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曾晓春 《电器评介》2014,(16):189-189
本文详细介绍时钟芯片DS1302底层程序编写方法,DS1302时序图运用注意事项。程序代码已优化,作为子程序及函数可供直接调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监测沿面流注发展过程中的电流信号,分析了通道中的电流、电荷输入量和电荷输入速度等的变化情况,并与滑闪的相应量进行了比较。借助粉尘图技术,本文观测了放电过程中介质表面上电荷的分布,得到了导致滑闪产生的流注的临界延伸长度等。在上述实测的同时,本文研究了介质特性对放电的影响,以供工程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真空中典型沿面绝缘结构的电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电压作用下,由复合绝缘介质构成的沿面绝缘结构的耐电强度远低于其绝缘材料自身的击穿场强,这一现象与其电场的分布特点密切相关。笔者针对真空中平行平板、平面和棒-板电极系统等多种典型沿面绝缘结构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探讨了电极-介质结合处的间隙、圆台形绝缘子的圆锥角角度、平面电极的高度以及绝缘子介电常数等因素对电场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接触间隙的存在导致局部电场的加强和电场方向的变化,间隙宽度越大、高度越小,间隙处电场畸变越大;圆锥角越大,绝缘子的介电常数越大,场强畸变也越大。该分析结果有利于真空中沿面绝缘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单周控制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不需要检测负载电流、不需要计算负载电流的谐波和无功分量、不需要乘法器,具有主电路结构新颖、控制电路简单以及补偿效果好等优点。在深入分析单周控制直流侧APF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上升沿调制的单周控制直流侧APF,相比较传统的下降沿调制单周控制直流侧APF,控制电路更为简单,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6.
7.
在纳秒脉冲同轴电场下,尼龙1010和有机玻璃的闪络电压都随着内电极直径非线性增长,趋于饱和,且内电极直径越大,两者的闪络电压越接近.纳秒脉冲下沿面闪络特性与固体-液体-电极三结合点处的场强及沿面电位分布梯度紧密相关,内电极直径越大,三结合点处场强越低且沿面电位分布越均匀,引起沿面闪络电压越高.对于纳秒脉冲下的同轴电极,当内外电极半径差远大于内电极直径时,内电极直径变化对闪络电压的影响被弱化.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应用于挥发性有机气体脱除的高压窄脉冲电源,利用脉冲变压器组合低压开关和两级磁压缩电路输出纳秒级电压脉冲,利用窄脉冲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实现污染废气脱除的节能性与高效性.通过原理分析与理论推导,研究系统参数对电源性能的影响并完成关键参数设计.最后在实验室搭建电源样机,实验表明系统可以产生上升沿为760 ns,幅值为70 kV的电压脉冲,验证了理论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绝缘中发生局部放电的物理机制,对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试样进行了加速电老化试验,使用超宽频带局部放电检测系统(频带10 MHz~3 GHz)测量了试样的放电信号,并通过统计分析超宽频带放电的单次脉冲信号探讨了XLPE绝缘老化过程中的放电机理。研究表明,XLPE绝缘电老化过程中单次放电波形的下降沿、脉冲幅值都有显著变化:下降沿从老化前的近15 ns上升到老化50 h的约90 ns,单次放电波形幅值在老化前约1 000 mV,老化15 h后维持在约200 mV,老化到30 h时上升到近500 mV,老化50 h时上升到约600 mV。由单次放电信号的波形特征推断XLPE绝缘老化过程中放电从流注型放电转化为汤姆逊放电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基于投入的规模报酬不变数据包络法,对1995-2008年我国沿海各省和各地区的电能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揭示了我国电能利用效率的区域性和差异性,为理论研究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雾霾大气环境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微米级铁粉模拟雾霾中微细导电颗粒,研究交流电压下铁粉颗粒直径、含量以及位置对复合绝缘子沿面放电特征的影响,运用高速摄像机观察分析沿面闪络过程中导电颗粒物动态变化及其诱发的沿面放电现象,获取电晕放电、电晕和沿面流注放电共存、沿面流注放电3个主要阶段的放电特征,建立了闪络电压、放电发光亮度与导电颗粒物粒径、含量与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雾霾环境下绝缘子放电机理,对提高污染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外绝缘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喜莲  彭天翔 《静电》1998,13(2):39-41
简要分析了影响氧产生的基本因素,介绍了高频沿面放电产生臭氧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13.
变压器油中绝缘纸板沿面放电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维政  闵连荣 《变压器》1993,30(2):21-25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线图的配电网GIS应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单线图的配电网GIS地理情息系统(以下简称DDM/GIS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功能、特点及应用开发体会,提出了一种电力GIS系统开发的新思路,即从单线图入手.“先绘制单线图.再向地理图映射,最后形成完整的配网GIS系统”的技术路线,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预制型电缆附件沿面放电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试验研究了电缆附件与电缆主绝缘结合界面的沿面放电 ,认为放电电压与界面压强和界面状态密切相关。提高附件材料的定伸强度、采用预扩张工艺保证界面握紧力是防止电缆附件沿面放电击穿事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带电作业中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介绍了一个绝缘用具沿面检测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该电路设计简单、原理清晰,具有调压和稳压双重功能。对以SG3525芯片为核心实现2.5 k V电压的高压产生电路,以及对存在缺陷的绝缘用具给出报警指示的电路作出了详细的研究。在设计的最后,还对电路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电路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真空中沿面闪络放电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真空中绝缘子表面闪络的各种主要影响因素。选用尼龙材料在真空条件下施加冲击电压,采用平面平行电极,开展沿面闪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气压在3×10-3 Pa到9.4×10-2 Pa范围内时,绝缘材料闪络电压在8~12 kV波动;气压在2×10-1 Pa变化到4.5×10-1 Pa时,绝缘材料闪络电压骤降。由此可见,在3×10-3Pa到4.5×10-1 Pa范围内,随着气压的变化,闪络电压先有一个小的波动,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该结果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电晕放电法臭氧发生器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论述了电晕放电法产生臭氧的机理和沿面放电用电极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认为提高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表面电阻率和降低电介质的厚度可以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通过实验确定介质为 0 .2 5~ 0 .4m mα- Al2 O3 电极线缠绕间距为 2~ 3mm的管式臭氧电极单根臭氧质量浓度可以达到12~ 13g/m3 。  相似文献   

20.
《高压电器》2015,(10):122-127
振荡型冲击试验是近几年在高电压等级GIS现场耐压中广泛开展的试验项目。为了将这项单纯的"检验性"试验发展成为一项具备"诊断性"的综合试验,笔者首先建立了产生波形符合IEC 60060-3—2006标准要求的振荡冲击发生器及相应的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GIS中常见的绝缘子沿面闪络缺陷在振荡冲击电压下的放电特性;总结了典型放电脉冲特征;分析了最大放电幅值、放电次数随外施电压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放电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振荡型冲击由于振荡特性有利于增加沿面放电次数,故而能更好地暴露出GIS内部隐患;最大放电幅值和放电次数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研究结果为现场开展振荡冲击下局部放电检测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