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卜平 《安装》2014,(4):61-64
冬季,外墙内保温板与墙体的结合面容易发生冷凝,从而产生结露甚至发霉现象.本文以上海地区既有建筑的内保温改造墙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辐射供暖房间外墙的一维动态传热数学模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季外墙内保温板与墙体的结合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室内空气状态、室外极端条件下保温层厚度对结合面结露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面的温度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室内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室内相对湿度越大,结露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湿空气饱和水蒸气压力与温度关系式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30~65℃湿空气饱和水蒸气压力与温度的各个关系式,以及露点温度与水蒸气分压力各关系式的精度,举例说明了这些关系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30℃至65℃湿空气饱和水蒸气压与温度的各个关系式以及露点温度与水蒸气分压力各关系式的精度,供空调有关工作者选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墙体模型的建立、热湿耦合数值计算、对比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着重从墙体组构顺序方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寒冷地区建筑墙体构造界面结露特性的影响机制。为优选出符合地域特点、满足节能要求、防结露效果最好的外墙防结露构造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极具发展前景的几种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进行结露计算和可行性分析,为装配式建筑外墙选择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性束注入器用液氦低温冷凝泵抽气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低温冷凝抽气面温度,单位时间进气量和被冷凝的气体总量.本文采用流量计法抽速测试装置;同时依据液氦温度与其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变化规律,系统中采用了氦气出气压力控制单元,通过调节液氦杜瓦内压力改变液氦的温度从而实现控制液氦低温冷凝面温度;且采用压电晶体阀对单位时间进气量以及被冷凝气体总量进行精确控制;使用ZJ-12型B-A规测量测试装置内真空度.设计了仿真中性束注入器用的低温冷凝泵的测试泵,对其进行ANSYS热力学分析,从而计算出该泵的低温冷凝面积.加工组装了测试平台,并在中性束注入器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测试泵的对氢抽速为940 L/s,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测试要求,为中性束注入器低温冷凝泵设计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变量方程,对空气饱和状态与空气未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出未饱和空气状态下冷却水水温、空气干球温度和水蒸气分压力沿填料高度的变化趋势和空气饱和状态下的冷却水水温、空气干球温度沿填料高度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空气饱和状态下的出塔水温为29.46℃;空气未饱和状态下的出塔水温为28.98℃,出塔水温相差0.48℃。因此,在运行中应避免冷却塔内出现饱和空气,影响热质交换。  相似文献   

7.
刘斌  杨昭  朱能 《制冷学报》2002,23(3):55
通过某沿海地区一钢箱梁悬索桥为研究对象,以防止箱梁内壁结露为目的,模仿坚直平壁的热交换,对箱壁内外表面的热交换进行了分析,并在考虑内壁表面上的温度与空气中饱和水蒸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热湿交换的耦合数学模型,在保证内壁表面相对湿度不大于95%的条件下进行了求解。并把计算结果运用于此悬索桥的除湿系统设计,在系统的运行过程没有出现结露现象,取得了比经验值要好的结果,表明此模型和解能正确反映钢箱梁壁所进行的热湿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饱和水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在湿度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饱和水蒸气压的定义为:水蒸气与水的平展表面共处于相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压力,用(?)表示,它为温度的单值函数。湿度的其它表示方法,如混合比、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体积比和重量比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换算,均与(?)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断的提出饱和水蒸气压的测量或计算方法以及标准数据。1976年,Arnold Wexlev~1发表了基于IPTS-68的0~100℃温度区间的饱和水蒸气压表,此表已被广泛用于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中。ASTM-D4230(83.89) 也规定使用此表。1989年国际  相似文献   

9.
冷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对冷库的运行能耗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土建冷库建筑围护中砌体、保温形式、保温材料、墙体表面材料对保温的影响,对土建冷库建筑的围护结构2种保温形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外保温结构的冷库墙体保温性能更好,砌体的温度更低,蓄冷量大,能有效减小库内温度的波动;同时还减少了墙体的施工层数从而减少了施工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10.
对深圳市某大楼天花板结露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结露的原因是上层房间设置了地面低温送风系统,天花板保温层厚度不够.用抑制表面温度方法计算了保温层需要的厚度,并指出此类保温层厚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相邻房间是否为空调房间以及两房间使用时间上的同步性等,为保温厚度的设计考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外墙体与空调节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峰 《制冷》1998,(1):22-27
本文从节能、结露、隔声方面对反射玻璃幕墙(窗)和新型墙体在高层建筑外墙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计算出部分地区的建筑物单位面积的幕墙(窗)和新型外墙体的冷热负荷值,从而提出应控制选择全玻璃幕墙作为高层建筑外墙体,推荐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试图从冻干过程中冻干室内水蒸气压力分布不均匀的角度,分析解释大型真空冷冻干燥机存在的不同部位物料干燥速率不均匀问题.通过建立描述搁板层间通道和搁板组间抽气通道内水蒸气流动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流动通道内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规律.定义了2个通道特征系数,反映出冻干机结构、工艺参数对水蒸气压力分布的影响作用.计算结果可以用于估算冻干机内不同部位物料的干燥速率,并可为确定冻干机关键结构工艺参数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真空》2017,(1)
引入水蒸气真实气体物性,综合考虑相变、相间滑移对水蒸气超音速流场产生的影响,建立了数值模型。通过与Moore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比较分析了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随后对喷管内水蒸气的超音速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捕捉到了凝结激波现象,分析了凝结激波对流场参数分布产生的影响。并对喷管内不同进口温度条件下水蒸气的超音速流动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不同进口温度对水蒸气非平衡凝结发生时的凝结点位置和凝结点处的过冷度有重要的影响:进口温度越高,自发凝结发生位置越靠近喷管出口位置。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型墙体的发展趋势是必须满足节能、节地、保温、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新型墙体材料的特点,对其节能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有利于实际工程更好地选择相应的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王朝显 《中国计量》2014,(9):110-111
正一、压缩空气的性质及预处理压缩空气来自大气,而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是一种湿空气。工程热力学认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压力通常都很低,可看做理想混合气体的特例,当做理想气体来计算。但湿空气被压缩后,压力、温度都会升高(即使通过后冷却器也只能降到40℃左右),其中一部分水蒸气有可能产生相变析出水滴,同时压缩空气在管道传输中还会因温度下降继续析出水,成为湿饱和空气与水的混合物,即一种双组分  相似文献   

16.
冷柜内的温度在设定值附近周期性变化时,空气压力也呈周期性变化,柜内空气与柜外空气通过门封吸合面发生质量传递;水蒸气可通过门封吸合面渗入,造成冷柜内结霜及热负荷增加。为了控制水蒸气渗透量,本文开发了门封吸合面水蒸气渗透速率的计算方法。首先观测门封吸合面表面形貌,确定渗透通道的尺度为微米级,远大于水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判断出水蒸气通过门封吸合面是黏性流动;然后根据黏性流动Darcy定律开发水蒸气渗透速率公式,并基于部分实验数据拟合渗透系数。将公式预测渗透速率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蒸气渗透速率公式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15%,公式可用于通过门封水蒸气渗透速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利用饱和蒸气压与温度关系方程式,对氟化醚类混合物HFE-143a/HFE-218做了饱和蒸气压力-温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绘制出相应图表,进而和目前几种HCFC-22替代物的性能作比较,分析了氟化醚类混合物作为制冷剂HCFC-22替代物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深冷技术》2015,(1):31-34
简介空分设备冷凝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及研究现状,阐述立式三层及四层冷凝蒸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研发技术的关键点。通过实例计算比较,说明立式三层及四层冷凝蒸发器的优势和研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在含有湿热源的情况下,通风对室内温湿度分布和壁面结露分布影响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利用CFD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通风强度对空间及墙体壁面湿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模拟了不同通风方式下,室内壁面结露面积的动态发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通风方式对室内空间及壁面的温度、湿度分布和结露形成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某些室内环境因空气温度高湿度大,造成外围护结构尤其是玻璃幕墙内表面结露。通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温高湿室内围护结构表面结露进行分析,发现空调送风口与幕墙之间的距离与送风口的出风角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风口与玻璃幕墙间距在0.2~1.1 m,出风角度在30°~45°时,基本可避免玻璃幕墙上出现大面积结露;出风角度为16°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大,越有利于避免外围护结构结露;出风角度大于45°时,风口与外墙的间距越小,结露区域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