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Bi2SiO5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稳相Bi2SiO5是Bi2O3-SiO2系统最新发现的化合物晶相。利用XRD,DSC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时间对Bi2SiO5合成的影响。将Bi2O3与SiO2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获得生成产物。结果表明:亚稳化合物Bi2SiO3在固相反应时产生,并随温度及保温时间按一定规律变化。固相反应温度由700℃升高至900℃过程中,亚稳态Bi2SiO5逐渐转变为稳定态Bi12SiO2和Bi4Si3O12反应温度对Bi2SiO5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750℃保温不同时间所获试样的XRD谱表明,固相反应时间延长,反应物Bi2O3的衍射峰减弱,稳定相Bi12SiO20衍射峰增强,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亚稳相Bi2SiO5的衍射峰减弱,反应时间过长,不利于亚稳相Bi2SiO5生成。  相似文献   

2.
以过量的Bi2O3和TiO2为组分,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Bi4Ti3O12陶瓷。借助XRD和SEM分析相成分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经750℃/2h预烧后,合成粉体由Bi4Ti3O12、少量的Bi12TiO20和Ti5O9以及Bi2O3组成。成型烧结后,Bi12TiO20和Ti5O9的衍射峰消失,出现了Bi2Ti2O7的衍射峰。1000℃烧结后,Bi2Ti2O7的衍射峰消失,产物基本为Bi4Ti3O12相。SEM分析表明,温度低时,气孔较多,晶粒较细;温度升高后,晶粒长大,气孔减少;到1000℃时,气孔显著减少,晶粒尺寸约为2~5μm。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种较低温度下合成单一相Bi12SiO20粉体的新方法.以Bi2O3和SiO2为原料,KCl-K2CO3为熔剂,采用熔盐法于635℃合成了Bi12SiO20粉体.XRD分析表明该粉体为单一相Bi12SiO20,SEM分析显示冷却速率对合成Bi12SiO20粉体的尺寸及形貌有重要影响;此外,合成粉体的尺寸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粉体团聚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以多孔Al2O3纤维为载体,应用水热方法使Bi2WO6在纤维上原位生长.利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在水热温度为180℃条件下,不同水热保温时间和pH值对纤维上Bi2WO6形成及结晶形貌的影响.分析评价了负载有Bi2WO6的多孔Al2O3纤维在可见光辐照下对Rh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Bi2WO6微晶不仅能够在比表面较大的多孔Al2O3纤维上原位生长,且致密均匀,并具有良好的针状结晶形貌.不同的水热保温时间和pH值对应生成的Bi2WO6结晶形貌以及光催化性能也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保温时间为9h,pH=1的条件下,Bi2WO6生长的最为致密均匀,且保持多孔结构,在60 min内可使RhB降解95%.  相似文献   

5.
以Bi2O3和SiO2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硅酸铋(Bi12SiO20)的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成粉体的相结构和形貌,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并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散射光谱对球磨得到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表明:球磨8h后出现了Bi12SiO20的晶相结构;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促进了Bi12SiO20的形成,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以商业化大规模生产Bi12SiO20压电粉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金萌  蔡会武  王孝发 《硅酸盐通报》2013,32(12):2572-2577
以伯方煤矸石酸浸提取A12O3后的残渣为原料制备SiO2,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渣比、液固比对SiO2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碱渣比、液固比对SiO2浸出率影响较大.经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90 min,碱渣比1.4,液固比3∶1,此时SiO2浸出率达56.37%.XRD分析发现,所得产品为非晶态白炭黑,与标准SiO2 XRD衍射图谱相比可知,实验得到的白炭黑孔多、比表面大.SEM分析表明,制得的白炭黑是由小颗粒团聚而成的不规则球形颗粒,平均粒度为250 nm左右,白炭黑颗粒与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殷倩倩  宋超  唐峰  彭子飞 《广州化工》2012,(3):54-56,6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荧光材料CaSrNb2O6:Bi3+,其中Bi3+的最佳掺杂浓度是0.2%,Sr2+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8%,样品的最宜煅烧温度为1300℃,最佳保温时间为1.5 h,用XRD,S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在近紫外光315 nm激发下,产生位于350~600 nm的宽带发射峰。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不同SiO2掺杂量的ZnO-Bi2O3基压敏陶瓷.研究了SiO2添加剂对ZnO-Bi2O3基压敏陶瓷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XRD结果表明,ZnO-Bi2O3基压敏陶瓷由ZnO主晶相和尖晶石相、富Bi相和含Si相等第二相组成.当SiO2含量增加时,ZnO晶粒尺寸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Bi(NO3)3?5H2O和Na2WO4?2H2O为原料,采用固相法直接合成Bi2WO6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物物相、形貌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350℃下保温2 h所得粉体含少量Bi2O3和Na2W4O13杂质,但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90 min对0.01 mmol/L RhB溶液的降解率达95%,且经5次循环后光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TiS2、Ti、石墨粉(C)为原料,在200~1100 ℃温度范围内,用微波混合加热法合成Ti2SC 陶瓷粉体。探讨了反应温度对Ti2SC制备的影响,并在1000~1400 ℃温度下用无压烧结进行对比研究。采用XRD、SEM、DSC和热力学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压烧结到1400 ℃保温15 min,样品中主相是C,只合成了少量目标相Ti2SC。而用微波混合加热, 400 ℃时,样品中主相为Ti2SC,含有大量的C。升温到800 ℃,目标相衍射峰增强,C衍射峰减弱。在 1100 ℃保温3 min,合成了单相Ti2SC 粉体材料,其颗粒平均尺寸为2-5 mm。在TiS2-Ti-C体系中,400 ℃以下,TiS2和Ti反应生成Ti-S化合物;400 ℃及以上,Ti、C和Ti-S化合物反应生成Ti2SC。  相似文献   

11.
Bi2S3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热电、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以及红外光谱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Bi2S3结构特点及应用性能等方面出发,主要介绍了Bi2S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离子液法、热溶剂法、水热处理法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Bi2S3纳米材料今后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BiCl3和Se粉为铋源和硒源,Na2SO3为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首次在不同溶剂中均合成了Bi2Se3纳米片.探究了不同反应时间片状纳米晶的定向生长特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XRD )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能谱仪 (EDS),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 等方法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所得产物均为纯六方相Bi2Se3纳米片,产物的尺寸及形貌随溶剂变化虽有所不同,但总体为片状形貌,并阐明了片状形貌Bi2Se3的形成与其内部特殊的层状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纳米Bi2O3·SnO2的制备及对RDX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纳米Bi2O3*SnO2对推进剂燃烧的催化作用,以BiCl3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Bi2O3*SnO2粉体,产物的粒径约为5 nm.用DSC测试了纳米Bi2O3*SnO2对RDX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Bi2O3*SnO2对RDX热分解有明显的催化效果,使RDX的分解峰温前移了13.7 ℃,放热量增加665 J/g,活化能降低49.42 kJ/mo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氨水沉淀法、多元醇介质法和微乳法3种方法制备Bi2O3纳米粒子,运用BET、XRD、XPS、UV-VI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为模拟污染物,分别研究了纳米Bi2O3微粒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制备并经750℃焙烧的Bi2O3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别为50.6nm、38.5nm、31.5nm;所制得的Bi2O3纳米粒子对“三苯”类污染物均有光催化活性,其强弱顺序为微乳法〉多元醇介质法〉氨水沉淀法;而3种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顺序为二甲苯〉甲苯〉苯。  相似文献   

15.
CuO-Bi2O3粉体催化合成1,4-丁炔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尿素与硝酸铜、硝酸铋反应制得CuO-Bi2O3粉体,研究了其对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乙炔空速、甲醛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O-Bi2O3粉体对合成1,4-丁炔二醇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反应10 h,丁炔二醇的收率可达91.60%.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铋、钨酸铵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得片状Bi2 WO6,通过KBH4对Bi2 WO6进行还原,生成Bi单质沉积在表面的Bi/Bi2 WO6光催化剂。采用TEM, XRD和UV-Vis DRS分析了催化剂的组成、形貌和光吸收性能。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所得Bi/Bi2 WO6的可见光驱动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Bi沉积可有效提高Bi2 WO6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尿素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片状Bi2O2CO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方法对所合成样品进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尺寸均小于2 μm,其中0.1 g尿素所合成样品的吸收边为394 nm,禁带宽度为3.14 eV。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所合成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发现0.1 g尿素所合成的样品在可见光下200 min可将RhB降解掉30%,紫外光下120 min RhB的降解率为80%,均高于商品TiO2对RhB的降解率,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自由基抑制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 )是Bi2O2CO3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种。循环降解实验发现所合成样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Bi2O3-SiO2系统是一类重要的无机硅酸盐系统,其晶体材料具有光学、光电、电导、声光、压电等性能.本文综述了目前对于Bi2O3-SiO2系统高温熔体的认识,分析了Bi2O3-SiO2系统高温熔体的粘度突变、液相状态及熔体结构,最后阐明了该领域研究热点、可能的应用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BiOBr/Bi2Sn2O7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reating hydrothermal as‐prepared Bi2Sn2O7 nanoparticles with hydrobromic acid (HBr). Partial Bi2Sn2O7 nanoparticles reacted with HBr to form the sheet‐like BiOBr, and Bi2Sn2O7 nanoparticles distributed evenly on BiOBr sheets. BiOBr/Bi2Sn2O7 photocatalys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Br solution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nd their structures, morphologies, optical, an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DRS, PL, SEM, and 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Br/Bi2Sn2O7 photocatalysts showed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an pure Bi2Sn2O7. The sample treated with 0.08 mol/L HBr solution shows the best visible light photo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rhodamine B. In addition, the active species and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