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 釉面砖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后期龟裂现象,即釉面会出现微小裂纹,容易藏污,难于清洁,缩短了釉面砖的使用寿命。 影响釉面砖后期龟裂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坯釉料的特性及匹配、烧成制度等。当然釉面砖的铺贴施工方法也特别重要,正确的选用、铺贴、使用釉面砖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其装饰性。本文主要从施工方法上讨论釉面砖后期龟裂的控制手段。2实验过程 内墙釉面砖分为水晶釉面、无光釉面和金属光泽釉面等,表面晶莹细腻,色彩丰富,花纹千姿百态,是内墙装饰的主要材料之一。针对不同品种的釉面砖和不同的墙体材料,应采…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瓷砖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是釉面砖,釉面砖具有图案清晰形象、色彩丰富、清洁方便等优势,广受人们的喜爱.喷墨技术是陶瓷生产业中的新工艺,在釉面砖的生产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喷墨釉面砖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可大大提高釉面砖的颜色显色性与图案清晰度,提高釉面砖的市场竞争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喷墨釉面砖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釉面砖抛光机存在抛光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介绍了一种新型釉面砖抛光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实践表明,这种釉面砖抛光机可提高釉面砖的镜面效果和合格率,并可减少磨头数和电机总功率,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清三维胶辊印刷技术进行凹凸釉面砖装饰,探讨了釉面砖成型工艺、粉料颗粒级配、釉料和印油性能等工艺因素对凹凸釉面砖三维胶辊印花装饰效果的影响,通过相关工艺参数优化,实现凹凸釉面砖表面高清的石材天然纹理的印刷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釉面砖的新型装饰手法与工艺技术的融合方式,从而赋予釉面砖产品的新功能,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去探讨釉面砖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陶瓷釉面砖生产工艺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显异  赵英 《陶瓷》1996,(3):31-34
从论述我国陶瓷釉面砖生产工艺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及世界著名陶瓷墙地砖生产国家釉面砖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多方面比较不同生产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一次快速烧成釉面砖生产工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是我国釉面砖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瓷质釉面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培丽  熊翠山 《陶瓷》1997,(6):24-26,11
1.前言瓷质釉面砖是一种用于内墙装饰的、已经瓷化的釉面内墙砖。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釉面砖都是陶质的,吸水率在10%以上,极易引起吸湿膨胀从而引发后期龟裂,严重影响装饰面的美观,这已成了困扰生产企业和用户的一大难题。而瓷质釉面砖由于吸水率很小(≤1%),不存在吸湿膨胀,也就没有后期龟裂之忧。釉面质量及装饰水平完全可以达到目前陶质釉面砖的水平,因此,瓷质釉面砖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瓷质釉面砖的规格与目前流行的瓷质砖相同.j工随时进行规格的调整。其釉面的光洁度比抛光砖要好,可以施以装饰的种类远远超过抛光砖,而a其成本比抛光砖要低得多。因此瓷质釉面砖极具开发价值。本研究旨在以本省原料为主,研制开发低成本瓷质釉面砖,使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欧共体EN176—91标准。  相似文献   

8.
1前言釉面砖一次低温快烧生产工艺,与传统二次烧成相比,可节约投资、节约劳动力和降低成本,能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是釉面砖生产的发展方向。但一次烧成釉面砖生产工艺技术难度较大,以生产“钻石牌”釉面砖驰名陶瓷行业的佛陶集团石湾建国陶瓷厂,二次烧成工艺技术已十分完善,而一次烧成工艺技术则不够成熟。下面谈谈我们在一次烧成釉面砖生产中有关釉线管理的一点体会,与同行共同商榷。2施釉工序现状分析建国厂四车间采用全线意大利引进的生产设备进行一次烧釉面砖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在五个关键工序成形\施釉、印花、烧成…  相似文献   

9.
《陶瓷》1979,(2)
1、概述用釉面砖作为建筑饰面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多种功能等一些优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虽然发展了塑料、玻璃以及各种纤维复合板作为饰面材料,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取代陶瓷釉面砖。相反地却刺激了釉面砖  相似文献   

10.
专家门诊     
关于釉面砖等问题的答疑1、我厂准备把二次烧成釉面砖改造成一次烧成釉面砖,请问一次烧成釉面砖的主要技术核心是那些? 答:一次烧成釉面砖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坯釉配方设计一充分考虑坯釉成熟温度一致,生坯强度高,坯釉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要相互适应,解决坯体烧成过程中气体排出而影响釉面质量的问题。 (2)工艺技术管理──要有较强的系统性管理概念,各工序之间关系更加密切,相互影响更大,需严格实施上工序对下工序的质量保证。2、我公司准备生产一次烧成釉面砖,请问一次烧成釉面砖的坯体有那些技术要求? 答:…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二次烧成)和釉面砖生产工艺在生产水晶釉面砖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内率先研究了低温素烧、高温釉烧工艺在炻质水晶釉面砖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并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白色精陶釉面砖是建筑陶瓷产品中的重要品种。随着国家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出口增加,对建筑陶瓷装饰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尽快地发展高质量的釉面砖产品,满足城乡建设和外贸出口的需要,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我省釉面砖产量一九八五年达613.7万m~2,占全国釉面砖产量的五分之一。八六年产量已超过700万m~2,其中较大部分为中小厂家和乡镇企业所生产。本文根据我省各地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白色釉面砖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缺陷作一些肤浅  相似文献   

13.
《陶瓷》1976,(1)
我国釉面砖工业的生产技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辊道窑等先进设备的出现,为快速烧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用隧道窑生产,釉面砖素烧和釉烧周期都长达几十小时,用多孔窑或电窑烧成的周期一般也在十小时以上,而目前先进的釉面砖快速烧成的周期已缩短到一小时以内。我们在进行釉面砖低温快速一次烧成配方试  相似文献   

14.
招世恒  陈迪晴 《陶瓷》2006,(8):37-38
针对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330e×600 e、300e×900 e等大规格釉面砖。国内许多厂家均投入了胶滚印花生产大规格釉面砖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且厂家定位高档,不透水釉面砖已成为各大厂家选择生产的重点产品,因此不透水釉面砖的研发就刻不容缓。笔者根据本公司的实际生产经验,从坯体—底釉—烧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单层不透水底釉配方的调整过程。1坯体配方的调试釉面砖吸水率国标:<17%,釉烧后一般吸水率为15%~16%;一次烧釉面砖的吸水率略小,仅有13%~14%。釉面砖一旦浸水,由于吸水率大,很容易透过产生水印。有关资料显示,坯体的吸水率<6%…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釉面砖”一词的确切含义在建筑陶瓷的专业术语上,争议颇多,已有数文对之利弊详述,并建议改正命名。本文釉面砖一词还源于《硅酸盐辞典》的解释:釉面砖又称内墙面砖,可用于内墙装饰的薄片精陶建筑材料。国家现行标准对精陶质釉面砖的主要理化性能要求达到:(1)带釉制品的耐急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问 :怎样才能解决釉面砖粘贴过程中出现的“透水黑心”缺陷 ?答 :釉面砖在施工粘贴时经常出现“透水黑心”缺陷 ,该缺陷容易使釉面砖产生吸湿膨胀 ,引起釉面产生后期龟裂或脱釉 ,直接影响了装饰效果。因此 ,近年来一些有影响的生产厂家都把“釉面透水”缺陷作为重点解决的质量问题。釉面砖粘贴过程中产生“透水黑心”缺陷的主要原因是 :釉面砖坯体与釉料在烧制过程中没有形成坯釉中间结合层 ,或者坯釉中间结合层形成不明显 ;底釉烧结不完全 ,坯釉烧成范围相差甚远 ,或釉料烧成时不能浸润坯体。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使釉面砖坯体与釉层在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瓷砖一般分为室内墙面砖、室内地砖、室外墙面砖、室外地砖四大类,家庭装修一般选用内墙砖和窒内地砖。内墙砖有彩色釉面砖、浮雕艺术砖、闪光釉面砖、透明釉面砖、普通釉面砖、腰线砖等多种。这种砖表面施有光亮细腻的釉面,适合于装饰厨房和卫生间的墙面。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内墙砖有深色釉面砖、透明釉面砖及浮雕艺术砖等。其规格一般多为450mm×350mm×9mm和300mm×200mm×7.5mm,前者每箱10块,每平方米7.4块;后者每箱20块,每平方米17块。这类砖价格较贵,属高档产品。还有一种全瓷渗花砖,其表面彩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釉面砖等问题的答疑 1、 我厂准备把二次烧成釉面砖改造成一次烧成釉面砖,请问一次烧成釉面砖的主要技术核心是那些? 答:一次烧成釉面砖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坯釉配方设计-充分考虑坯釉成熟温度一致,生坯强度高,坯釉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要相互适应,解决坯体烧成过程中气体排出而影响釉面质量的问题. (2)工艺技术管理-要有较强的系统性管理概念,各工序之间关系更加密切,相互影响更大,需严格实施上工序对下工序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自燃煤矸石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以及用于生产釉面砖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用北斜井自燃煤矸石生产釉面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前言我们对十四个中型釉面砖厂进行调查,发现利用隧道窑多孔窑烧成釉面砖的,仅匣钵这一项生产开支就相当惊人。如何来提高匣钵的利用率或逐步抛开匣钵生产釉面砖,这是生产厂家所关心和追求的,下面简要地谈谈在生产中由匣钵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如何延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