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离心泵叶轮区瞬态流动及压力脉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离心泵过流部件的瞬态流动分析主要集中在蜗壳内,对旋转叶轮区内的流动特性研究较少。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对不同工况下离心泵内部瞬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离心泵扬程和效率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离心泵叶片正背面分别设置3个监测点,分析叶轮区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叶片正背面压力脉动的主频为叶轮转频或2倍叶轮转频,非设计工况下其主频均为叶轮转频。从叶轮进口到出口,叶片正背面的压力脉动最大幅值都逐渐增大。同一监测点上压力脉动最大幅值在小流量时最大,约为设计工况下5倍。分析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部相对速度分布,叶轮出口处附近随时间变化的旋涡是内部流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使得离心泵在该工况下运行效率低、压力脉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多级离心泵设计了流道式导叶,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设计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流道式导叶几何结构的调整,探讨了叶轮-导叶间隙、导叶进口方式及级间密封对离心泵流动性能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导叶进口直径为叶轮出口直径的1.027倍时与叶轮匹配较好;导叶进口宽度的减小在小流量工况下存在优势;对导叶进口进行斜切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密封通道对水泵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大流量工况下的水力性能,设计点效率提高0.65%,扬程提高1.30%,分析结果为离心泵流道式导叶与叶轮匹配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采用B—L紊流模型的离心泵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Baldwin—Lomax双层代数紊流模型,采用分块结构化网格,对离心泵整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所得到的流量扬程点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设计工况和大流量工况点计算效率偏高。本文将叶轮内的流场与PIV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实验值与计算值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低比转速复合离心叶轮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低比转速复合离心叶轮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其滑移系数、理论扬程、叶片数、叶轮外径、叶片出口宽度、叶片出口安放角及短叶片起始处直径的计算公式,并对两台带诱导轮的复合叶轮离心泵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复合叶轮能够提高杨程系数、效率和改善小流量工况下的工作稳定性,是设计高性能高速诱导轮离心泵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D82-19-2型中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选取导叶喉部面积、叶片数、叶片包角、叶轮出口直径、叶轮出口宽度、叶片出口角、叶轮进口直径7个参数为变量,运用正交设计法制定七因素三水平正交方案L18(37),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泵的性能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得到了几何参数对中比转速离心泵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叶片数对扬程和效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叶片包角对轴功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正交优化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既满足无过载性能的要求,又保持了较高的效率,可为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离心泵最大轴功率的准确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伟刚  刘向东 《水泵技术》1994,(6):28-30,11
推导利用叶轮已知参数计算离心泵最大轴功率的公式,及最大轴功率工况下的流量和扬程计算公式,并论述了这一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其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固液两相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佳梁  李昳  唐华 《机电工程》2014,(6):702-706
为研究固液两相流离心泵内部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基于滑移网格方法,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以及ASMM代数滑移混合物模型,对一台高比转速固液两相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清水工况数值计算结果、外特性性能实验结果以及固液两相流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非定常条件下固液两相输送离心泵的瞬时外特性曲线和内部流动及磨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转动周期内,离心泵的扬程、效率和轴功率均呈现正弦波动特征;动静干涉效应使得叶轮出口处的速度和静压分布均呈现周期性波动;模型泵叶轮前后盖板的磨损情况比蜗壳壁面的磨损严重。上述计算结果可为实现高比转速固液两相流离心泵的优化水力设计和减轻磨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片进口结构对离心泵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叶片进口型线对高速离心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以一台高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两种不同叶片进口角度的叶轮(IP0、IP30)。利用Fluent软件,基于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两种不同叶片进口角度叶轮的高速离心泵进行全流场三维数值模拟,并以外特性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IP30在1.0Q、1.2Q以及流量小于0.4Q时扬程均高于IP0,在0.6Q及0.8Q流量下扬程低于IP0,在全流量工况下效率均低于IP0。整体而言,IP30叶轮的高速离心泵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驼峰。与IP0相比,IP30的压力脉动幅值更低,具有更稳定的周期性,具有更好的压力脉动特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计算低比转速离心泵加大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离心泵叶轮出口宽度、比转速的计算式推导得出了计算低比转速离心泵流量、扬程及比转速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公式体现了放大系数和叶轮水力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了建立在离心泵性能预测基础上的理论计算低比转速离心泵最佳流量、扬程及比转速放大系数的方法,解决了泵行业一直依据经验统计值确定其放大系数不能使低比转速离心泵在设计点效率最高这一问题。实例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低比转速离心泵在设计工况点的效率,充实了低比转速离心泵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离心泵叶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考虑不锈钢叶轮的冲压及焊接工艺等方面,采用了带有锥度的前盖板和S形的扭曲叶片,并研究了离心泵冲压焊接扭曲叶轮水力设计方法.通过CFD对比了扭曲叶片和直叶片表面静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时非设计工况下,直叶片进口背面有明显的负压区,很容易发生汽蚀.采用扭曲叶轮设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泵的扬程提高了1m,效率提高了2%.  相似文献   

11.
螺旋离心泵叶轮结构不对称性,在运行过程中所受一定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对运行效率具有较大影响。对螺旋离心泵进行了全流道固液两相流计算,对叶轮表面压力分布、叶轮表面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随着工况不断向大流量方向偏移,叶轮表面的压强逐渐增大,但叶片工作面和背面之间的压差却越来越小。流量和扬程呈负相关的关系,即流量越大,扬程越低。螺旋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极大的轴向力,还受到一定的径向力。轴向力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扬程的增大而减小。螺旋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最为稳定,越是偏离设计工况,内部流动情况越为紊乱,螺旋离心泵运行越不稳定,叶轮表面应力分布同样呈现出与流量负相关,即流量增大,叶片的应力和应变变小,在进行叶轮设计时,应在小流量工况下进行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2.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多级导叶式清水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叶轮及导叶内部流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并发现了叶轮进口回流,出口的二次流动特征等叶轮内部流动的细节,导叶出口区产生了一个低压区等流动特征。然后根据自编计算软件利用计算得到的速度场数据计算出泵的扬程、功率、效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附近,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在其它工况点,特别是小流量工况点,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汇总了低比速离心泵优秀水力模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和大量的计算,提出了低比速离心泵规范化设计方法和几何参数计算公式。对4种不同低比速实型离心泵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这些几何参数中,叶轮出口直径眈计算相对误差为0.54%,进口直径D0误差为1.63%,叶轮出口宽度b2误差为3.2%。这种方对低比速离心泵设计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速度系数法研究了叶片直径、叶片出口角及叶片包角等参数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通过NX建立叶轮和蜗壳的水力模型,利用流体仿真软件对离心泵水力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改变叶片包角的大小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的情况下,随着叶片包角的改变,离心泵总效率和扬程也随之变化,确定了总效率最高时的叶片包角,实现了水力模型的优化,为提高水泵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叶片包角对汽蚀余量的影响,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比,模拟计算扬程误差在3.5%以内,模拟计算总效率误差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5.
对D450-60-10型中比转速离心泵进行无过载优化设计,原始方案采用模型换算法设计模型泵进行试验并换算得到原型泵性能,同时利用Fluent模拟得到模型泵和原型泵性能,对泵性能分析后提出基于叶片出口角、叶轮出口直径和叶轮出口宽度等结构参数的3种原型泵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当叶片出口角β2=10°时,与β2=15°相比,功率曲线的拐点更接近额定工况点,且最大功率下降了6.78%,但会牺牲部分扬程;3种优化方案下离心泵都达到了无过载的要求,功率备用系数K均小于1.2;最佳方案(叶轮出口直径D2=0.49m,叶轮出口宽度b2=0.03m,叶片出口角β2=10°)的功率备用系数最低,为1.09,与原始方案相比,扬程和效率分别提高了6.94%、1.95%,为中比转速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华娟  李春 《流体机械》2006,34(8):41-44
以降低叶轮进口冲击损失为目标,对进口边为径向和轴向两种情况下的叶轮进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相应的进口直径计算公式。分析了离心泵叶轮进口冲击损失的形成机理,计算并分析了冲击损失随流量和冲角变化的关系。基于此研究分析了流量和进口冲角对冲击损失的影响,得出了进口冲击损失值在设计和非设计流量下的变化趋势,为泵产品的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诱导轮作为离心泵的重要辅助部件之一,对水泵汽蚀性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针对某大流量离心泵汽蚀性能不佳的问题,采用响应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该离心泵的诱导轮叶片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了诱导轮导程、叶片厚度和叶片数对大流量离心泵汽蚀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构建了大流量离心泵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了外特性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仿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诱导轮扬程与泵汽蚀性能呈正相关的规律,以诱导轮的叶片参数(导程L、厚度T、叶片数Z)为变量因素,以诱导轮扬程最大为优化目标,对诱导轮进行了响应面计算分析,得到了响应面优化后的诱导轮叶片参数,并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诱导轮的扬程;最后,针对诱导轮优化前后的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叶轮汽蚀情况和临界汽蚀余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导程对诱导轮扬程的影响不大,而减小叶片厚度、增加叶片数可以大幅提高诱导轮扬程;额定工况下,经响应面优化后的诱导轮扬程提高了0.6 m,泵的临界汽蚀余量相比原型泵降低了0.15 m。该结果可以为大流量离心泵诱导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短叶片叶轮双吸离心泵径向力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00S56型单级双吸离心泵原型叶轮改型为长短叶片复合叶轮,以该改型双吸长短叶片复合叶轮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基于CFD理论对该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改变边界条件获得不同工况下叶轮出口与蜗壳耦合面的静压、速度分布。采用叶轮出口压力法分析该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径向力,并与原型叶轮离心泵径向力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长短叶片复合叶轮使叶轮出口的静压力及绝对速度变大,增加了离心泵的扬程,有效的提高了泵的整体水力性能;短叶片的增加使该泵径向力的最小值点向大流量偏移,出现在1.2倍额定流量工况,最小值由原型叶轮的5574N减小到1494N;采用长短叶片复合叶轮改善了泵在大流量工况下的径向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理论分析深井离心泵几何参数对流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分析了深井离心泵几何参数对流量的综合影响。通过大量计算得出这些几何参数对泵流量Q的影响排序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这些几何参数中,叶轮出口宽度b2对流量影响最大,转速n影响最小,进口直径D0、叶轮出口直径D2、叶片包角Φ、叶片数Z和叶片出口角β2依次位于它们之间。这种方法对其它工程项目方案的研究也具有示范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叶轮进口宽度对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的认识不足问题,建设了一开式液力透平实验台,对一单级液力透平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该比转速液力透平的外特性曲线。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液力透平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数值与实验相结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对不同进口宽度透平叶轮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透平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大流量时的效率逐渐增加;对于一定几何参数组合的液力透平,存在最佳叶轮进口宽度使液力透平最优工况点效率最高;透平的流量扬程曲线随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变得更加平坦;透平的轴功率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