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中着重介绍了鱼背山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变形观测结果。变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坝体内不同部位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主要受施工期大坝主体工程填筑和水库蓄水的影响,坝基孔隙不压力变化与库水位变化成正比。在大坝运行初期,及时地分析和判断出面板的两处裂缝,在水库放空检查时,裂缝所在的部位和开裂宽度与监测结果非常吻合。为及时制定补救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团山水库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50m,大坝在施工期混凝土面板产生较多非结构性裂缝。经对裂缝进行检测和钻孔压水试验分析,认为施工期面板较长累计变形收缩量较大、表面止水施工期间养护效果不佳和施工速度快是引起面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文章选择研究低压灌浆修补和裂缝表面封闭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经现场检查和压水试验分析成果表明:裂缝处理效果好,蓄水试验运行未见明显裂缝,水库运行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大坝混凝土面板时常出现挤压破坏、面板裂缝、止水结构破坏等状况,损伤大坝坝体结构及防渗体系。文章根据尚溪河水库面板堆石坝防渗结构特征,结合施工期监测数据,对面板变形裂缝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面板的顶部变形、挠度、脱空、温度和钢筋应变等呈规律性变化,面板整体施工质量良好。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高引起的温度应力和干缩变形,是造成防渗面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白溪水库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4.4 m,大坝在施工期和完工运行期混凝土面板均产生了裂缝.对裂缝进行检测统计分析,认为施工期堆石体的变形、运行期两侧面板局部应力集中拉应变较大、中央堆石体徐变和上下游不均匀沉降是导致面板结构性裂缝的原因,并对面板裂缝进行了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钢筋应力计、无应力计、应变计、温度计、裂缝计等监测仪器对三板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监测,研究三板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分析混凝土面板产生结构性裂缝的可能原因.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导致面板水平施工缝挤压破损的直接原因是面板水平缝缝面压应力过大和结构上的缺陷;从外部运行环境看,首次蓄水水位上升过快引起大坝变形速率过大,面板偏心受压,最终导致面板水平缝挤压破损.  相似文献   

6.
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和面板在施工期及蓄水期的变形监测数据显示:坝体最大沉降量为77.1 cm,最大沉降率为0.948%。经分析得知,沉降主要大受坝填筑材料和水库蓄水的影响,且混凝土面板的垂直接缝、周边缝、钢筋应力、挠曲变形随水位抬升呈规律性变化,并与坝体内部变形监测数据相吻合。该监测数据为分析整体大坝变形形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许东林  王超  谢卫彬 《人民长江》2012,43(16):96-99
为了解潘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在施工期及蓄水初期的工作性态,分别进行了大坝外部位移、坝体内部位移、面板应力应变、渗流等项目的监测。监测成果分析表明,大坝沉降、内部位移、周边缝的变形等相比于同级别其他面板堆石坝的实测值均略偏小。大坝变形符合堆石坝的一般规律,蓄水后无明显突变和异常。初步判断,大坝的工作状态是正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埃尔卡洪坝高188 m,是墨西哥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之一。描述了大坝在施工过程中和水库首次蓄水后的变形及监测情况,对于了解压实堆石的变形特征、预测混凝土面板的位移、分析现有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渗漏和面板裂缝将起到很好的案例作用。  相似文献   

9.
浦江县里傅水库大坝为新建面板堆石坝,通过对水库施工期及蓄水期沉降及渗漏量观测资料的分析,大坝坝体沉降已基本稳定,面板接缝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水库渗漏量较小。表明大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防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设计布置,以施工期和初蓄期安全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坝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以及面板与坝体联合受力特性,对坝体施工质量和蓄水后的安全稳定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电站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甘肃省龙首二级(西流水)水电站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坝体及面板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并分析了高趾墙的应力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四流水面板堆石坝位于狭窄河谷,坝体的变形受岸坡约束影响较大,面板在蓄水期沿坝轴线方向和坝坡方向呈双向受压状态.高趾墙大部分区域承受拉应力,但拉应力数值不大。本文的计算分析结果除可以为西流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外.对其它类似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珊溪面板堆石坝一期面板混凝土裂缝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伟 《水力发电》2000,(10):45-46
在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已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混凝土面板厚度小,垫层基础变形大,再加上在干缩和冷缩的联合作用下,存在着面板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严重地影响面板混凝土的防渗效果和使用寿命,珊溪水库工程从裂缝控制理论,混凝土设计、原材料使用、混凝土配制、浇筑和养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在蓄水前,一期面板混凝土没有发生裂缝,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为面板堆石坝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山西泽城西安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面板和坝基混凝土对防渗墙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计算分析中提出的坝体及面板各部分的应力、位移分布,可以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挤压边墙作为世界坝工史上一门比较新兴的技术,还有许多方面有待研究和完善.结合某一采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的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工程,对其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别对竣工期和蓄水期两种工况进行计算,得到了坝体以及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变形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挤压边墙式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在竣工期和蓄水期应力应变值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堆石坝面板配筋方式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林  周灿元  钟平 《水力发电》2005,31(8):32-34,49
以有限元数值分析为手段,以堆石坝面板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为研究对象,对混凝土面板的配筋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的面板中部单层配筋方式提出了质疑。将混凝土处理成低抗拉材料,钢筋看成理想弹塑性材料,坝体看成完全弹性材料,对3种不同工况下面板的挠度、荷载以及破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面板未发生破坏之前,配筋率的大小并不改变面板的刚度,配筋只在面板产生破坏之后才发挥作用。鉴于堆石坝面板弯曲方向的不确定性,推荐在工程中采用双层配筋方式。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胶凝砂砾石材料(CSG)配合比设计中水胶比、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砂率、含泥量等参数对其强度的影响,并推荐了适用于胶凝砂砾石工程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当胶材用量固定时,砂率大于30%后,强度下降明显;随着水胶比降低,强度增加,但存在拐点现象;水泥用量从10~80 kg/m3变化,180 d龄期强度变化范围为2~24 MPa;特定水泥用量下,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强度变化不大,远低于水灰比的变化对强度的影响;砂中含泥量在28%以内对强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苏家河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监测系统布置情况,分析了大坝的水平位移、沉降、渗流等监测成果,并与国内同类工程的面板坝进行比较,对大坝施工质量和蓄水后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所得结论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初次蓄水前后的变形特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心的问题。文中结合平潭水库观测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施工期和初次蓄水的变形观测结果,阐述了该坝体的面板和堆石体的变形特性及相关变形规律特性,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面板堆石坝面板挤压破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泽平  郭晨 《水力发电》2007,33(9):80-84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面板堆石坝工程相继出现了河床段面板挤压破坏现象,通过对面板挤压破坏机理的分析,表明造成面板挤压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堆石的变形,它与坝高、河谷形状、以及堆石的压实状况等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严格控制坝体的总体变形,特别是控制蓄水运行后的坝体变形,是避免出现面板挤压破坏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