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钻孔剖面上准确地识别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等。 新疆塔北地区三叠系的特殊油气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水层电阻率,在电性上直接区分特殊油气层与水层很不现实;另外,该区油气层的特征和油气层的影响因素明显与其它油田存在差异,故解决问题方法和思路不同于其它油田。文章利用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曲线和储层参数,建立识别储层流体属性的判别模型,采用灰关联分析聚类法、BP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式识别法,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解释,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对比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奇异值分解等方法识别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漏掉油气层,取得了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渤海L油田东营组地层中气层为中凝析油含量凝析气,湿度较大,油层为轻质油,溶解气油比高,导致油气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同时,海上作业受放射源管控和成本的约束,水平井在着陆过程中无法携带随钻核磁共振或中子、密度等能够识别油气层的测井仪器,导致油气层识别更加困难.通过对已钻井气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顶部凝析气层烃组分(C1、C2、C3)的占比高,随着深度增加,下部轻质油的重组分(C4、C5)占比越来越高,提出利用气测比率因子R、H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并结合电阻率测井曲线建立了L油田流体性质判别图版.结果表明,当电阻率≥5Ω·m且气测比率因子(R-H)≤-0.1时,储层是油层;当电阻率≥5Ω ·m且(R-H)>-0.1时,储层是气层;当电阻率<5Ω·m时,储层是水层.该方法在L油田指导了8口水平井着陆,着陆成功率在87% 以上,为该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对其他具有类似轻质油气流油田的生产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测井解释遇到的各种疑难层越来越多,以常规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系列为主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准确评价储层性质。以往的研究表明,气、油、水的体积模量是不同的,当地层所含流体性质不同时,阵列声波所测量的纵波、横波时差及地层体积模量不同。以Gaussmann方程为基础,利用水层反算获得骨架模量求取模型。计算流体模量,从而达到了储层流体的识别。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流体体积模量识别流体性质是可行的,为低阻油层凝析气层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台子油田东营组油气层由于受岩性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电阻率值低,测井解释结果偏低,油、气、水层识别难度大。运用油气成藏机理、电性图版识别技术、低电阻形成理论及储层精细对比技术对双台子东营组油气层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测井方法识别复杂油气储层的流体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球物理测井能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前提条件是油、气、水的物理参数存在差异。但是,油、气、水层能否识别还取决于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等因素。根据电阻率法识别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流体性质时,主要受孔隙度指数m的影响,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常规孔隙度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地确定m值。此外,针对低阻油气层形成的原因不同,可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对于薄互层通过改进数据采集方式解决;对于因孔隙结构和泥质影响造成的低阻油气层,则利用改进的解释模型解决。核磁测井识别流体性质的技术也取得不少进展,在原差谱法的基础上,先后发展完善了时间域分析法、移谱法、强化扩散法以及剪辑扩散法等。  相似文献   

6.
����ˮ��ĵ���ѧ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井解释是油气层识别最常用方法,它是依据储层流体物理性质差异解释油气水层。由于测井解释采储层岩石成分,地层水矿化度及泥浆侵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解释一些低阻油气层及气层和凝析气层时常常出现偏差,油气水界面也难以确定,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储层残留烃的化学性质识别油,气水层,它不受储层岩石成分及储层流体物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只与储层流体的化学性质有关,可弥补测井解释方法的不足,为油气水层的识别提供一种新方法,文章详细研究油层,凝析气层及水层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层,气层和水层的抽提物含量,荧光强度与荧光分布以及储层烃的碳数分布完全不同,可用来识别油气水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准噶尔盆地低渗透砂砾岩油层岩心出筒在不同时间段油气外渗情况及成像极板附油的现象,分析认为油气在井壁附近富集形成了一层油环,导致油层段出现异常侵入。在油层异常侵入情况下基于有限元素法开展了正演仿真程序模拟,在目的层由于井壁附近油气富集区的存在,导致仪器测量响应曲线出现增阻现象,这与实际测量响应情况一致。当油气富集区厚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才会形成异常侵入,不同的地层模型下,该富集区厚度的临界值不同。基于储层中不同流体双侧向测井深浅电阻率侵入特征,提出了采用电阻率异常侵入特征定性识别储层中的流体性质,该成果应用于油田勘探评价提高了对油水层的识别能力,测井解释符合率从48%提高到83%,为低渗透储层中的流体定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缆式地层测试资料,可以确定储层流体的密度,判断储层流体的性质以及推断气、油、水的接触界面,从而识别底水上升水淹层;发现压力异常层位,识别电阻率较高的高压淡水水淹层、储层部分层位水淹等.丘陵油田水淹层常规测井资料解释符合率仅为75.2%,结合了电缆地层测试资料之后,解释符合率提高到85.7%,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志强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9-333
DJ油田Q段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同时存在,应用常规方法在DJ油田Q段无法建立统一的油水识别标准,流体识别有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测试、化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研究。明确了DJ地区Q段低电阻率对比度,主要是由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大、泥质体积分数与碳酸盐体积分数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基于成因认识,采用单因素校正与分区评价相结合的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含钙泥质砂岩等效体积导电模型,在矿化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应用等效纯砂岩地层电阻率模型,准确判别了DJ油田Q段的储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10.
陆梁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指油气层的电阻率指数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或者说油气层的电阻率小于本油区正常油气层电阻率的下限值,这类油气层在我国很多油田均有发现。因引起低阻油气层的因素很多,如储层岩石中的导电矿物质量分数、储层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及泥浆侵入程度等,给测井解释带来很多困难。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白垩系油层为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如饱和烃色谱、沥青"A"质量分数、储层荧光及储层物性来识别油气层,它避开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只与储层流体的化学性质有关,可用于低阻油气层及薄油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的发现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英东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东段,地面地形异常复杂,以往认为地质条件不利于油气成藏,始终未获重大发现。近年来随着山地三维地震及测井评价技术的不断提高,在2010年获得重大突破,探明了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并建成产能50×104t。通过对英东油田的精细解剖,对成藏特征及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攻关,形成以下认识:英雄岭地区具有晚期生烃、持续充注的特点;新近系湖相砂体分布广泛,储-盖组合配置好;该区断层具备良好的侧向封堵性能,在中浅层易于形成断块圈闭;英东地区大型滑脱断层沟通始新统优质烃源岩,使早期聚集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同时后期形成的油气持续运聚,深、浅断裂形成“接力式”输导,在浅层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聚集成藏,具有晚期复式成藏的特征。针对英东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油藏特征,形成了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奠定基础。针对英东油田含油气井段长、流体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建立了长井段多油气水系统油藏开发模式、多条件约束复杂断块地质建模技术。通过研究,明确了英东油田的成藏机理,攻克了工程复杂关键技术,为实现英东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快速上产提供了地质理论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出现油井产状分布复杂的问题,在分析油藏地质异常和非均质的基础上,利用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油藏的地质开发资料,提出树式充注和成藏模式。树式成藏模式可以合理解释高部位是水层、低部位是油层的现象,能够更好寻找隐蔽油藏。油气在一定通道中进行充注、混合、富集过程,通道外的空间没有油气聚集。东濮凹陷西斜坡带H19断块为由8条断层和7个小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在大尺度上,油气在构造较高部位富集成藏;在小尺度上,油气分布更为复杂,同一断块内部相邻区域内存在不少油层厚度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树式成藏模式导致油气分布异常,在油藏开发后期更为突出,油水层判别难度增加,常用的判别方法主要有储层侵入特性法,电阻率-自然电位组合法,电阻增大率法,电阻率-孔隙度组合法。  相似文献   

13.
英东油田是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通过对英东油田的地质再认识,对成藏条件及技术难题进行了攻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雄岭地区位于柴西地区茫崖生烃凹陷,油源条件丰富,新近系油砂山组以宽缓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砂、泥岩纵向交替出现,砂体分布广泛且物性较好,泥岩为主要盖层,与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形成一套完整的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英东地区的大型滑脱断层沟通了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和中、浅层构造圈闭,使早期聚集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同时后期形成的油气持续运聚,深、浅层断裂形成"接力式"输导,在浅层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中、浅层断层具备良好的侧向封堵性能,有利于油气的保存。针对英东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油藏特征,形成了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奠定了基础。针对英东油田含油气井段长、流体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建立了长井段多油气水系统油藏开发模式、多条件约束复杂断块地质建模技术。通过明确英东油田的成藏机理,攻克工程复杂关键技术,为实现英东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葵花岛油田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葵花岛油田在盐水泥浆条件下准确识别储层流体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不断提高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的符合率,本文充分利用该油田比较丰富的试油投产资料及3700测井资料,开展了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该油田油气水层及气层识别图版,同时应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葵花岛油田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该油田内各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最后结合上述图版及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成果,综合划分了该油田各井的有效厚度,重新计算了原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圆满完成了葵花岛油田的储量套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新的油藏类型,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和储量动用率低等问题。剖析了中国石化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中国石化在缝洞型油藏描述、开发建产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进展,针对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提出了下一步技术攻关建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油气充注,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油、气、水分布复杂,给油藏描述、地质建模、储量评价、效益建产、注水-注气、钻井工程、酸压改造、井筒举升等带来一系列挑战。经过20年的开发实践,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形成了基于地球物理的体积雕刻、断裂精细解析和岩溶系统表征技术,以及基于岩溶相控的地质建模、靶向酸压和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技术。为实现顺北油气田高效开发,需进一步开展基于断裂解析的成藏特征研究以及基于地球物理雕刻的储集体相控地质建模、流体相态特征及高压物性、油藏组分数值模拟、油藏地质力学与数值模拟耦合、油气藏与举升一体化模拟、井位优选和钻井轨迹优化等工作。为实现塔河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目标,需进一步开展缝洞结构描述、岩溶成因系统研究、储量动用评价、注水-注气机理及规律研究、缝洞井节点网络模拟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低孔低渗致密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导致电阻率测井对流体的辨识能力较弱,低阻油层、水层误判现象频出。针对研究区致密碎屑岩储层特点,立足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测试、地质分析等资料,采用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法、可动水分析法、核磁共振差谱法等方法开展了碎屑岩致密储层测井流体识别及适用性分析综合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玉龙 《录井工程》2005,16(3):13-18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注水采油已广泛应用到油田开发中来,由于各种液体的注入改变了原有储集层的特性,也使得储集层的评价产生了困难,该文通过岩心模拟真实地层条件下驱替实验,在注入水和化合物情况下,储集层流体性质在驱替过程中的变化,利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建立水淹层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为解决水淹层的评价开创了新的思路,并见到了实际效果。此外,通过水驱油、化合物驱油实验还表明,由于注水对储集层内的烃组成有一定影响,在地化分析参数上产生一定变化,水驱油实验的结论证实了地球化学技术评价水淹层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储集层可以采用注入驱替试剂,达到既提高产量又保护储集层、延长开采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发育,常规测井、录井难以识别而导致该类油层漏失,这是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难点之一,而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引起该盆地油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多种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录井方法,分别为:利用全烃、重烃、湿度比、平衡比和C3/C1的曲线组合特征评价油层的气测录井方法,利用含油气总量与孔隙度交会图板确定地层的含油性、利用轻重烃比与含油气总量交会图板评价油层的岩石热解录井方法,利用总环烷烃含量、降解指数(nC7/MCYC6)、水溶指数(Bz/CYC6)、总环烷烃含量与降解指数交会图板和水溶指数与降解指数交会图板评价油层的轻烃录井方法,用t2谱图定性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和用M-交会图板对储集层含油性进行精确解释评价的核磁共振录井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这些录井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解释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地区低电阻率油层评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井是通过分析泥浆中烃类和其他天然气的组分、含量,寻找和发现油气藏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气测井曲线对油、气、水层的响应,能定性地识别油气水层。由于油层与轻质油层、气层与凝析气层的性质相近,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很难将油气层类型区分开。此文主要对轻烃比值法、皮克斯勒法、三角形图版法等方法原理和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尝试使用其他气测参数交会识别油气层类型以及储层流体性质。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在工区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青海油田油气藏类型较为丰富,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主要应用以核测井方法为基础的PNN测井、PSSL全谱测井。通过近600余井次的规模应用,逐步形成了成熟的4类典型油气藏饱和度测井工艺和解释方法。中高水淹油田,利用PNN测井的地层俘获截面测井曲线与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叠合方法,达到定性识别水淹层目的;低矿化度油田,采用PSSL测井的C/O模式进行油水层识别;低电阻率气田采用PNN与PSSL结合方法开展气水层解释;注气油田利用PNN时间推移测井监测气液界面运移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