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笛子 《数码世界》2003,2(3):25-26
现在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交流和数字信息交互。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正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第三代将完全过渡到数字数据通信和分组业务上来,由此推动了移动计算技术在手机应用方面的飞速发展。移动计算技术是指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客户。人们将通过具有移动计算功能的移动计算机、汽车、手机甚至手表等新一代的智能化设备,随时随地利用移动数据连接所需的信息系统获取所需的信息,这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了4G时代,相比较与第三代移动信息技术,第四代移动信息技术充分实现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构建无线网络平台,提供流畅的网络服务,实现了宽带的任意接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提供流畅的上网环境,而且能够进行数据跟踪定位、数据获取与采集,无线远程控制,是一款多功能的宽带移动多媒体信息系统。本文主要针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性要点进行分析,预计其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推动5G、6G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到基于知识和信息服务经济的转变,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访问任何需要的信息”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因此,移动计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延伸,3G移动通信无线系统从概念的运作,到小范围的试点,再到目前的正式商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三大运营商纷纷提前规划基于3G高速无线接入特性的业务,而基于3G无线网络的视频监控应用将是核心支柱。3G技术的移动性、高带宽等特性使得传统的安防监控方式有了更深度的融合应用。大家都知道安防监控的技术发展是:从第一代的模拟监控,发展到第二代的数字监控,再升级到第三代的网络监控,而现在在3G的带动下,网络化监控从有线向无线快速发展,应该说,3G移动监控业务大大扩展了监控行业商用市场空间。3G无线监控设备根据监控端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监控前端是移动/无线的,比如3G网络视频服务器、  相似文献   

5.
1 什么是,1G、2G、2.5G、3G? 1G(1st generation)表示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如现在已淘汰的模拟移动网络. 2G(2ed generation)表示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代表为GSM,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当我们正在3G通信时代中畅游时,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要求在悄无声息中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4G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4G迎来的移动新生活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本文就4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展开以下几点思考:4G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4G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计算机》2008,(5):52-52
1 什么是1G、2G、2.5G、3G? 1G(1st generation)表示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如现在已淘汰的模拟移动网络。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人们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正在运营的2G、3G网络已较难满足用户的需求。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4G移动通讯系统应运而生,成为新一代通讯网络应用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去。本文首先介绍了4G网络技术及其关键,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4G网络的技术优势,探讨了4G网络技术应用以及对4G网络技术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Issey 《数码世界》2004,3(10):26-27
现在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交流和数字信息交互.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正在由2G向3G过渡,3G将完全过渡到数字数据通信和分组业务上来,由此推动了移动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通过具有移动计算功能的移动计算机、汽车、手机甚至是手表等新一代的智能化设备,随时随地利用移动数据连接所需的信息系统,获取所需的信息.人类需要的最基本信息是时间、地点和内容.而在人们的移动中,最需要的信息就是"位置信息",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时更需要"确切的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现在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交流和数字信息交互.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正在由2G向3G过渡.3G将完全过渡到数字数据通信和分组业务上来,由此推动了移动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通过具有移动计算功能的移动计算机、汽车、手机甚至是手表等新一代的智能化设备,随时随地利用移动数据连接所需的信息系统,获取所需的信息.人类需要的最基本信息是时间、地点和内容.而在人们的移动中,最需要的信息就是"位置信息",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时更需要"确切的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新的一种通信技术,近年来,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短距无线通 信技术中存在的系统复杂、信道衰落、功耗大等诸多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无线通信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超宽带无线通信 技术自身的特点,同时分析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案和各自的特征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李鸣 《工矿自动化》2014,(11):42-45
从透地通信、感应通信、漏泄通信、小灵通通信、WiFi通信及3G通信等煤矿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有煤矿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绿色无线通信的概念和特点,详细介绍了煤矿无线通信网络能效分析、煤矿绿色无线通信标准建立、高能效覆盖方法设计、无线网络协作通信技术及高能效实时传输技术等煤矿绿色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赋  李德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16(11):1606-1607,1625
针对现有工业自动化领域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提出了使用蓝牙技术实现数控设备之间组建无线局域网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嵌入式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软硬件平台的实现,对蓝牙协议与驱动进行嵌入式移植,开发了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通信伺服程序,通过嵌入式蓝牙平台构建数控设备之间的无线局域网,实现了数控设备之间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并对通信质量与效果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利用蓝牙技术可以构建满足车间环境下的局域网,并且蓝牙是解决数控领域中短距离无线通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煤工作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信道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煤工作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助于采煤工作面环境监测与采矿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而无线通信是影响采煤工作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提出采煤工作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结构图。其次分析采煤工作面煤岩层结构、机器噪声等因素对井下无线通信损耗的影响,建立了采煤工作面的无线通信信道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测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无线通信信道模型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匹配,为构建采煤工作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传统无线通信网络远程终端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嵌入式的无线通信网络远程终端控制系统。基于设计无线通信网络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了嵌入式无线通信网络用户授权控制器和无线通信网络远程终端控制电路,完成系统硬件设计。在系统软件设计中,重构无线通信网络远程终端控制信号,通过小波变换设计无线通信网络远程终端控制算法,实现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远程终端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系统的功能满足设计要求,有效提高了控制中心的链路占有率,降低了冲突率,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电缆无线测试仪的功能需求,以操作简单、方便为目的,采用无线串行通信模块PC-903和UTC903,构建无线通信模型,实现上下位机间无线串行通信。在上位机中运用C#串行类的事件触发机制,实现串行通信,利用多线程技术提高系统实时性;针对下位机,介绍了UTC903与单片机的连接关系,利用中断方式实现无线通信程序的过程。经工程实践证明,数据传输可靠,距离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的状况,提出了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想。介绍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特点及系统组成,探讨了超宽带无线技术用于煤矿井下通信时,窄脉冲波形的确定、系统方案的选择及其应用的场合等问题。最后指出超宽带信号在矿井巷道中的传播特性研究对于设计煤矿井下UWB无线通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无线磁感应通信通过准静态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可以克服传统电磁波无线通信在地下环境中信道不稳定、天线尺寸大等问题,更适用于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针对无线地下传感网络的应用需求,本文建立了基于收发线圈的磁感应耦合式无线通信模型,分析了发射磁场的分布特点,设计了无线地下磁感应通信系统,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地下环境中可以实现短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通过增大收发线圈的半径和增加匝数可以延长通信距离,改善系统通信性能,为无线地下传感网络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WTLS的无线安全网关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传输层安全协议(WTLS)原来是被专门设计与WAP传输协议配套使用的,但它将广泛应用于无线终端(如无线PDA,GPRS,CDMA手机等)之间的安全通信,基于WTLS规范,提出一种为无线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安全网关的设计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实现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之间无线通信的一种方法,介绍了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平台及无线收发模块的功能,分析了用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机器人之间无线通信的原理和设计要点.该无线通信系统脱离了计算机的控制,机器人可自行收发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范围内机器人之间能进行快速有效的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