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宇  曹正  赵旭红  韦娟  嵇磊  曹培 《水泥工程》2017,30(5):17-18
在生料配料过程中,配入少量不同行业的酸洗污泥,考察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不同种类酸洗污泥对熟料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熟料率值、抗压强度、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等参数的影响。协同处置酸洗污泥的同时,检测了烧成系统窑尾废气中的铬、镍、铅、铜、锰等重金属排放浓度。结果显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适量的酸洗污泥,不影响熟料和水泥的质量,各种气态污染物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由于水泥窑具有高温、碱性、负压和稳定的氧化环境等特点,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不仅解决了污泥围城的问题,而且焚烧后的污泥残渣固化为熟料可节约原料,是一种符合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的污泥处置途径。依托于中材某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项目,本文进行了81%含水率湿污泥直接入分解炉焚烧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湿污泥对熟料的品质不会造成不利影响,熟料的强度和重金属及其浸出含量均在相关标准限值内。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政污泥产出率的急剧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隐患日益严重。水泥窑协同处置以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优势,为市政污泥提供了解决出路。试验以巢湖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项目为平台,借助CFD模拟技术,分析了污泥经深度脱水、干化后,投加入分解炉的温度场等流场变化,确定投加位置、投加量等条件,并研究总结了干化污泥对水泥窑烧成系统煅烧工况、产品质量等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污泥含水率干化至40%、投加位置距离三次风管上方500 mm处、投加量为200 t/d等条件下,炉内温度场无明显变化,水泥窑烧成系统煅烧工况较稳定,对熟料品质无明显影响,阐明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的可行性,为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托河南某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采用SMP系统对物料进行泵送,热盘炉系统进行物料焚烧处理,最后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对水泥窑品质及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熟料化学成分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水泥熟料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燃料及原材料替代明显,因此,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的技术优势、主要成本及处置途径的选择;详细介绍了济源中联水泥窑工艺及协同处置污泥工艺流程设计、废气处置流程设计;分析干化城市污泥的化学成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可处置性,对投加污泥前后熟料进行比对分析.在项目前期通过对初步设计的优化,和项目调试期的一些技改,有力地推动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城市污泥)...  相似文献   

6.
丁奕 《水泥技术》2013,(4):88-90
本文介绍了利用水泥窑处置污泥的特点及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对污泥处置实际案例的投资、成本等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得出了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污泥所需要的最低限度政府补贴要求,供各地推动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污泥项目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水泥窑协同处置酸洗污泥工业进行工业试验并进行探讨,分析水泥窑协同处置以后对污染物排放情况、水泥熟料质量以及系统工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泥窑中加入一定量酸洗污泥之后,相关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在规定限制之下,烟气中氯化氢、铪排放量增加,颗粒物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排放是没有明显变化,而水泥熟料性能指标中熟料以及重金属浸出情况完全能够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水泥窑系统处置过程中因为酸洗污泥含水量比较多所以会增加煤消耗,但是并不会影响到水泥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水泥窑协同处置酸洗污泥工业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填埋场陈腐垃圾的工程实例,选择某填埋场8年以上填埋龄的陈腐垃圾为研究对象,经精细化作业挖掘后,利用“某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450 t/d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进行预处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由于陈腐垃圾不可燃物比例高、含水率低、有机质含量低、化学成分不同等特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陈腐垃圾时,需要对生料配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配合。通过对比水泥窑的窑磨系统操作参数,提出陈腐垃圾的处置不会对水泥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且处置陈腐垃圾后的熟料强度均能满足要求。本工程实例为水泥窑协同处置陈腐垃圾技术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老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再利用或库容释放,以满足填埋场重复填埋使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是实现固废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铜渣、硫酸渣、混合污泥的四条生产线的固体废物(飞灰、铜渣、硫酸渣、混合污泥)和熟料进行了重金属总量、形态分析和浸出含量的测定。重金属总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含量非常高(如混合污泥中的铬元素甚至达到1.8×104 mg/kg),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而直接堆存或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本论文利用自主研发的连续浸提装置通过BCR连续浸提法对固体废物和熟料中的重金属(As、Cr、Cd、Cu、Mn、Ni、Pb、Zn)进行了形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形态以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经过水泥窑煅烧后,熟料中的重金属形态以残渣态为主,说明固化效果良好。实验采用标准方法对水泥胶砂试块进行养护,并对养护后的试块进行浸提,以基准水泥作为参照,结果显示在现有固废添加量下,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生产的水泥产品中的重金属向环境迁移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水泥窑对不同硫含量的的危险废物进行协同处置,分析了含硫危险废物对水泥窑预热器系统、回转窑系统、熟料质量等的影响,并结合相应影响参数给出了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优化措施和技术潜力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过程中出现的窑内熟料三次结球情况,检测了熟料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分析了入窑生料与熟料化学成分、生料分解率控制、协同处置危固废化学成分和微量重金属含量及含氟化钙污泥加入等对熟料煅烧工艺的影响。通过采取稳定生料和熟料化学成分、适当降低生料Fe2O3含量及入窑热生料分解率,加强Cl-、R2O等有害成分的控制等措施,同时,在配料和煅烧过程中充分考虑危固废加入对改善生料易烧性的影响,有效解决了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熟料频繁结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废液为草甘膦除草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HW04农药废物类别危险废物。本文综述了利用水泥窑处置化工废液的技术方案、试验过程以及对水泥窑和环境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废液从分解炉锥部进入能连续处置运行,对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影响可控,水泥熟料质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
单锋  王俊峰 《水泥》2019,(2):11
列举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特点和现状,阐述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过程中,危废对水泥窑烧成系统运行状况、熟料质量和烟气排放等的影响,并做了直接、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细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湿污泥的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调试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增大污泥仓篦孔孔径、在污泥泵入口管道上增加一根水管、增加除臭系统负压、改变污泥喷枪位置等。结果表明,水泥窑处置湿污泥后,窑系统热耗、电耗略有增加,但对熟料性能影响不大,余热发电量增加0.5 kWh/t。  相似文献   

15.
采用HAPSITE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等检测废气成分,研究了水泥窑处置城市污水污泥烘干过程中废气的污染与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城市污水污泥烘干时会产生恶臭气味的尾气,其成分包括NH3、S和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烃等,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以新鲜热风烘干污水污泥后的废气与煤粉在950℃燃烧,不仅可分解废气中多种有害组分,而且还可降低废气NOXH2浓度。利用窑尾废气直接烘干污泥的技术方案值得商榷,建议采用回收水泥回转窑筒体冷却热风或熟料冷却机热风烘干污水污泥,其废气再进入水泥窑燃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冯俊玲  宋国彭  周立超 《水泥》2023,(10):17-20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生产线进行了废风电叶片的处置试验。结果表明,废风电叶片投料量5 t/h左右时,可减少标煤用量0.23~0.25 t/h,对水泥窑系统运行和熟料质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计算得到CO2的实际减排效果不明显。在利用现有的协同处置粉碎装置对风电叶片进行粉碎时,效率较低,建议选用更为合适的风电叶片粉碎装备。  相似文献   

17.
垃圾焚烧飞灰水洗提盐(FWD)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飞灰资源化处置技术。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飞灰中氯盐易溶于水的特性,和飞灰成分与水泥原料成分比较相近的特点,首先将飞灰中的氯盐通过水洗的方法进行分离制盐,然后把脱氯后的飞灰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高温煅烧制成水泥熟料。该技术包括五个系统,分别是飞灰洗脱系统、水质净化系统、蒸发制盐系统、烘干系统和入窑系统。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飞灰的规模化处置工程,氯元素去除率达95%以上,可将飞灰处置成工业二级副产盐和水泥熟料原料,整个工艺无废气、废水外排,完全实现了飞灰处置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该技术充分利用了水泥窑高温窑炉的特点和飞灰的特有性质,尤其适用于水泥行业的环保转型和危废的资源化处置,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红建  李昌勇 《水泥》2012,(10):24-25
将铝灰除尘灰和废酸中和预处理后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固态系统处置,以实际工业试验验证了除尘灰和废酸入窑对水泥窑工况及熟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尘灰氯、碱以及氧化铝是影响熟料质量的主要因素,将除尘灰与废酸以1.5∶1的比例中和处理后,性状可满足固态系统要求,且有效地缓解了有害成分对水泥窑工况的影响。对于4 500 t/d水泥窑生产线,中和入窑后最高处置量为4 t/h,而除尘灰入窑量控制在2.4 t/h以下,熟料质量可保持稳定合格,且有助于提升熟料28 d抗压强度,最高增加2.2 MPa。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石化行业含油污泥具有处置彻底、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的优势,是目前最好的含油污泥处置方式。冀东永吉水泥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吉林吉化集团的含油污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是一种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方式。水泥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浆渣、废液、无机淤泥等危险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加入点对熟料煅烧影响各不相同,本文探讨了危废加入窑系统后对熟料煅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危废热值、水分、有害成分等含量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加入点可以有效降低煤耗和氨水消耗;通过浆渣入口的调整可以降低危废对窑工况和熟料煅烧的影响;对危废喂料量及有害成分的控制可以满足水泥质量要求的同时减少危废对熟料煅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