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华荣  薛璐  朱平华  史志浩  王新杰  刘铭 《硅酸盐通报》2023,(11):3906-3913+3926
为研究直通孔孔径、积水深度和水平径流速度对新型自密实透水混凝土(NSPC)抗堵塞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了堵塞和高压水枪冲洗后NSPC的透水系数,并基于堵塞物被直通孔道捕获的概率建立了NSPC堵塞模型。结果表明,NSPC堵塞循环后的透水系数随直通孔孔径增加而增大,当直通孔孔径与堵塞物粒径之比大于5时,堵塞物形成的颗粒流仍会造成NSPC堵塞。积水深度的升高会降低NSPC堵塞后的透水系数,水平径流速度对NSPC的透水系数影响较小,但会延迟透水系数降低的时间。高压水枪清洗后NSPC的透水系数恢复率最高可达到85%。建立的NSPC堵塞模型能够预测直通孔道内堵塞物质量和透水系数衰减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进行透水混凝土强度的改性有明显的效果,然而随着强度的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也有明显降低。通过测定不同掺量粉煤灰取代水泥改性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粉煤灰透水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不同集料粒径透水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对孔隙率和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体积法测定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两种集料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基本都保持在15%以上;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能较好,过水断面流水速度大,上下水头变化较大,故建议采用降水头法测定其渗透系数;粉煤灰的掺加对小粒径透水混凝土孔隙堵塞较大粒径透水混凝土严重,渗透系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中友 《四川水泥》2023,(5):208-210
城市道路的建设中,透水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平原城市雨季的内涝问题,特开展透水沥青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从透水沥青的路用性能出发,对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案例,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中,透水沥青路面能满足道路储水、排水等功能,与传统路面相比更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试试验和实际工程研究了上向流悬浮滤料滤池的反冲洗特性。中试结果表明,当滤速为8 m/h时,反冲洗周期宜为24 h,出水SS稳定且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中试滤池窗口观察,反冲洗时,滤料处于流化状态,且快速下落的水流对滤料扰动剧烈。显微照片显示反冲洗后滤料间空隙及表面均很清洁。水反冲洗能恢复滤池的过滤能力。工程结果表明,反冲洗时间为2、5、10 min时,滤池均能稳定运行,出水浊度稳定在1.32~1.51 NTU。从滤池反冲洗后恢复时间以及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反冲洗时间2min为宜。  相似文献   

5.
陈心春 《四川水泥》2023,(3):42-44+59
超大深基坑中TRD工法连续墙墙体具有支护防护的作用,但主要是防渗止水作用。结合淮安东站超大深基坑地质情况,采用室内试验分析TRD连续墙水泥土水泥含量、综合含水率以及龄期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渗透系数与水泥含量成反比关系,水泥含量越小,其渗透性越接近自然土层的渗透系数;控制综合含水率取值,龄期几乎不会对水泥土渗透系数产生影响,随着龄期的增长,整体渗透系数会缓慢变低并且更趋于平缓。根据试验结果,淮安东站超大深基坑选取24%水泥含量施工TRD工法墙,墙体厚度0.8m能较好地满足抗渗要求。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发展进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推广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控制城市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源的重要手段之一,透水水泥混凝土是多孔混凝土的一种,是指地面铺装,满足路面施工性能和路用要求的多孔混凝土。透水路面通常含有15%~25%的连通孔隙保证其透水能力的需要,大量的孔隙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了削减作用,针对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并对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述霞 《四川水泥》2023,(5):175-177
生态型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应坚持以“生态城市”理念为核心,把握设计要点、原则和方法,把给排水布局设计、生物滞留设施设计、路面透水设计、下凹式绿化带设计、道路结构设计、绿地渗透系统设计、给排水设施设计等工作做好,不仅能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紧张和污染问题,而且还能解决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承载能力弱和循环效果差的问题,对于城市水系统功能的优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南哲 《化学世界》2006,47(9):573-574
地热采暖(简称地暖)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量普及,成为楼盘供暖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采暖的地暖管中容易沉积锈垢、水垢等,导致传热效率低,甚至引起堵塞。在目前清除地暖管污垢均采用高压水冲洗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是清洗不够彻底,特别是粘附于管壁的污垢很难有效清洗,并且容易引起污垢的第二次沉积。为此,研究地暖管专用的化学清洗剂。  相似文献   

9.
宋雷 《清洗世界》2009,25(9):9-12
一台1 000 MW发电机定子线棒中的空心导线因腐蚀产物的堆积而形成堵塞.采用整体水冲洗的方式处理效果不佳.为节约时间和花费,根据堵塞物的性质和现场设备配置,采用化学清洗的方式处理.依据溶垢、缓蚀小型试验结果,确定具体的清洗控制参数,清洗效果比较理想,发电机内冷水系统的流量压力等指标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数值,消除了堵塞.化学清洗避免了传统的单根线棒逐根处理所带来的处理时间长、消耗材料多、工作量大等不良后果,显示出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冯孟林  肖云 《中氮肥》2023,(4):75-77
四川能投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PTA装置采用INVISTA工艺,其精制压滤机的主要作用是对第五级结晶器出来的浆料进行过滤分离与干燥(干燥气源为惰性气),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载湿气(湿惰性气)富含PT酸,PT酸析出后容易造成载湿气出口管线及设备堵塞,导致下游设备和管线内压力不断增高,甚至触发压滤机高压联锁跳车。结合系统工艺流程与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与探讨载湿气出口管线及设备堵塞的原因,采取将干燥气温度提升至100℃左右、提高连续冲洗水温度、增设1台载湿气凝液收集缓冲罐及定期碱洗新增缓冲罐进/出口管线等优化改进措施后,载湿气管线及设备结壁现象明显减少,确保了PTA装置的高负荷、稳定、长周期运行,提高了PTA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夏季藻类容易爆发,传统级配砂滤池表层易被堵塞,水头损失急剧增加,缩短过滤周期。在高藻水进水条件下,通过在砂滤层表层填加无烟煤滤层、向滤前水中投加助滤剂和改变反冲洗方式三方面进行强化过滤研究。结果表明,砂滤池表层增加10 cm无烟煤,可有效提高滤池过滤性能,有利于水中藻类去除;滤前投加次氯酸钠达到4 mg/L时,滤池水头损失增加速率缓慢,过滤周期延长;气水联合反冲洗可有效恢复砂滤池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贵州某化工厂用于磷酸浓缩的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因结垢堵塞及点腐蚀而导致的石墨管束失效现象和问题,对垢层及石墨管束等开展了宏观检查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开孔气孔率测试等,以期掌握其失效机理并能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垢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结垢堵塞是由于磷酸中的杂质碳酸钙、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铁)含量偏高,且未及时定期对石墨管束进行除垢清理造成的;点蚀坑主要是由于垢下腐蚀引起的,垢层的疏松程度不同,点蚀坑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有所差异。垢层越疏松,磷酸越容易渗透,到达管内壁形成局部腐蚀,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管内壁出现点蚀坑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超滤过程中因有机物堵塞膜孔导致的膜污染和渗透通量下降问题,提出在对腐植酸(HA)溶液超滤传输及反洗过程中引入微纳米气泡水处理工艺,以强化超滤过程,实验研究了微纳米气泡对超滤膜渗透通量和截留效率的影响以及膜污染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纯水和HA溶液中鼓入微纳米气泡后其归一化通量增大到1.1~1.3,截留效率提高了2.5%~22.0%,微纳米气泡水清洗和反洗后膜通量恢复分别高于纯水21%和25%。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清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学敏  刘长峰 《辽宁化工》2006,35(6):325-327,339
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柠檬酸酸洗废水中膜的清洗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的清洗方法对膜通量的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确定了反冲洗时间及反冲洗周期,经过试验研究与分析,在反冲洗的同时结合正洗的清洗方法,效果好于单纯的反冲洗方法;确定了化学清洗剂种类、清洗剂的用量以及化学清洗周期。采用物理清洗与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法,清洗效果很好。保证了MBR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煤化工装置中,诸多设备和管道会出现污渍、结垢和堵塞现象,当人工清理难度大、高压清洗效果差时,须采用化学洗涤(化洗),通常采用盐酸或柠檬酸作为化洗剂。以新型煤基甲醇装置为例,归纳气化灰水系统、脱盐水站板式换热器、锅炉/汽包结垢物与空冷塔填料堵塞物、甲醇中间储罐附着物的特征,分析与探讨柠檬酸化洗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分享柠檬酸化洗热力系统锅炉和汽包、脱盐水站板式换热器、空分装置空冷塔鲍尔环、甲醇合成系统甲醇中间储罐、气化灰水系统的作业经验及其注意事项,并总结柠檬酸化洗的适宜性、化洗方式、化洗效果等,认为柠檬酸作为化洗剂的应用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常规稳定分层注水通过地层原有孔隙、裂缝向地层回注大量的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注水段间的均质差异问题,但容易出现因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导致堵塞地层,造成注入压力逐渐升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脉动注水解堵增注技术,并开展了脉动解堵实验研究。从水力脉动对无机垢和有机垢的解堵方面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表明,水力脉动可产生低频、高幅压力和震动波使地层形成裂缝网和破碎堵塞物,可有效抑制无机垢的沉降,剥离有机垢,解除堵塞,增大渗流通道,减小流动阻力,进而增大渗透率,为油流提供有效通道,提高采收率,最终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出水回注是国内处理气田采出水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不同工艺处理效果存在差异,导致采出水中未被处理的部分悬浮物对回注地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堵塞伤害。运用激光粒度衍射分析技术、室内物理流动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开展采出水回注室内模拟实验,定量评价采出水悬浮物对岩心样品的伤害程度,明确不同工艺处理效果,揭示回注地层堵塞伤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气田采出水悬浮物粒径尺度是影响回注地层堵塞程度的主控因素,发生堵塞伤害的悬浮物粒径主要分布在7.65~52.62μm;采用“破乳+油水分离+沉降除油+气浮+旋流分离+过滤”工艺处理效果最佳,悬浮物粒径均值下降率为76.31%,中值下降率为77.46%,回注后地层渗透率伤害率仅为2.16%,孔隙度伤害率降至10.77%;而“沉降除油”工艺处理效果较差,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较小孔喉堵塞程度为24.15%,整体孔喉堵塞程度达到24.18%,回注后对地层渗透率伤害率达26.09%,孔隙度伤害率为13.64%。综合分析认为,采出水中的较大粒径悬浮物是造成回注地层发生堵塞伤害的主要原因,根据回注地层储层物性特征,针对性地选择高效的水处理工艺,是延长回注地层寿命,实现气...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疏水性纳米SiO2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渗透汽化膜,研究了其溶解-扩散性能,计算了复合膜的溶解度参数(δM)及乙醇渗透系数(PE)。结果表明,填加SiO2提高了PDMS膜的乙醇溶解度(SE),SiO2填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膜在30℃时的SE为0.0064,而未填加时仅为0.0026;PE值随SiO2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SiO2填加量5%时,PE在60℃时为2.52×10-13 m2/s,而未填加时仅为1.42×10-13 m2/s;提高温度有利于乙醇的渗透。以乙醇/水物系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SiO2-PDMS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与其渗透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砂磨工段作为利民公司八车间核心岗位,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实验车间的八车间,遇到的事情有时是没经历过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公司要求砂磨提高湿品的含固量。八车间积极配合,但作为络合态生产,物料很容易沉淀,常堵塞管道,需频繁拆卸管路、阀门。因位置狭小,操作中常有刮碰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拆装管道、清理系统时,黄色料液常弄得满地、满身,污染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另一方面,物料抛洒也会造成原料浪费。清理现场时,黄料粘在地面、设备上很难看,很难清理,抹布擦不干净,只能用水冲。既浪费了水源,又污染了水质,搞得岗位人员叫苦不迭。为了减少失误,工段抽出一名负责任的操作工专门在最易堵的打料泵前端不停的检查管道。一发现有堵塞苗头就开泵,防止沉淀积料。这样,每隔2~3分钟开一次泵,基本解决了堵塞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油田开发后期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杂质堵塞地层近井地带孔缝,从而导致油水井产油量和注水量下降,而普通酸洗等措施只能解决井筒及井筒周围非常有限距离的污染问题,对上述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处于开发后期地层出现亏空的现象,使正常的洗井工艺无法进行的实际情况,研发了水力喷射工具,具有利用高压水作为动力液,通过水嘴对堵塞地带进行冲洗,实现解堵的功能和特点,现场应用工艺成功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