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DFB激光器非线性有较大差异,故引入了光链路损耗这一参数。每个频道的光调制指数m、传输频道数N与系统C/N和CTB、CSO有着较复杂的关系,与系统设计紧密相关;在进行有线电视光缆干线设计时,要根据系统不同传输距离光接点分配的指标和光缆干线传输系统的实际情况,动态地选择光链路损耗,以确定光端设备的正确选型;光缆干线传输系统的确定,使有线电视总系统质量的升级具有可能性。因此,在确定有线电视总指标的前提下,对其电缆分配系统的指标提出了要求,以充分体现光缆干线传输的优越性。各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和质量要求,确定设计方案。光缆作为有线电视的干线和超干线传输,同电缆相比具有诸多优点,目前其设备、器件的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光缆传输在有线电视系统的应用已进入实用阶段。本文就光缆干线传输设计的有关问题和电缆分配系统的相互关系、指标分配、质量等级等方面作一论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载噪比 (C/N)是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有线电视光纤干线传输系统中 ,不仅仅是频道数、激光器调制度、光链路损耗等会对C/N产生影响 ,其他一些原因也会对C/N造成很大影响。在例行测试中发现一光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及频响均正常 ,但C/N较低 ,只有 - 4 6dB左右。后测量光接收机的各工作电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检查了均衡器、衰减器等接插件 ,确认无松动及接触不良现象。用光功率计测量输入光功率为 - 0 .9dBmW。因接收机的接收光功率电压换算后为 - 1.2dBmW左右 ,与- 0 .9dBmW相差不大 ,当时判断输入光功率及光…  相似文献   

3.
在有线电视网络向农村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三级模拟光链路级联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上海有线电视网中三级模拟光纤网络在市至村联网中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该网络的C/N、C/CTB和C/CSO指标,提出了在当前加载频道下调整系统参数,对C/N和C/CTB、C/CSO进行拆衷处理,使其满足指标要求的方法,并提出了以后逐步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HFC综合网中 ,需要进行C/N、CSO、CTB等技术指标、参数及电平的计算 ,这些参数及电平以分贝(dB)的方式标称 ,它们对应的物理参数、电压或功率均可直接进醒物理量的数学运算 ,但分贝参数遵循一定的叠加规律 ,不能直接进行加减运算 ,需要进行它们之间的转换计算 ,这也是设计过程当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以光纤为主的传输系统中 ,为确定符合本系统指标的光传输设备 ,需要根据光缆路由及前端到各光节点的光纤实测距离计算各条光链路损耗 ,通常按下式进行计算 :Ln=Qn SiL Pin 1.0式中 Ln———光链路损耗 (dB…  相似文献   

5.
1 光缆干线设计光缆干线是CATV网的一个部分 ,其指标应先从网络总体要求出发并给以恰当安排。特别要注意的是 ,AM光纤传输链路的容许损耗范围是不大的 ,通常为 (10~ 12 )dB ,而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的价格却比较高 ,因此每一dB的成本便相当高。在设计光路损耗和进行光功率分配时 ,一定要精打细算 ,不可像其他工程设计那样 ,随便留 (2~ 3)dB的功率裕量。一个完整的光纤CATV网络 ,由前端、光纤干线、电缆支干线和分配网组成。这几个部分的指标 ,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搭配 ,使用户口的指标达到国标GB6 510 - 86的要求。根据…  相似文献   

6.
有线电视基础知识讲座第8讲光缆传输(下)刘修文(湖南攸县有线电视台412300)五、AM—VSB光缆传输系统的组成AM—VSB(调幅——光强度调制)光缆传输系统由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耦合器、光缆、光缆连接器等组成。图八是光链路构成示意图。图八AM—...  相似文献   

7.
有线电视光链路传输系统中的任何部分都有可能产生失真,并在传输系统中叠加,降低干线传输系统的技术标准。在FTTB、FTTH以及有线电视光纤“村村通”的今天,如何防范有线电视光链路传输系统的失真,是有线电视业内人士必须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光缆CATV干线网络传输系统主要技术指标.C/N、CTB、CSO与系统各组成部分技术性能参数间的关系,给出了有关的表达式,对熟悉、了解光缆CATV传输系统和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实用化研究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线电视系统中的长距离传输电缆必将被光缆代替,故本文对光传输原理,参数指标是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结合具体实例对CATV光链路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光传输设备、光缆技术的成熟和商品化,光纤传输系统逐步替代长距离电缆传输干线,应用到模拟有线电视系统。而1550nm光传输系统以其技术指标高、光纤损耗小、可用EDFA进行接力放大等诸多优点.在有线电视信号长距离传输或者区域联网中被广泛采用。我市在1998年.应用美国ATX1550nm光传输设备全面实现了市到乡镇的有线电视联网。  相似文献   

11.
在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系统中,影响C/N,CSO,CTB等主要技术指标有多种因素。以1310nm光纤传输系统为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光链路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等链路损耗的光纤链路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发射机以链路损耗划分规格 ,使光纤网络的计算十分直观和便捷。链路损耗是一项表征光发射机传输能力的综合参数 ,定义为在一定长度的光纤链路内传输满频道负荷的射频信号 ,达到载噪比CNR≥ 51dB ,组合二次互调失真CSO≤ - 6 0dB ,组合三次差拍CTB≤ - 6 5dB ,这段以dB表示的链路长度被称为该发射机的链路损耗[1] 。而实际的光纤网络工程中 ,同样是以dB数表示传输长度或系统规模的 ,同样被称为链路损耗。不过前者表示可提供的传输能力 ,而后者则表示所需要的传输能力。因此 ,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目标是让下面的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AM光纤CATV系统的C/N、CTB、CSO指标的计算及其在光链路传输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光传输设备、光缆技术的成熟和商品化,光纤传输系统逐步替代长距离电缆传输干线,应用到模拟有线电视系统.而1550nm光传输系统以其技术指标高、光纤损耗小、可用EDFA进行接力放大等诸多优点,在有线电视信号长距离传输或者区域联网中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光缆线路是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送及宽带数据业务网开发的较为理想的传输媒介 ,光缆干线传输系统比之现有其他类型的系统信号衰减小、频带范围宽、传输距离远、图像质量高、故障较少、信号稳定可靠。近年来 ,随着科技发展 ,光缆成本降低 ,光电缆混合传输的HFC网络已被广电系统广泛应用 ,HFC网络信号质量好、传输稳定可靠、维护工作方便 ,光缆、电缆的优势可以互补。东台市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中的干线线路均为光缆干线 ,光缆干线总长为 70 0多杆千米 ,光节点设置为每村一点 ,每点两芯。光缆的主要原材料是很细很脆的玻璃纤维 ,再加…  相似文献   

16.
前端与各分配点之间传输信号链路叫干线系统,它由电缆(或光缆〕和干线放大器(或光放大器〕组成。干线放大器是用来补偿电缆传输损耗,并均衡电缆衰减与V了成正比关系,使干线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在其频带范围内保持一致。短距离干线可以采用MGC放大器,2km左右干线应采用A...  相似文献   

17.
陈志强 《有线电视技术》2005,12(4):24-26,76
由于光纤传输有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等优点,加上近年来光缆价格不断下降,因此光缆在有线电视及增值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镇乡一级广电站的干线,大有光缆替代电缆之势,但是在光缆的链路设计和计算方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目前有线电视县乡一级光缆联网已基本实现,但乡镇至村一级线路普遍超长,电缆干线满足不了传输指标。如果用设置二级光节点来代替电缆干线,在乡镇一级实现有线电视光缆同轴电缆混合传输网(HFC),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一般乡镇资金有限,专门架设二级光缆传输网造价高。在县乡一级光缆联网时考虑二级光节点的传输途径,有条件时在一级光纤网进行加芯搭挂传输二级光纤网的信号,可使二级光节点的传输网络的造价大为降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县乡一级传输光缆的加芯原则2.1 二级光节点的定位县乡光缆联网是以星形…  相似文献   

19.
干线传输系统把来自前端的电视信号 ,传送到分配网络 ,这种传输线路分为传输干线和支线。干线可以用电缆、光缆和微波 3种传输方式 ,在干线上相应地使用干线放大器、光缆放大器和微波发送接收设备 ,支线以用线路放大器为主。我国目前有线电视的干线还是用电缆为多。但在系统越搞越大 ,传输距离越来越长 ,传输的频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电缆传送的视频和音频信号衰减严重 ,在干线超过 5km的系统需采用带有自动斜率控制功能的干线放大器。因此 ,必须朝着无绳或混合以上 3种传送方式组成的传送系统的方向发展。光缆干线衰减小 ,频道容量大 ,传…  相似文献   

20.
有线电视系统中C/N,CM,IM2的简便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线电视系统中C/N、CM、IM2的简便计算贵州都匀长虹机器制造厂彭天瑞1载噪比的计算有线电视系统中,干线系统的载噪比(C/N)2=46.5dB,分配网络的载噪比(C/N)3=51dB,那么系统的总载噪比(C/N)按叠加原理有如下关系:1(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