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黄柏龄  吴刚 《纺织导报》2008,(3):54-56,58
预湿上浆工艺是在浆纱机的经轴架与浆槽之间插放一个预湿水槽.经纱进入浆槽前,先在预湿水槽中用90 ℃左右的热水浸渍,清除掉纱线上的棉蜡、果胶及杂质,再经100 kN的轧水辊的压轧,使纱线的含水率保持在40%以下,然后再进入浆槽上浆.  相似文献   

2.
经纱上浆大都采用传统的方法,即经纱从经轴上退绕下来直接进入浆槽进行上浆,而对采用预湿上浆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通过预湿上浆工艺的实验,研究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并探讨了预湿上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预湿上浆是一种先进且适用的新型浆纱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型浆纱机结构与性能对浆纱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探讨新型浆纱机结构与性能对浆纱毛羽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压浆力、压浆辊硬度、压浆辊表面状况、浆纱速度等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毛羽的影响,测试烘燥温度、分层预烘方式等烘燥工艺参数对浆纱毛羽的影响,分析应用湿分绞装置、预湿上浆装置对浆纱毛羽的影响,认为:新型浆纱机配置双浸双压浆槽、高质量的压浆辊进行高速高压上浆,利用具有防粘涂层的烘筒进行分层预烘、采用能自动调控浆液浓度的预湿浆槽进行上浆,使浆液浸润均匀,浆膜被覆完整,有效地保障了浆纱毛羽的减少,提高了浆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史博生 《新纺织》2005,(1):24-29
高压、高浓、低粘浆纱工艺具有节约能源、提高浆纱质量等优点,但在推行过程中,一些因素制约着其优越性的发挥,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重视湿分绞棒的运行质量:为取得良好的高压上浆效果,应重视压浆辊、上浆辊表面的完好状态并提高经轴质量;关于二预湿上浆,可采用以高浓度浆液不断补充浆槽的办法解决浆槽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呼吁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参与浆纱新工艺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浆纱水平。  相似文献   

5.
史博生 《棉纺织技术》2004,32(12):26-30
高压、高浓、低粘浆纱工艺具有节约能源、提高浆纱质量等优点,但在推行过程中,一些因素制约着其优越性的发挥,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重视湿分绞棒的运行质量;为取得良好的高压上浆效果,应重视压浆辊、上浆辊表面的完好状态并提高经轴质量;关于预湿上浆,可采用以高浓度浆液不断补充浆槽的办法解决浆槽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呼吁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参与浆纱新工艺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浆纱水平。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经纱上浆属于干法上浆,即经纱在进入浆槽吸浆之前呈现干态,而湿法上浆则是经纱在进入浆槽之前呈现温态.湿法上浆是在经轴架和浆槽之间,加装汽蒸预湿槽,待经纱进入浆槽之前先通过预湿槽进行汽蒸预湿,并经过一对挤压辊,再进入传统的浆槽内.由于经过一次挤压,可减少经纱的湿加重率,并能起到贴伏毛羽的作用.青岛大学纺织学院等单位对干、湿上浆法进行了质量对比试验,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7.
预湿上浆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瑞士Benninger公司采用预湿的上浆工艺,可节省浆料,并能改善织造运行性能。预湿工艺是用热水对经纱浸湿,同时进行洗涤,以获得良好的经纱表面上浆,增加浆料对经纱的粘附力,降低经纱毛羽,提高经纱断裂强力和耐磨性。预湿上浆的主要好处是显著降低上浆率,因而减少上浆成本。根据上浆率的情况,也可改善可织造性,织机断头少,织造效率高。其次,由于浆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降低。  相似文献   

8.
国外预湿上浆工艺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国外预湿上浆机的预湿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式,另一种是联合式.独立式是一种双浸双压预湿方式,有独立的预湿槽,预湿充分、效果好,但占地面积较大;而联合式则是一种预湿与上浆相结合的方式.它们都有温度控制系统,使蒸气在水中直接加热,用水平检测仪调节水面高度,并设有过滤水循环系统,保证水的质量和预湿的可控性与再现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预湿上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河北纺织》2003,(4):41-45
前言:预湿上浆,作为浆纱新技术,在经纱上浆前,先经过热水的浸渍和挤轧,使蜡质、果胶质和脂肪、尘屑被融化和洗涤,改善其表面对浆液的粘附及浸渍,从而使吸浆顺畅,浆膜完整。同时,纱线中心的水分代替部分浆液,在保证上浆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浆料用量,降低上浆成本。也减少印染厂退浆负担和费用,并利于环保。因而被众多专家和生产单位所重视。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但在实际生产中,预湿上浆应具备几个必要条件,否则会影响其效果,甚至会影响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0.
经纱在热水中预湿后再上浆可提高浆料对纱线的粘附力,减少纱线表面毛绒,提高纱线的断裂强度及耐磨性,从而获得较好的上浆效果。从眼前利益来看,该项技术显著减少了浆料的吸收量从而降低了浆料成本。同时,由于低断头率及高织造效率,织造性能得到极大改善。若再看得远一点,该项技术由于减少了浆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效量(浆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一步提高浆纱质量,提高浆料的利用率,减少经纱在织造过程中的断头,一直是纺织行业面临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采用了预湿上浆的方法,即将经纱在进入浆槽之前先进行预湿,使其变为湿态,对提高浆纱质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1 浆纱试验与测试1.1 试验条件(见表1)  表1 试验条件项目织 物 规 格浆  料浆纱机型浆纱速度/m·min-1备  注品种一品种二品种三品种四C19.4/19.4267.5/267.5CJ14.6/14.6433.0/354.0CJ11.7/11.7641.5/421.0五枚缎CJ9.7/9.7551.0/551.0淀粉浆混合浆混合浆混合浆G142140型祖克祖克…  相似文献   

12.
预湿回潮率直接影响浆槽中的浸浆过程,并且间接对最终的浆纱质量和织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预湿回潮率有一个最佳的选用范围,通过对14.6 tex纯棉环锭纱进行吸浆和模拟上浆实验,确定了其最优范围为25%~35%,此时纱线可以达到较好的吸浆状态,并且浆纱质量指标达最佳;在KarlMayer预湿浆纱机上通过分析预湿压力和预湿回潮率的关系,认为预湿压力应控制在80~95 kN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预湿上浆     
鉴于上浆是织前准备的最重要工序,上浆决定着织机的生产效率和织物的质量,又是纺织工厂能耗最大的工序之一,介绍了预湿上浆的原理,并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讨论。预湿上浆是在浆纱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上浆方式。它是在纱线进入浆槽前先经过高温预湿处理以提高浆纱质量,节约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14.
预湿上浆工艺在纯棉中粗号纱上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粗号纱采用预湿上浆工艺进行浆纱实践.通过对比传统上浆和预湿上浆这两种不同上浆工艺的浆纱效果和织造效果,得知:采用预湿上浆工艺后,上浆率有所降低,浆料成本有所下降;织造时经纱断头率降低,织机效率得到提高.指出:采用预湿上浆工艺时,必须合理设定压辊压力,防止纱线带水率过大,造成轻浆现象;采用预湿上浆工艺可使纱芯内部含有水分,有利于提高纱线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15.
预湿上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浆是织前准备最重要的工序,决定着织机的生产效率和织物的质量,又是纺织工厂能耗最大的工序之一。预湿上浆是在浆纱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上浆方式。它是在纱线进入浆槽前先经过高温预湿处理以提高浆纱质量,节约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16.
预湿上浆浆液含固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预湿上浆工艺中合理设置浆液含固率的方法.介绍了预湿上浆的作用和浆纱效果,分析了预湿纱线在浆槽中其上预湿水分与浆液的置换情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预湿上浆中浆液含固率的计算公式.指出预湿上浆应用的关键在于合理设定浆液含固率.并应通过有效的自动监控保证浆液含固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预湿上浆     
上浆是织前准备最重要的工序,决定着织机的生产效率和织物的质量,又是纺织工厂能耗最大的工序之一。预湿上浆是在浆纱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上浆方式。它是在纱线进入浆槽前先经过高温预湿处理以提高浆纱质量,节约浆纱成本。  相似文献   

18.
总结当前国内外浆纱机浆槽性能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浆槽的浸压形式、浸压次数和浸浆长度、压浆力,浆槽容积和加热方式以及出浆槽的引纱路线、湿分绞棒的安放位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以多浸多压、横向加压、竖直引纱直上高架烘筒的高压浆槽最具优势。指出:新型浆槽应从适应新型浆料及"两高一低"上浆工艺,适应预湿上浆,对浆液浓度进行监控,适应多品种生产,便利操作,减少部件和降低投资费用等方面入手,以求得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预湿上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湿是用热水对经纱进行浸渍、洗涤,使纱线有更好的表面上浆。预湿提高了浆料对纱线的粘附性、降低了纱线的毛羽,提高了纱线的断裂强度和耐磨性。预湿最主要的好处在于显著地降低了上浆率,因而降低了浆料成本。预湿上浆更深层的好处是降低了由浆料造成的废水污染。通常,浆纱排放的污水占总排放量的50%~7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预湿在节省浆料和提高经纱质量方面的潜力和减少长丝上的油剂在浆液中溶入的可能性。讨论了和开发了预湿上浆技术。指出特别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纺丝油剂洗离、浆液浓度稀释、降低上浆剂需要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污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