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荣 《世界农药》2009,31(2):24-27
人们通常认为,由印楝树开发的各种农药比合成农药对生态系统更安全、危害更小。最新的证据表明,印楝产品对某些非靶标生物可造成危害。在印楝种仁和叶片中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是高度氧化的类柠檬苦素,被称为印楝素。其他类柠檬苦素也存在于印楝的种子中,对昆虫有毒性或趋避作用。印楝素的作用方式是通过抑制形态发生肽激素的释放,破坏甾醇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在血淋巴中的浓度,影响昆虫的蜕皮、变态和生殖。  相似文献   

2.
生物农药印楝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楝在害物综合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在效益方面没有负面影响 ,其主要缺点是对昆虫控制缓慢。印楝已在茶种植园、园艺上应用 ,也正在英国进行云杉树防治线虫的森林实验。一些印楝产品已经在德国和斯洛文尼亚获准登记。印楝产品在生物农药市场上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永清  徐汉虹 《农药》2004,43(10):453-454,45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了印楝素在不同溶剂中的降解率。用印楝甲醇抽提物和印楝素纯品试验的结果表明:印楝素在甲醇、乙腈、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印楝素在这4种溶剂中的降解速度顺序为乙醇>甲醇>DMF>乙腈。用这4种溶剂溶解并在(54 )癈保存14d后,印楝甲醇抽提物中的印楝素分别降解 45.3%、38.7%、27.5%、22.3%;印楝素纯品分别降解 62.6%、41.9%、28.0%、11.1%。在(0 )癈保存14d后这4种溶剂中的印楝素都基本不降解,在室温下保存14d后都只有少量降解。从各方面考虑,DMF是一种适合于加工印楝素制剂的溶剂。  相似文献   

4.
印楝的开发价值与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高效杀虫植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简述了印悚研究的发展史,着重述评了Larson、Stark、Morgan对印楝研究的贡献.从印楝所含的活性成分在广谱、高效、高含量、高稳定性、低毒和易提取及生态安全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它的开发价值,同时介绍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在印楝素提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制约印楝产业发展的2个最主要的问题,即商品价格和药效缓效问题,提出了解决价格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第一个从印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目前世界公认的活性最强的植物源昆虫拒食剂,对害虫具有显著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印楝素主要存在于印楝种子中,印楝种子中含印楝素可达0.1%~0.9%(w),为了从印楝种子中充分提取印楝素,本文建立了用超临界流体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选择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每克印楝种子干粉1.5mL甲醇,提取率明显优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用下列药剂的LC_(50)浓度采用饲喂法连续筛选了4种对溴氰菊酪敏感性不同的小菜蛾种群20~60代。所用药剂和处理的品系是溴氰菊酯(D-品系),纯化的印楝种核提取物(N-品系),印楝素(A-品系)以及一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C-品系)。 以生物因子诸如适合度和取食行为,变态过程中的致毒效应,产卵力和能育性以及解毒酶的可诱导性为参数,探讨了对印楝物质抗性发展的可能机制,并同时对合成除虫菊酯以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农药》2001,(3)
“中国印楝产业化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主办 ,云南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云南省引智办、云南光明印楝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印楝产业化发展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2月 2 2日~ 2 7日在昆明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及国内从事印楝研究开发和生物农药研究的专家学者 80多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主要研讨的议题为 (一 )、印楝优良种质的培育 ;(二 )、印楝生物农药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 ;(三 )、印楝产品应用推广及其经济效益分析。会议上中外专家一起探…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5,(7)
[目的]报道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RP-PHPLC),从印楝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并采用NMR和HPLC Q-TOF MS对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HPLC检测,外标法或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10种化合物分别是印楝素A(azadirachtin A,AZ-A)、印楝素B(azadirachtin B,AZ-B)、印楝素D(azadirachtin D,AZ-D)、印楝素H(azadirachtin H,AZ-H)、印楝素I(azadirachtin I,AZ-I)以及nimbin、salannin等,10种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纯度均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进样,适用于制备高纯度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该对照品可用作印楝素相关产品、制剂质量控制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等实践中的定性、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9.
1980年6月,在德意志研究协会(DFG)和德国技术协作局(GTZ)的赞助和支持下,在西德召开了“用于害虫防治的印楝产物”的会议。研究历史印楝树又名印度丁香(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和苦楝,又名波斯丁香(Melia azdarach)。其所含某些物质对许多害虫有明显的活性,特别是在抑制害虫取食和干扰害虫生长发育更为显著。这些物质包括印楝树叶子、果实的提取物,印楝油,印楝素等,其它不少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德进  常燕  祝树德 《农药》2005,44(11):481-484
印楝制剂对多种水稻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并对稻田天敌安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印楝制剂对水稻病虫害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简单介绍了印楝制剂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了印楝质生物农药在我国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有机膨润土对印楝素的缓释和稳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膨润土做载体以延缓印楝素的释放,提高其在水中和光照下的稳定性。印楝素A(Aza-A)的水解和光降解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其半衰期分别为67.5、5.35h。有机膨润土能够降低印楝素A在水中的释放速率,且膨润土改性时有机阳离子用量越多,印楝素A释放越慢。有机膨润土做载体可以提高印楝素A在水中的稳定性,并可将其光降解半衰期延长到6.94h。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精细化工》2003,20(9):513-514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 ℃、压力为15 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3%.  相似文献   

13.
印楝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伦  李创 《河北化工》2015,(2):66-68
为了证明印楝素能降低光肩星天牛保护酶的活性,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干扰昆虫生长发育,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氮蓝四唑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SOD同工酶活性的大小,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大小,用愈创木酚来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大小。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取食印楝素处理的食物后,在相同时间内SOD和CAT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都在第3 d达到了最高值,而且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尚不确定,但处理组的酶活性均比对照组的略高。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21,(5)
[目的]为表征世界和中国印楝农药专利发展特征。[方法]基于Innography、CNIPR专利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印楝农药专利,采用OriginPro 9.1软件,通过统计图表示印楝农药专利的专利权人分布、专利技术生命周期;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曲线回归分析,定量表达印楝农药专利数量变量与相应专利出版时序(数值化日期)变量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世界和中国印楝农药专利发展特征。[结果]印楝农药专利主要分布于A01(农林业)、A23(物料及其处理)、C07(有机化学)、C11(植物油)等IPC大类(Class)中;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的印楝农药专利数量占世界印楝农药专利数量的71.37%,印楝农药专利的国家分布呈集中分布;排名前10的专利申请人(机构)的印楝农药专利数量占世界印楝农药专利数量的20.60%,印楝农药专利的专利权人分布呈普遍分布;世界和中国印楝农药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经历了新兴阶段;未来预测分析表明:成长阶段分为渐增期、快增期、渐停期。印楝农药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成长阶段Logistic模型的预测值与对应的观测值有较高的适当性(Reduced Chi-Sqr≤286.82123),预测准确性高(R_(adj)~2≥0.7149)。。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3%。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与生物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和田间分别测定了印楝素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Beauveryia bassiana)混用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生物活性。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与白僵菌混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阿维菌素与白僵菌混用具有拮抗作用。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印楝素100 mL/hm2和白僵菌800 mL/hm2的混合液施药后第11 d防效达到88%以上,可以用于防治亚洲小车蝗。  相似文献   

17.
印楝油对作物病虫害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红  杨光伟 《现代农药》2002,1(6):21-23,20
印楝油对农作物害虫具有防治作用,而且具有抗菌、抗病毒的能力,还可用于线虫的防治。所以印楝油应用于杀虫剂、杀菌剂等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制备。本文对印楝油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研究及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李富根  张宏军  李友顺 《农药》2014,(4):304-306,311
印楝素是从印楝中提取的一类植物源农药,具有广谱、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已在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登记和应用,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生物农药品种之一。从印楝素的产品化学、作用机理、国内外登记管理现状、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印楝素对鞘翅目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黄粉虫末龄幼虫为试材,开展了印楝素对黄粉虫代谢过程中几种主要储能物质及其相关酶影响研究。[方法]食料浸药后饲喂试虫,称其体质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测定了黄粉虫储能物质及中肠消化酶的生物活性。[结果]随着浸药质量浓度增加,黄粉虫体质量增量下降且龄期延长;可溶性总蛋白、糖原和脂质合成减少;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有下降,而体外试验检测上述3种酶没有发现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印楝素在体内能够间接降低黄粉虫消化酶的活性,导致储能物质减少,从而明显抑制黄粉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O.3%印楝素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研制并已获得我国农药登记的0.3%印楝素乳油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性杀虫剂,对小菜蛾、稻飞虱等害虫具有显著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印楝素制剂的分析方法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