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混合型亲水聚醚多元醇、三羟甲基丙烷(TMP)、1,4-丁二醇(BDO)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双组份遇水膨胀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聚醚多元醇配比,异氰酸酯含量,扩链剂种类及配比等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质量比是80/20,游离异氰酸酯质量分数是4.2Wt%时,弹性体的综合性能好;用TMP/MOCA作混合扩链剂比TMP/BDO作混合扩链剂的弹性体机械性能好。  相似文献   

2.
以聚氧化丙烯三醇、高活性聚醚聚合物多元醇(HPOP)、二醇扩链剂、水及催化剂等助剂的混合物作为A组分,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纯MDI和液化MDI为原料合成的半预聚体作为B组分,A组分和B组分按异氰酸酯指数1.1混合,制备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讨论了预聚体的NCO含量、纯MDI与液化MDI质量比、二醇扩链剂种类和HPOP/聚醚三醇质量比对微孔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体NCO含量和纯MDI的用量增加时,微孔弹性体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加;微孔弹性体的硬度随HPOP和1,4-丁二醇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HPOP/聚醚三醇质量比为50∶50时,微孔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种在室温条件下固化的低硬度、可用于模具胶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种类、扩链剂种类、催化剂种类、增塑剂添加量以及异氰酸酯指数对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分中的聚醚多元醇为PPG–2000,扩链剂为MOCA,催化剂为自制的MX–2,增塑剂用DOP且w(DOP)为10%,异氰酸酯指数为1.05时,原料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好,所制得的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4.
以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异氰酸酯组分,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和自制催化剂等为多元醇组分,利用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了能够快速固化的RIM-PU弹性体,讨论了影响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异氰酸酯组分的官能度为2.05~2.10,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乙二醇作扩链剂,使用自制的延迟胺复合催化剂,异氰酸酯指数为95~100时制品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5.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等原料通过预聚物法合成了浇注型聚氨酯(PUR)弹性体,分析了柔性链段的分子结构、扩链剂的分子结构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等因素对PUR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己二酸丁二酯为柔性链段、MOCA或TX-2为扩链剂、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为5%.5.5%时,所得PUR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端羟基聚醚(DL-2000)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A组分;以端氨基聚醚、交联剂聚醚胺和扩链剂3,3'-二氯-4,4'-二胺基二苯甲烷(MOCA)在有机铋或有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B组分;然后A、B 2组分等体积喷涂制备HTPB改性聚脲弹性体.研究了有机铋和有机锡2种催...  相似文献   

7.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种快速固化、亲水性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亲水性聚醚多元醇配比、异氰酸酯种类、NCO含量、扩链剂种类和催化剂用量等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与遇水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醚多元醇PL23与PL34的质量比为80/20,采用TDI-100为二异氰酸酯原料,预聚体的NCO质量分数为3.0%,以二乙基甲苯二胺(DETDA)为扩链剂与聚醚混合配制固化剂组分,且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5%时,所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种类的多元醇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合成预聚物作为A组分,端胺基聚醚或多元醇、胺类扩链剂为R组分,制成聚氨酯(脲)弹性体。讨论了多元醇种类对A组分黏度的影响,B组分中端胺基聚醚和多元醇对凝胶时间的影响,A、B组分中多元醇种类凝胶时间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水玻璃和催化剂为A组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M-200)、聚醚多元醇和增塑剂制备的预聚体为B组分,A、B组分按体积比1∶1混合制备了硅酸盐改性聚氨酯加固材料。讨论了B组分中PM-200用量、聚醚多元醇种类及用量对加固材料黏度、最高反应温度、抗压强度以及氧指数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M-200用量的增加,加固材料抗压强度增加,最高反应温度也上升;采用多种聚醚多元醇对异氰酸酯组分进行预聚,能有效提高加固材料的抗压强度,并且降低最高反应温度,其中聚醚多元醇DL-2000和YD-6205混合使用效果最好。采用聚醚多元醇对异氰酸酯组分进行预聚会对体系黏度有明显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以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拉力助剂、扩链剂、聚酯醚、反应型催化剂、低VOC硅油、开孔剂、除醛助剂为A组分,自制改性异氰酸酯为B组分,制备了汽车方向盘。研究了拉力助剂、扩链剂、除醛助剂以及聚酯醚等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袋式法测量了产品的VOC含量。结果表明,拉力助剂、扩链剂、聚酯醚、除醛助剂质量份分别为3、8、6、0.5时,产品的力学性能、回弹性能最好。由该组合料生产的产品VOC含量满足国内目前最苛刻的VOC测试标准(袋式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密炼配方时间减少的措施,通过密炼控制工艺的调整,在不增加硬件改造费用,不调整工艺配方的前提下,缩短密炼辅助时间,提高胶料产量,提高密炼机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采集相邻5个炭化室跨越孔温度变化的数据,研究了跨越孔温度换向后的稳定性及经历时间的变化规律。跨越孔温度换向后最初急剧下降,之后呈上升趋势,与交换时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换向后15min时的稳定性优于换向后10min时的稳定性。跨越孔温度随结焦周期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大,趋势也较明显,呈倒W型双峰曲线变化。对燃烧室温度进行分段拟合,可得到平均温度的最大、最小值及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个悬浮粒子法和脱色法分别测定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螺带式搅拌器的循环时间分布以及混合时间。得到同频度C_5值和混合时间C_1计算式。考察了流体的弹性对循环时间分布和循环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葛庆 《广东化工》2014,(6):149-15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建立了一套实时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将生产装置DCS系统内的运行数据实时采集,长期存储,为装置的生产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聚丙烯装置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一系列新功能。这些功能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装置的生产操作,提升了工艺管理水平,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液相停留时间分布分析用于下喷式环流反应器导流筒顶部区域、底部区域、环隙流体流动特性研究。分别将轴向扩散模型应用到各个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轴向扩散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响应曲线,得到模型方程参数。结果表明各个部分的Pe值均随液体喷射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导流筒顶部区域的Pe值变化范围为:25.4~6.6;导流筒底部区域的Pe值变化范围为:45.4~11.6;环隙的Pe值变化范围为:60.0~39.2。结果表明导流筒顶部区域返混最大,环隙区域接近于平推流。反应器混和时间随液体喷射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变化范围为:88.3~12.5 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化学反应器的加热系统,对反应加热和冷却时间进行准确预算。  相似文献   

17.
攀钢5.5m捣固焦炉单孔操作时间长,检修时间短,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不断优化捣固程序和焦炉机械的运行,降低了单孔操作时间,提高了设备检修时间,设备得到正常维护,提高了捣固焦炉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朱秀林  宋秋安 《化工学报》1992,43(4):469-474
采用单个悬浮粒子法测定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螺杆-导流简搅拌器的循环时间分布.实验发现,该分布曲线一般呈单峰分布,基本上与Re数无关,可以用指数衰减函数表示成P(θ)=aexp[-a(θ-θ_0)]在层流区,衰减系放a_c与搅拌转速成正比a_c/N=c_5(常数)C_6是表征循环性能的一个参数(同频度).由回归分析得到c_5=1.62A_c~(0.260)(p/d_r)~(0.297)(d/d_r)~(4.460)/c_3可以由下式来估算搅拌器的混合时间c_1=-12.91nJ/(c_3c_5)  相似文献   

19.
以季戊四醇、磷酸为原料合成了阻燃剂磷酸季戊四醇酯缩合物,用之处理包装用粗纤维纸,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对产物阻燃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该物质可有效地提高纸类的耐燃性,达到最好阻燃效果的合成条件是90℃,磷酸/季戊四醇的摩尔比1∶1,搅拌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20.
对IEEE 1588同步机制进行分析,根据延时的来源提出了一套结合滤波和统计的同步算法来减小不对称性造成的误差。该算法基于一定的时间窗,累计主从时钟偏差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采用统计方法获取精确的offset值来对从时钟进行校正。最终在Matlab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