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齐昕  刘嘉夫 《供水技术》2013,7(3):18-20
树状管网是小城镇供水管网的主要布置形式,应用图论解析单水源树状管网管段与节点的连接关系,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管段递归算法,以简化管段流量的计算,并据此编写了实用计算程序,该方法输入数据少,结构简单易懂,计算准确。  相似文献   

2.
提出燃气管网在管段发生故障时管网减供气量小于管段设计流量,提出基于水力工况的燃气管网供气可靠度计算方法应该引入管段设计流量影响因子,以使对管网供气可靠度的估计更接近实际。通过实例计算,得出引入管段设计流量影响因子后,提高了对管网供气可靠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提出按照用户节点重要度进行供水管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以不同重要度用户的抗震保障能力需求为设计目标,以管网拓扑结构和管段抗震能力为设计参数。建立以常态运行功能、震后救灾功能和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的用户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耦合计算用户综合重要度。根据管段造价系数、接口位移和抗震可靠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管段抗震能力"成本-效益"变化曲线。采用可考虑拓扑冗余度的优化分配模型确定管网的设计参数,以某城市供水管网为例进行管网抗震参数优化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塑料管材供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塑料供水管网的水流特点及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确定了塑料供水管网将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的折算系数的取值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塑料管材供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数学模型 ,由各个管段的单元矩阵方程集合为供水管网的整体矩阵方程 ,通过引入节点水压边界条件并迭代求解管网整体矩阵方程—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 ,得出各项水力要素 .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 ,编写了通用电算程序 ,经实例计算表明 ,该方法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塑料供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 ,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  相似文献   

5.
城市供水企业迫切需要加强给水管网的漏损管理,以减少漏损水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在对华北某市供水管网漏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管段实际发生漏损次数分两种情况建立了供水管网漏损时间的预测模型,对漏损次数≤4次的管段采用基于SAS系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漏损次数〉4次的管段则采用灰色预测方法。经实例验证,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灰色预测方法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6%,整套模型的精度可满足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宏观管理的需要,能够提高管网漏损防治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对室外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户为单位计算管网管段流量,确定管径的计算方法,仅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沿线流量分配的强度系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线流量分配的强度系数法1引官“沿线流量”概念的引入,实质是对管网管段实际流量分配的一种近似,是为了方便计算而引入的一个计算参数。沿线流量分配是给水管网设计的前提条件,分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设计结果的正确性。《给水J程》教材[1」中介绍了计算确定沿...  相似文献   

8.
在雨水管网流量设计计算中,推理公式法具有使用简便、所需资料少、实际应用经验多等特点,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在实践中发现,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管网流量时,管网设计管段划分的长度对管网设计流量大小有影响,对此,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个管网的主管线中,各设计管段的长度越短,则管网的设计流量越小,反之越大。  相似文献   

9.
山地城市因其规划区内地形复杂、高差大、功能区相对独立,给城市供水带来极大难度。作者结合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城市供水管网规划设计实例,根据山地城市地形特点提出了组团串珠式分区供水、区内逐级提升的设计思路,统筹考虑了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和供水压力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管网的漏损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漏水情况,对干管和支管发生漏水前后的压力和流量进行了在线监测,并分析了双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供水管网的某一管段发生漏水时,漏点上游的流量会增大,下游的流量会减小,而上下游管段的压力均变小。调节阀门导致的流量与压力变化与漏水点引起的变化对管网的影响不同,且不同位置的漏水对干管、支管流量的影响也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实际供水管网漏水,以及定位漏损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供水管网优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沐 《山西建筑》2009,35(23):200-201
简述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建模和优化算法,重点介绍了供水管网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遗传算法用于供水管网的最优化理论,并针对该方法用于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缺点,提出了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求解给水管网管径优化解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管材给水管网的水流特点及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确定了给水管网沿线流量折算节点流量的折算系数的取值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多管材供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数学模型 ,由各个管段的水力平衡单元矩阵方程集合为给水管网水力平衡的整体矩阵方程 ,通过引入节点水压边界条件并迭代求解管网水力平衡整体矩阵方程——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 ,得出各项水力要素。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 ,编写了通用电算程序 ,经实例计算表明 ,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多管材给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 ,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异程布置的冷冻水系统管网水力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型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管网水力特性精确计算是研究其优化设计和运行的必要条件,简化模型因计算误差大而无法应用于大型管网拓扑结构的水力计算。以异程布置的冷冻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末端支路温度调节阀调节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管网水力特性精确数学模型,提出了虚拟流量的计算机逻辑算法。以10个AHU支路的异程式管网为仿真计算对象,计算该管网最小供回水压差以及不同供回水压差条件下的各支路温度调节阀开度和实际流量,计算结果符合异程式管网存在较大压力不平衡的固有特性。该计算方法能够确保计算收敛,实现了利用一个逻辑程序计算管网各种水力特性,为异程式管网水力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EPANET在供水管网平差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平差计算是供水管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一个示例阐述了如何应用EPANET软件进行供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并指出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总结出在实际工程中简便可行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住宅建筑给水管网的水流特点及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确定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住宅建筑给水管网水力平衡计算的数学模型 ,将各个管段的单元矩阵方程集合为供水管网的整体矩阵方程 ,通过引入节点水压边界条件并求解管网整体矩阵方程——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 ,得出各项水力要素。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 ,编写了通用电算程序 ,经实例计算表明 ,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住宅建筑给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 ,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建筑热水循环管网的水流特点及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确定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热水循环管网水力平衡计算的数学模型,将各个管段的单元矩阵方程集合为供水管网的整体矩阵方程,通过引入节点水压边界条件并迭代求解管网整体矩阵方程—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得出各项水力要素。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编写了通用电算程序,经实例计算表明,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热水循环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筑小区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茜  郑立刚 《山西建筑》2001,27(3):119-120
针对建筑小区用水特点,就目前小区给水水量计算常用的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及最大时流量计算公式,结合工种实践,进行管网平差计算,并对其成果作经济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前者计算成果其管,民需费用高于后者,为此,根据实践调查和分析,建议建筑小区给水水量计算采用最大时流量公式乘以建筑小区配水管网不均匀系数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给水管网水力建模过程中如何提高节点流量及管道摩阻系数的准确性,提出利用稳态遗传算法对给水管网系统进行状态及参数估计,给出给水管网状态及参数估计的数学模型及利用稳态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的具体方法步骤;根据管网运行工况实时模拟的需要,采用系统类聚法确定监测点的分布与数量,并用实验管网对模型及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正确可行,采用的求解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及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水能力不足与供水安全保障脆弱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实现特大山地城市供水组团与水库资源间互联互通需修建大量引水隧洞,而在岩质地层引水隧洞顶管法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管节(JPCCP)抗裂问题一直是施工及运营管理极切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现场顶进原型试验方法开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管节在轴向顶力作用下内外层混凝土应变、内外表面混凝土应变及混凝土管节裂缝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JPCCP管节在轴向加载过程中,内外层应力分布形式一致,但外层应力远大于内层,受偏心加载影响,管节应力在纵向传递中均出现偏心方向变化;(2)管节端口内侧混凝土是最薄弱区域,加载到顶力设计荷载的2/3左右时,在端口附近开始出现裂缝,且随着荷载增加沿环向发展,最终接近贯通;(3)推导了轴向荷载作用时JPCCP管承载特性计算公式,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为类似结构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