型结构的侧门密封胶条和先导管路管夹,改善驾驶室空气的外泄漏;在驾驶室骨架和蒙皮之间焊接隔离板,改进空调进风道固定结构,降低空气内泄漏量。改进后,成功将驾驶室的气密性压力提升至行业一流水平,有效改善了驾驶员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各计划单列市建委,劳动局、公安局: 近年来,燃气中毒、爆炸事故接连发生,1996年2月18日,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居民楼因楼侧地下煤气管道接口处破裂,泄漏的煤气窜入居民楼基础层的密闭空间形成爆炸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燃,造成部分楼房倒塌,死亡19人、伤5人,损失惨重。为吸取教训,杜绝类似重大事故的再次发生,现紧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荷兰应用科学院(TNO)基于网格法的毒性气体个人风险定量计算为基础,介绍个人风险计算网格的划分原则,失效事件的选取,气象等级和风向的联合分布概率、引发事件发生频率的确定方法,死亡概率的计算模型和个人风险值的计算步骤。以煤气管道发生CO泄漏为实例,进行个人风险计算。  相似文献   

17.
归纳了流体密封和气密性试验的技术原理和主要分类,并以差压法为例分析燃气器具生产过程试验,指出对于试验要求范围内的燃气器具泄漏类型,一般情况下气体泄漏流动过程处于粘滞流状态,在试验条件符合强化试验原则时,设备压力降与试验压力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论证了在不同试验压力下检测结果的差异,从而提出了确定试验条件的基本准贝1J。同时,也讨论了密封效果随燃气压力升高而增强的自紧式密封结构的特殊情况,这类结构采取降低试验压力的措施可以更有效检出泄漏_.指出适当提高试验压力是提高准确度的主要措施,以及不满足强化试验原则的应对建议.最后,介绍了上述研究成果在燃气器具制造过程的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压力衰减法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围护结构气密性测试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大气压、房间有效容积、房间温度变化等。理论计算及实践结果表明:满足"500Pa压差下半衰期为20min"的房间,在不同气压条件下的泄漏率不同;室内工艺设备所占体积会影响泄漏率的计算结果;当房间内温度发生变化时,不能仅依靠一段时间内压力变化幅度判断房间气密性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19.
处于第一过渡区(R_ε=2000~3000)流态的低压煤气管道(钢管)的压力降,可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房间气密性的2种检测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2种测试方法空气泄漏率计算公式的一致性,指出压力衰减法比恒压法测试对于判定房间气密性更严格,根据国内现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现场气密性的测试数据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