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道路横断面中央分隔带的主要功能是分隔交通、绿化、安全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此外还可在路段设置港湾停车站、紧急停车带,在交叉口为增设车道提供场地及保留远期路面拓宽的可行性。浅析了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功能与宽度,提出了中央分隔带建议最小值。  相似文献   

2.
汕头市海滨路西段原为双向二车道、东段为双向四车道,规划的海滨路为双向四车道,而根据目前的交通流量分析和预测,必须在不加宽道路红线的情况下,建设为双向六车道,通过对国内外道路横断面的研究,对优化海滨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减小机动车道宽度,取消非机动车道,取消两侧机非分隔带,设置4m宽中央分隔带等建议,供类似工程设计和规范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3.
1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内容简介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也称红线宽度,通常是指规划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要素通常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中央分隔带(简称中分带)、机非分隔带(简称侧分带)、路缘带、道路两侧绿化带等。道路横断面规划作为道路规划的主要内容,应面向实现城市道路各项功能,综合考虑与道路沿线用地关系,适应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安全的要求。2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应适应城市交通量增长及交通流构成的变化,体现“自上而下—与时俱进”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杨晓光  白玉  薛昆 《城市规划》2003,27(10):34-38
城市主干道交通与景观协调规划设计方法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 ,针对目前主干道交通设施设计与道路景观设施设计分离的现状 ,通过对城市主干道各部分包括道路断面、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人非分隔带、路侧绿化带等的优化设计 ,力求使道路交通与城市景观达到最佳的协调 ,形成道路沿线动态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林志强 《福建建筑》2015,(2):25-27,50
城区旧路拓宽改造工程限制因素较多,其中道路用地宽度限制最大,大部分道路在机动车道数量增加之后,很难富余较多的空间用于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而采用的折中的办法设置直线式停靠站,其改造效果自不必多言。在常规港湾式公交站的基础上增设人行天桥(也可以是人行地道),使之成为立体交通设施,在局促用地的条件下使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成为可能,其过街的功能作用也较常规港湾式有优势,复合式港湾停靠站的研究对用地受限制时的道路改造拓宽将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俊 《市政技术》2010,28(1):30-33
实施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建成区交通拥挤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建设模式、断面、隔离和适应性、交叉口进出口道以及停靠站的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宁波市中山东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为中国其他城市类似断面道路改造设置公交专用道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丽洁 《建筑知识》2014,(2):324-326
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与组成比较复杂,尤其表现在行人与非机动车辆较多,因此各种交通工具与行人的通行问题都需要在横断面设计中综合考虑予以解决,以期道路的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金海南路BRT试验线工程道路设计实例,对道路横断面设计的特点、机动车道宽度、分车带及BRT公交专用道在道路横断面中的布置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公交进出站运行机制,结合公交站点泊位折减,建立符合实际的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模型,给出标准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模式。按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不同的道路等级,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于交叉口、路段的模式及尺寸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模式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得到应用,它为城市道路设计,特别是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交通设计的视角分析研究道路设计的若干问题 ,包括 :道路横断面形式、车道宽度、设计车速、公交停靠站以及交叉口的标线与渠化问题。其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修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皆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市延陵西路公交专用道为设计实例,阐明了设置城市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常州市道路结构和交通特性,具体介绍了公交专用道及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方案,可供市政建设及交通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11/2013城市高架快速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的选型研究城市高架快速路横断面设计方案的选型是城市快速路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的是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周边环境及各种控制条件综合考虑,在规划红线范围内合理布设。分期修建时还应考虑近远期结合,并预留管线位置,控制道路用地。总之,具体设计时,应从多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才能最终确定出一个经济、实用、安全、环保的横断面方案。(周红霞,赵彬强)  相似文献   

12.
周秀军 《山西建筑》2007,33(33):306-307
介绍了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原则,分析了道路横断面规划的方法,对滨江新区道路横断面做了规划设计,指出该研究为城镇新区和城市改造的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道路横断面指的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市政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路缘石、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市政道路横断面施工之前要对其进行设计,在对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其选择和组合主要取决于市政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图反映了道路在横断面上的组成、形状和几何尺寸,是道路的重要设计内容之一。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后期运营和通行状况,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要做好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工作。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王宝君 《山西建筑》2008,34(8):285-286
为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从道路交通需要及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当前我国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提出了一种关于绿化分隔带断面生态设计的设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培峰  单双成 《山西建筑》2007,33(9):259-260
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客观实际,综合考虑道路功能、沿街用地性质、管网布置、近期规划与未来发展要求等因素,提出道路横断面规划的合理方法,并将此设计理念应用于松北新区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和设计中,该研究可为城镇新区和城市改造的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莱高架项目采用一级公路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标准进行建设,为国道老路改扩建项目.在现状地面道路中间新建高架桥梁,高架线型沿既有道路中央分隔带布设,施工期间围挡宽度16m,围挡外两侧进行社会车辆保通,传统满堂支架施工工艺无法满足保通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施工环境和条件,基于边通车边施工的交通组织,盖梁选用悬臂支架和门洞式支架现浇施工.该文主要从现浇支架装配化施工的原理、设计及施工方面进行阐述,以实际施工应用说明其在此类作业条件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新版规范对城市道路的绿化设置有了较大的影响。文中将结合新老规范的变化并考虑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城市道路的各分隔带及绿带的宽度、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人非共板横断面是指非机动车车道与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中间设置分界线或分隔设施的断面形式。与人非共板断面相对应的,是非机动车与人行道处于不同平面的常规断面,但人行道平面高于非机动车道。在2005—2008年前后,“人非共板”断面形式在本市新改建道路中应用较多。之后行业内对这一断面形式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由普遍推广到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上海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分析和总结了目前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4个方面的问题:路网规划尺度偏大,道路宽度有待优化,规划红线不够精细,道路设计不尽合理。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城市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要实现道路用地集约化,一方面需要转变规划导向,充分认识道路的功能,改进道路分类方法,转变路网规划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创新道路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加强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间的衔接、加强城市道路空间设计、优化道路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部分城市仍以车本位的角度开展道路规划和设计,导致步行及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被挤压和侵占。为改善步行及非机动车的出行环境,提出"保障断面上所有出行者输送"的道路断面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对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空间需求分析,整合形成一张道路交通网络,进而确定断面组成要素。为控制断面宽度提高道路活力,提出融合设计策略及步行空间整体设计策略,并将上述思路和策略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为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