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继1977/78年榨季试验取得亩产春植蔗33,600斤,含糖量4,855斤,首创了我国春植蔗平均年亩含糖量的最高纪录之后,于1979/80年榨季又创最高水平。今年3月14日经福建省各级有关部门及科技人员验收1.119亩春植蔗,实收蔗茎43,542.2斤,平均亩产38,911.7斤,含糖分13.66%,折算亩  相似文献   

2.
我所1977年从海南甘蔗育种场引进六个高粱品种50斤种子(海南1号、4号、5号、6号、74/115、74/646),试种了60亩,获得初步成功。8月12日验收1.2亩试验田,收高梁籽556斤,平均亩产464斤;收高梁蔗秆7,440斤,平均亩产6,200斤。同时,土法制糖试制成功较好的黄片糖。8月22日全省国营农场高  相似文献   

3.
1、鱼涡头公社冲口生产队用温室育蔗秧,1976年1月23日育秧,24天后育成2片叶壮秧移栽,亩产1.6万多斤,比直接下种增产39.了%。  相似文献   

4.
稻底秋植蔗是甘蔗栽培中的一种新耕作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1968年我们参观省甘科所试验农场后把它传入我县,在甘蔗基点环城公社天禄大队试种27亩并取得平均亩产15,000多斤的好收成。以后我们把它推广到全县,到  相似文献   

5.
广东台山县海宴公社春场大队,1976年在海滩咸围田新种了120亩秋植甘蔗,并在甘蔗行间套种蔬菜的试验,结果表明间种蔬菜能起到除咸防咸,获得甘蔗蔬菜双丰收。甘蔗平均亩产6.5吨,蔬菜亩产6,000多斤。过去,我们在咸田种蔗,常因干旱咸气上升,造成甘蔗死苗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6.
广东顺德县在1967年已开始蔗粮间套种,1968年较大面积扩大,1971年发展到近万亩。我所、校也分别于同时进行试验,获得蔗粮双丰收。甘蔗平均亩产12,000—16,000斤,稻谷  相似文献   

7.
福建云霄县莆美公社双溪口大队,近年来大搞农业科学实验,不断提高蔗粮产量,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甘蔗方面,为了探讨其增产途径,自1974年起进行了“半年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在这基础上,以后经几年的生产实践,针对要在短期内获得尽可能高产量的问题,通过植期试验,摸索出套种甘蔗适期,不断提高了甘蔗产量(表1)。现全大队的半年蔗有126亩,占植蔗面积65%;全县也推广达3,000多亩。  相似文献   

8.
广东中山县古镇公社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甘蔗面积9800多亩,属基水地蔗区。为进一步提高甘蔗产量,从1976年秋季开始,围绕育苗节种增产的问题,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进行了甘蔗芽片冬季育苗,春季移栽的新技术,获得了既节约种苗,又增产甘蔗的可喜结果。三年实验证明:一是芽片蔗的单产都在全社平均单产之上。1977年试种芽片蔗415亩,平均亩产8吨,比全社平均工业亩产6.61吨,高1.39吨;1978年芽片蔗扩种到2800亩,平均亩产7吨,比全社平均工业亩产5.81吨,高1.19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云肖县双溪口大队,是一个以稻、麦、蔗等作物为主的地区,有水田面积540亩,平均每人4分多地。近几年来,该队积极改革耕作制度,大搞科学试验,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粮食亩产1,800斤,甘蔗亩产14,000斤左右。为了解决粮蔗争地,解决人多地少,必须挖掘增产潜力,大力提高复种指  相似文献   

10.
广东侨乡的台山县四九区近年来掌握甘蔗早期幼苗生长慢、封行迟的特点,利用蔗行空间潜力,进行套种西瓜,蔗、瓜生长良好,产量高。如1985年全区5500亩甘蔗,套种西瓜2500亩,收获西瓜平均亩产1800斤,最高2500多斤,亩产值400多元,总产值收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澄迈县长安公社新村仔下第一生产队,位于南渡江东岸,地处平原,土壤属沙质壤土。这个生产队总耕地面积220亩,其中水旱田210亩,坡地10亩,平均每人耕地1.2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生产队。 1975年这个队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推广甘蔗下水田,实行粮蔗轮作,获得了粮蔗双丰收。该队用8亩水田改种甘蔗,第一年获得亩产甘蔗7.5吨;1976年将这8亩甘蔗田改  相似文献   

12.
1977年,浙江省温岭县镇海公社联盟大队第二生产队在3月10日种了3.96亩纳印310品种,同年12月8日砍蔗,平均亩产17,040斤,其中1亩高产田,经有关部门实砍过称,获工业产最21,050斤,有效茎11,740条。仅短短的9个月的时间,亩产超10吨。他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一、精选蔗种,适当密植。播种前,精选饱满健壮的无病虫害的蔗种下种。根据纳印310中细茎的特征,采用85厘米行距,双垄条播,这样出苗整齐均匀。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顺德县大良公社五沙大队,属珠江三角洲沙田蔗区,去年种水稻、甘蔗面积共10,666亩,其中甘蔗4,080亩,工业亩产达6,029吨,总产24,597吨,单产和总产均超历史最好水平。粮食也获得了丰收,总产达  相似文献   

14.
夏植蔗是指五月间种植甘蔗的一种新的耕作制度。我县往往因冬、春旱严重,无法下种,在春旱结束五月份开始有雨时抢种的新植蔗。1970年由于春旱的威胁,种了两万多亩夏植蔗,1973年冬11月份至1974年5月初,长达五个多月没有下过透泥雨,5月6日喜降了一场大雨,全县抢种夏植蔗四万多亩,其中附城公社两万亩,一般亩产一吨半左右,管理施肥较  相似文献   

15.
我区栽培秋植蔗有较长的历史,早在解放前东江上游的惠阳县卢州公社青塘布大队等沿江两岸坝地就有栽培秋植蔗的习惯,产量较高。解放后,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蔗区干群不断总结种秋植蔗的好处,逐步有发展,到1963年全区发展到1,000多亩,1972年8,000多亩,1974年38,000亩,1975年和1976年两年种下秋植蔗的面积都突破了14万亩,1977年  相似文献   

16.
1978年2月16~25日我们对晋江内坑公社后山大队的丘陵红壤土夏植蔗16.70亩、南安洪赖公社西林大队美星生产队丘陵红砾壤土夏蔗15亩,溪露大队东建生产队水田夏蔗10亩共40多亩作了调查。事实证明夏植蔗试种成功为人多地少蔗区开辟了一条多快好省地增产糖粮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一、夏植蔗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特点1、蔗杆产量:  相似文献   

17.
广西西林县古陂公社泥洞大队蔗场,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高,土壤结构较差,是一个下雨四处渗,日出蔗叶卷的地方。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该场发动群众,大搞科学种蔗,于1977年1月20日种下1亩台糖134高产试验田,1978年3月15日经有关部门实地验收,亩产达21,089斤,创本县甘蔗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东顺德县一些社队采用春花生地套种夏植甘蔗取得了成功经验,并逐年有所扩大和发展。如1977年大良公社五沙大队有30多亩春花生地套种夏植蔗,当年亩收干壳花生250~280斤,最高达320斤;1978年3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甘蔗是头陀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虽然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甘蔗地采用二熟制栽培,普遍存在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亩产红糖600斤左右)、经济效益低(亩收入250元左右)的“三低”状况,影响了甘蔗生产的发展。自1979年推广蔗地合理间套种洋葱、黄豆、青菜的耕作制度后,已经获得增产增收显著效果。1982年全  相似文献   

20.
甘蔗在水肥条件好和耕作水平高的地区,涌现出不少“千斤粮,万斤蔗”的社队。但在高旱地区,亩产万斤蔗的社队还不够多。如广东的海南和湛江蔗区占全省植蔗总面积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