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民间侗族大歌合唱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艺术节.侗族大歌轰动了艺术之都,艺术节执行主席在观看后激动的说:"在东方一个仅百万余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川这种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艺术,在世界极为少见".侗族大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颗奇葩,是我国本土的复调音乐.本文对侗族大歌的起源、影响因素、特点及分类的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当代影响侗族大歌发展传承的因素及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钢琴前奏曲是一种抒情性器乐独奏小品,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起初是由管风琴作为一种"开场白"式的即兴演奏,前奏曲的曲式结构相对简单,但其主题、和声、织体的运用却十分复杂和富有技巧性。在复调音乐创作领域,巴洛克音乐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所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形式的作品堪称经典;在主调音乐创作领域,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斯柯里亚宾和德彪西等人将前奏曲的创作和演奏推向了顶峰;在钢琴演奏技艺领域,人们也通过前奏曲来了解和观察键盘乐器的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音乐教学法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和创新,但是教学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共同探讨与研究。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突出艺术审美特征,缺乏艺术性。合理的运用艺术手法能实现音乐教学的个性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节奏、师生关系的艺术化,都有助于音乐审美和音乐教学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音乐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对人的情感有着净化、淘冶的作用,而今天的音乐教育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与人格培养.因此,音乐教育是两者的互相统一相互结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歌剧《原野》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与巨大的悲剧性的,在整个中国的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原野》的创作无论在音乐语言描写、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还是在音乐的创作都推陈出新保持其独有的风格。因此,笔者针对该剧的音乐语言和歌剧音乐创作的特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教学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而学生是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对象。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贯彻执行音乐教学原则,才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使音乐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就成为音乐教育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本文分别对德、意、法这三个国家的音乐特点进行了说明,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方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分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因其国家、民族、地域不同,展现出与传统音乐文化完全迥异的别样音乐艺术风格,加上其自身的发展,使西方音乐文化在浩瀚的人类音乐海洋中独树一帜,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西方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发展,西方音乐的发展是通过不同时期音乐形式的出现和积累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了解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审美取向.以温州市新桥社区为例,社区居民音乐文化审美取向由于其居民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类别等差异,呈平民性、娱乐性、叛逆性等特征.因此在为加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时,应充分考量居民间的差异及其特征,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审美特征也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对于音乐艺术来说,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本文从直接面对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为基础,在此之上升华了感性体验,对其进行扩展联想——介绍了该歌剧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概况,重点诠释了这部作品的音乐音响的审美特征,总结了剧中主要人物的演唱及表演特点,使我们从一部作品的音乐音响中体验到它的美,从而了解到这部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蒙古佛教诵经音乐依吟诵的语言分为藏语诵经音乐和蒙古语诵经音乐。蒙古语诵经音乐比藏语诵经音乐其数量少、范围小、仅限于几所寺庙。但它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地方化、蒙古化后形成的具有独具特质的文化形式。在蒙古语诵经音乐的研究中,除了对唱诵音乐的研究外,对其乐器和乐器的演奏方法也是不能忽略的。通过对蒙古语诵经音乐中乐器的特点和相关符号的阐述能看出藏传佛教的蒙古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影视剧音乐是音乐与影视剧结合的产物,也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完美的结合.影视剧音乐从音效形态、音乐的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来看,它有自身的艺术特征,也就是内容的可阐释性、联想的指向性和结构的灵活性等.在影视剧的创作中,音乐能够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它是影视剧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培养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各种音乐活动,无论在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上,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调音乐以其丰富的旋律组成与多样的主调表现形式,为人们所青睐。巴赫式复调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丰富多变的即兴性、复调性、装饰性、连续性,在手风琴等键盘乐器演奏过程中得到很好诠释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壮族瑶族民歌及其特征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社会背景。本文从自然地理关系、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风俗、民族交融等五个方面对壮族瑶族不同的音乐文化形成的背景进行阐述,其目的在于更系统、全面地研究这有独特特质的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要关注教学过程记录的真实性;要关注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要关注教师是否将自身专业素养、文化知识进行成功转换(学生乐于接受),并利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要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具有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和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音乐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语境下,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其体现出追求全球共性及彰显民族个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无疑是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观念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因此对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作回顾和反思,无疑对中国音乐在21世纪后续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寻新时期论战的起因、论战的内容,对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所持观点作简要阐述和分析,并在论战思考部分提出个人拙见,认为中国音乐发展应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持有"拓而能容"的"龙"之精神。  相似文献   

18.
音乐素质与能力是一个人参与音乐活动,并且在音乐艺术上能否得到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类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觉美、表现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形成于民间并且在民间流传,包含多种音乐体裁,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灵魂。民间音乐同时也是其他音乐产生的根源,由于民族音乐产生并生长于群众生活之间,最贴近大众人民的真实生活,因而民间音乐也是记录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发展变化的活化石,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传承的现状,阐述加强传统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代表,运用中国自己的音乐分析方法——民族音乐形态学,结合江苏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对长江下游音乐的特色,特别是民歌的交融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试图解释江苏省音乐形态的非单一性,而是既存在首典型的南方风格民歌,也有北方民歌和南北交融风格的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