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乌尔禾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乌尔禾组是有利的石油勘探区带。在充分认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乌尔禾组沉积环境由冲积扇、水下扇和扇三角洲组成。将乌尔禾组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与扇缘3类亚相和9类微相,五八区乌尔禾组扇三角洲发育了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并细分为5类微相,详细阐述了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并在盆地西北缘构造背景下分析了构造运动对研究区沉积相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断裂带南白碱滩断裂下盘,属于一套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沉积.冲积扇体其有独立的成藏体系,针对这一典型特征,充分运用砾岩组分和重矿物资料,落实八区克下组发育的三大冲积扇体,并在充分研究各沉积微相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扇体的平面展布.最后结合油田生产状况,研究了剩余油...  相似文献   

3.
冲积扇由于其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极其复杂而难以用统一的沉积模式来表征其内部结构,因此需针对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扇体分析沉积特征及建立演化模式。以和什托洛盖盆地北缘现代白杨冲积扇为例,通过对其各部位露头剖面的精细解剖及测量,并结合卫星图像及区域地质资料等,对干旱气候条件下受阵发性洪水控制的河流型冲积扇扇体的岩相特征、微相类型及其展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白杨冲积扇建造过程可划分为洪水期、洪退期及间洪期3个期次,而扇体以洪水期厚层粗粒的席状化流体建造为主。洪水期自扇根到扇缘发育下切洪流微相、片流微相及非限制性洪流微相,同时在扇缘出现扇面水洼微相,且扇体周缘可发育饱水湿地。洪退期,扇体发育砾质/砂质带状河道微相,并可形成分流河道体系,但随着洪退过程的持续,分流河道数目及规模不断减小。间洪期,整个扇体以扇面改造再沉积作用为主,包括侵蚀滞留砾石层微相、风成砂微相、流沟微相及河流阶地微相,这一阶段扇体可完全废弃也可转变为河流沉积。各演化阶段洪水流体的性质及沉积微相的转变或扇体的建造/废弃均受控于阵发性洪水过程中洪水流量及沉积物负载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分析资料和大量的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中三叠统克上组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认为八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早期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晚期过渡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滩地及席状砂砂体。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及储层质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六区11口取心井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将该区克下组冲积扇岩石相划分为7种类型。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应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冲积扇内部储层质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克下组储层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沉积组构对储层质量差异起控制作用;粗砂岩相和细砾岩相储层为研究区克下组冲积扇中最好的储层;各微相储层质量差异显著,辫流水道和流沟储层质量最好,砂砾坝次之,砾石坝和径流水道较差,漫洪砂体最差;流沟以窄条带状镶嵌于砾石坝和砂砾坝之中,为扇根和扇中内带储层中的高渗通道。  相似文献   

6.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山前斜坡区的滴水泉油田滴12井区八道湾组J1b1段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J1b1段为冲积扇沉积,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种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8种微相。岩性与岩相的垂向变化反映目的层是侏罗系最早期的低位域沉积,具有在石炭系背景上填平补齐的特点。J1b1段沉积环境从扇根、扇中往上过渡为扇缘,表明该时期为水进背景下的退积型冲积扇沉积。滴水泉油田八道湾组的冲积扇沉积微相识别,对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寻找与扇体有关的油气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的沉积模式,以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借鉴,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结合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宏观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下,对研究区砂砾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沉积环境分为水上和水下两种,总体上补给水体主河道的水量较大,水流稳定、不间断;砂砾岩储层的物性随着沉积环境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且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好。强调了湖岸线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模糊了冲积扇扇缘与扇三角洲平原之间的界线,将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有机结合,提出了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相相结合的沉积模式,把研究区划分为3个沉积相、8个沉积亚相。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百21井区夏一段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含油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二叠系夏一段属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是扇中的辫状水道和漫溢砂;夏一段冲积扇扇体具有东西2个扇叶的特点。其中,西部扇叶与东部扇叶相比,规模大、延伸远、辫状水道和漫溢广泛发育,局部发育扇中泥石流。  相似文献   

9.
方法 依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及地震解释结果,对科尔沁油田包1块水下冲积扇的沉积类型、沉积相特征、各沉积微相物储集物性及其含油气等进行系统研究。目的识别水下冲积扇沉积特征并确定了其含油气性,以便合理、高效开发此类油藏。结果 该区水下冲积扇有碎屑流、高密度流、低密度流、漫流及河道沉积5种类型;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带,其中扇中亚相的状沟道微相储集物性及含油性较好。结论 包1块水下冲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 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 16 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 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 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 2 个亚相及泥石流、流沟、沟间滩、辫流线、辫流砂岛及漫 流带 6 个微相。 通过编绘单井沉积相柱状图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揭示了沉积相纵向及平面的展布特征, 认为目的层段表现出退积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对有利微相 带展开了评价,为切 16 井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沉积特征、测井、区域地质等基础资料,对安棚深层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安棚深层系属近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共划分为9种岩相特征;在砂岩和砾岩中发育平行层理、斜层理、块状层理;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明确了不同时期、不同砂体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同时与冲积扇沉积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对扇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岩性特征、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扇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扇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小拐油田夏子街组冲积扇沉积微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拐油田夏子街组冲积扇分为3个亚相和10个微相,扇顶亚相沉积物最粗,电阻率高,分为主槽、侧缘槽、槽滩、漫洪和泥石流微相;扇中亚相沉积物偏细,成熟度增高,分为辫流线、砂岛和漫流微相;扇缘亚相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分为水道径流和片流微相。并根据冲积扇具有多源叠置、周边火山活动显着和玻屑凝灰质沉积普遍的特点,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四2区下克拉玛依组油藏的有关资料,详细研究了每种沉积物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进行沉积相类型的研究,指出该区属洪积平原相冲积扇。其中发育的含油气微相是冲沟微相,它具有砂体薄、窄、直的特点,介绍了这类油田有效开发的措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羌塘盆地双湖托纳木地区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 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 其岩石地层垂向上由3个沉积组合构成, 总体显示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充填序列。雪山组一段发育三角洲相, 二段发育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两个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 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和分流河道, 冲积扇相包括外扇和中扇两个亚相。储集层分析表明, 上侏罗统雪山组二段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较佳, 可达中等水平, 其次为雪山组一段碎屑岩, 为中等偏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和什拉甫地区中新统岩石学特征,研究了和什拉甫地区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特征,明确了该地区的沉积相,为石油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沉积依据。和什拉甫地区沉积相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进一步分为几种亚相类型和微相类型。区内具有比较好的生、储、盖条件及岩性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样品物性分析,对玛湖凹陷玛 2 井区下乌尔禾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再认识,并对其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水下扇沉积;其沉积物总体显示牵引流和重力流交替沉积作用过程;可进一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 3 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漫流、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及滑塌等 10 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碎屑流沉积非常发育;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微相内发育的牵引流砂砾岩储层泥质杂基含量低,储集性能好,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各沉积时期内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砂砾岩体是研究区开展后续油气评价及开发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