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一种改进的应用双等待时间 (Tw)核磁共振测井准确计算纵向弛豫时间 (T1 )的方法 ,对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并将其用于油气层识别。认为用我国现有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可以比较准确地由双 Tw测井计算出 T1 ,有助于排除油气层识别的多解性 ,提高解释符合率。同时 ,T1 的准确求取 ,为利用 T1 这一重要参数提供了条件 ,进一步扩展了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CMR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与定性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霞  彭洪立 《石油仪器》2010,24(1):63-65,68
CMR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与应用的目的是对处理成果进行分析,识别储层,区分可动流体性质,计算地层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及含油气饱和度,并对处理成果进一步分析,总结应用,特别是研究如何开展CMR油气水识别应用。文章探讨如何利用CMR资料识别油气水层和确定储层主要物性参数方法。利用对某实际区域的一口井的CMR资料进行实际处理得到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和T2时间分布等来划分低阻油气层和区分油气水层,其结果均与现场提供的试油录井资料吻合较好,表明CMR资料在储层地质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渭河盆地内P井奥陶系岩心及岩屑的核磁共振分析入手,利用所获得的T2弛豫谱形态特征、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结合常规测井解释、岩石薄片显微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对该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采用标准T2分布差异及差谱分析对奥陶系储层流体进行了识别。认为:渭河盆地P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微孔隙,可动流体较少,在测量井段内并没有解释出含有油气的储层。核磁共振技术在渭河盆地P井奥陶系储层评价中得到了准确、快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合分析低电阻率油气层5方面的地质特征与储集层电阻率变化的机理,以及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沉积特征,指出常规电法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局限性,提出应用薄层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与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来识别低阻油气层,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测井双等待时间观测方式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储层中油、气和水具有不同的核磁共振弛豫响应特征,为此,核磁共振测井设计了双等待时间观测方式以检测储层中的烃,并能够实现储层流体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讨论了核磁共振测井双等待时间观测方式的流体的弛豫机理和资料采集过程,给出了参数设计的基本方法。详细讨论了核磁共振双等待时间测井数据的定性分析方法,即T2域差谱分析方法、指数参数法和时间域分析法,构造了一个指示参数,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推导了时间域分析定量计算的公式,并给出了一些关键参数的选择方法。实际应用证实,对双等待时间观测数据的定性和定量计算方法对于油气识别与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识别储层流体的(T_2,T_1)二维核磁共振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维核磁共振识别和评价储层流体是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数值模拟与岩心实验,系统研究了(T2,T1)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在不同储层、不同信噪比以及不同采集参数条件下识别流体的效果.结果表明:(T2,T1)方法识别气层具有优势,通过优选最小等待时间测量值,即使信噪比为20,(T2,T1)方法也能很好地分辨束缚水、可动水和气.在油层,(T2,T1)二维核磁共振方法与双Tw测井方法相比,可以识别的油的粘度范围增大.在油水同层,当可动水和油的T2值有足够大的差异时,(T2,T1)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可动水和油;当可动水与油在T2分布上重叠严重时,(T2,T1)二维核磁共振方法无法分辨水和油.(T2,T1)二维方法识别油水层的效果不如(T2,D)二维核磁共振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实际的CMR测井资料和岩心需核磁测试数据,分析了岩心分析结果与核磁共振测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建立了求取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且直接用于储量计算;分析了研究了核磁共振测井在塔里木盆地的应用实便,利用双TE测井方法成功地识别了TZ103、YH123-1-18井的气层, CMR测井垂向分辩率高的特点,成功地判别了Tai2井储层的有效性,为储量了可靠的参  相似文献   

8.
薄层电阻率测井在薄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东  高向东 《测井技术》2000,24(3):213-215
常规电阻率测井因受其纵向分辨率的局限,难以确定其真电阻率,无法准确划层厚在2m以下的薄层。综合分析薄层电阻率测井与常规微电阻率测井,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及孔隙度测井资料,对于提高砂泥岩集层,特别是薄油气层的解释精度有重要作用。给出了几个利用薄层电阻率测井识别油气层的实例,介绍了薄层电阻率测井在油气层识别中的解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识别松南Q地区低阻油气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万才  陈玉魁 《石油物探》2003,42(1):111-116
针对松南Q区构造及储层特点 ,通过岩心核磁实验和对 2口测井资料研究 ,阐述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识别该地区低阻油气储集层的方法 ,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模型 ,并对应用效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常规测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直观、准确地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对某区CMR核磁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渗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力求精细描述准确的储集层参数;以压汞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毛管压力资料与CMR核磁孔径分布曲线的关系,为应用T2谱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奠定了基础;通过求解地层的束缚流体饱和度,结合电阻率测井,采用阿尔奇饱和度解释模型,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和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从而拓宽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为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油气层评价解释的精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对于碳酸盐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由于其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等因素,用常规测井技术难以进行准确描述。岩心核磁共振基础实验分析研究是核磁测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分析及应用的基础。本文从岩心核磁实验资料入手并结合核磁测井实例探索了核磁技术在碳酸盐岩的应用,并很好地解决了在储层评价及储层参数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含烃饱和度的计算、确定孔隙度下限值和区分束缚孔隙流体和可动孔隙流体,在复杂多样的碳酸盐岩储层中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已有了突破性的改进,但诸多方法中均存在储层含烃的影响,储层含烃使计算的孔隙结构参数误差偏大。通过含烃储层中伪毛细管压力曲线计算孔隙结构参数的误差与含油饱和度曲线对比发现,用含油饱和度能有效消除储层含烃的影响。并用横向弛豫时间T2几何均值拟合法与消除储层含烃影响后的伪毛细管压力曲线转换法进行对比,两种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都能高精度地、连续地表征储层孔隙结构,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3.
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测井响应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平衡钻井和欠平衡测井技术对于直接发现和保护油气层、提高单井产能和勘探开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欠平衡测井时的井口装置与常规测井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对双侧向测井仪器的加长电极进行改造,使其长度缩短,以适应井口装置的长度,这一改造使得深侧向测井值明显降低,不能真实反映储集层电性。应用有限元素法计算了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电极系系数随加长电极长度的变化规律,即加长电极越长,深侧向电极系系数越小。建立了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测井响应的校正方法,并应用实际测井资料验证了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适用于任意长度的加长电极,可直接用于现场测井资料的预处理,校正后的深侧向测井电阻率可用于测井解释建模和油气定量评价。图9参18  相似文献   

14.
Advanced fluid-typing methods for NMR logg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cent year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for fluidtyping in well-logging because of the improved generations of NMR logging tools.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wo one-dimensional NMR methods:the dual TW method and dual TE method.Then,the two-dimensional(T2,D) and(T2,T1) NMR methods are introduced.These different typing methods for hydrocarb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al TW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a macroporous water layer.The dual TE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typing gas and irreducible water.(T2,T1)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in typing a gas layer.In an oil-bearing layer of movable water containing big pores,(T2,T1) method can solve the misinterpretation problem in the dual TW method between a water layer with big pores and an oil layer.The(T2,T1) method can distinguish irreducible water from oil of a medium viscosity,and the viscosity range of oil becomes wide in contrast with that of the dual TW method.The(T2,D)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in typing oil and water layers.In a gas layer,when the SNR is higher than a threshold,the(T2,D) method can resolve the overlapping T2 signals of irreducible water and gas that occurs due to the use of the dual TE method.Twodimensional NMR for fluid-typing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of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用岩心NMR和常规束缚水的测量改进对T2cutoff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19块岩心核磁测量的分析,发现传统NMR实验方法确定的T2ctuoff与理论估计值之间的存在着较大误差,分析讨论了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采用离心法即通过离束缚水饱和度与全饱和状态下的T2分布谱反推求取岩心T2cutoff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气测解释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7种气测评价方法后指出,气体评价法、轻烃比值法、双对数比值法3种气测解释方法在准噶尔盆地适用性较强,解释符合率较高。在选择气测解释方法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储层流体特征及钻井条件,并利用随钻资料对解释方法的区带区间值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进行气测解释时应充分利用各种解释方法之间的互补性,综合分析、取长补短,以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7.
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陈杰  周改英  赵喜亮  何成 《特种油气藏》2005,12(4):11-14,i0007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充分发挥油气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介绍了研究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室内实验(毛管压力曲线法、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和利用测井资料(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的两大类方法,综合分析这2类方法的优越性和不足,并指出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I测井提高双侧向电阻率曲线纵向分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提高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方位电阻率成像(ARI)测井具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和较大的探测深度等特点,借助于BP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之间的非线性标定,并构成1条高分辨率的电阻率曲线,旨在提高常规双侧向电阻测井分辨薄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