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提高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 SBM 模型,将建筑业 CO2 的排放量选作非期望产出,分析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利用空间马尔可夫链研究了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建筑业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大致分布为自西向东呈上升趋势的不均匀分布格局,具有空间聚集性。同时展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城市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的相互作用,且为政府制定建筑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58-66
基于2007-2016年省区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非角度、非径向的Super-SBM模型评估在环境约束下我国省区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水平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Super-SBM模型度量的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八大经济区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地域差异;门槛模型检验显示出财政分权水平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且正向溢出效应随着门槛值变大而减弱,控制变量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劳动者素质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其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9):38-46
基于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物流产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计算两者的莫兰指数,确定二者存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化发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在提升本空间单元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推动相邻空间单元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外溢效应的系数远远高于直接效应系数。鉴于此,各区域政府须加强信息化在物流中的应用,更应突破影响信息化空间外溢效应发挥的各种约束,重视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各因素表现出的"马太效应",避免效率损失,有效发挥它们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李菁  戴晓燕  郝良峰 《建筑经济》2021,42(3):96-100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外部效应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维空间权重下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模型,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了负空间溢出效应,二者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应加快地区间城市群的建设,推进交通一体化,优化房地产开发资本结构实现房地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对于FDI技术外溢的研究多基于行业维度,而基于空间维度的研究较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以我国2009年260个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FDI对农业TFP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区域内溢出仅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率,FDI的区域间溢出对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没有影响,总体来看,FDI对农业TFP没有显著作用。因此,盲目引入外资未必对东道国的农业发展有利,只有在地区间技术和发展水平相近的情况下,FDI才能有益于东道国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76-81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区域间网络结构、知识差距和吸收能力、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可能呈现空间溢出效应特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和P2P网络借贷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的莫兰指数呈"倒U型",表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技术创新遵循罗杰斯的经典技术扩散理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模型的空间系数均为显著正值,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剔除空间溢出效应后,所估计的自变量系数在作用方向、数值大小和显著性上都更为合理。为降低互联网金融技术扩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应重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区域发展战略,提高区域间互联网金融知识溢出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2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ML指数测算中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做指数分解,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发展较好,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布不均;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与外商投资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总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2)
通过构建用于研究能源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时间双重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能源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不仅显著影响本地区能源经济效率,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周边地区的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经济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形曲线关系。跨过拐点之后,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开始减少;政策调控、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能源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煤炭消费而言,电力消费对能源经济效率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借助VECM、带误差修正项的双变量TGARCH模型以及DCC模型,对我国燃料油期货和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发现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燃料油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双向引导关系,期货在价格发现中起主导作用;期货市场不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现货市场存在明显的负向非对称效应;两个市场间仅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表现为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正向溢出;误差修正项对两个市场的波动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两个市场的波动性;DCC模型表明信息在两个市场间是流动的,两市的整合程度较高,但两市的相关系数还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科技创新资源与创新活动空间集聚指数进行测算,比较全省各地级城市科技创新的空间分布差异,并通过计算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数,检验黑龙江省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构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溢出效应计量模型,考察相关影响因素对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贡献度,科技创新R&D资本投入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呈现上升趋势,而科技创新人员投入的重要性日趋减弱。为增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调整与配置效率,应鼓励不同行业资金融合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资金结构,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资金筹集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