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加强  王耀南  梅炽 《化工学报》2006,57(1):203-209
为了解决铜精炼过程中高温铜液温度的测量难题,确保铜精炼过程的阳极铜产品质量,基于铜精炼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热工机理,分别建立了保温过程、氧化过程以及还原过程的高温铜液温度的机理软测量模型,并采用数据预处理、黄金分割法搜索区间及其函数链神经网络校正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算法设计以及编程实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可以反映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的真实变化,有助于实现铜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控制以及提高铜精炼过程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蔡莉 《安徽化工》2021,47(2):52-54
分别研究了水提和醇提法对雪莲果中菊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提法提取雪莲果中菊糖效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水提时间、水提温度、料液质量比等条件对菊糖提取量及提取率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数据得出了水浴法提取菊糖工艺的最佳参数:水提时间为2 h,水提温度为70℃,料液质量比1:20时,菊糖提取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浸取温度、浸出时间和料液比的操作工艺条件对棉籽糖浸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乙醇水溶液、较高的温度、较长的浸出时间、较大的料液比有利于棉籽糖的浸出.较佳的操作条件为:乙醇溶液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55℃,浸出时间为2.5 h,提取料液比为1:12(W/V),棉籽糖的浸出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催化剂的甲酸溶剂体系水解竹细粉得到还原糖,研究了液固比、时间、温度、催化剂浓度以及水解次数等因素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比为25∶1,温度为60℃,水解6h后,所得还原糖得率达72.7%。减小液固比、增加水解次数和延长水解时间,还原糖得率可达60.2%。水解后的甲酸能清洁回收并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浓盐溶液的膜蒸馏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高浓度氯化钠溶液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操作中的热侧温度,冷侧温度,流速和料液浓度对膜渗透通量的影响。发现膜渗透通量随氯化钠溶液浓度的高而降低。当氯化钠溶液浓度约为25%时,膜渗透通量急剧下降。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时,膜渗透通量逐渐趋于稳定。研究认为此现象是由于膜面上有NaCl结晶形成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有关一般蒸发器的热量衡算,发表的文献较多。但具体应用于糖厂生产方面,以简易的方法和经验公式,求得有关因素的数据,如糖液的比热,沸点升高,糖液在各种浓度、温度时的粘度,传热系数,辐射损失,冷凝水温度,以及如何进行热量衡算等,文献尚少。本文着重对这方面作些介绍。(一)糖液比热:即是第1仟克糖液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仟卡/(仟克)(℃)。比热  相似文献   

7.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精炼再生温度。因为再生温度过低,铜氨液再生不完全,影响其吸收能力和精炼气质量;而再生温度过高,则铜氨液中的氨与醋酸损失增大,使正常操作难以维持。再生温度一般控制在75~78℃间。我们在试点铜洗塔液位自控的同时,亦进行再生温度的自控。三年来的现场使用情况表明,这对稳定工况,减轻体力劳动,维持正常操作,均带来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8.
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对木糖渣稀硫酸水解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水解还原糖产率的因素如固液比、硫酸浓度、时间和温度,得到了水解还原糖的较优条件是固液比为1:15(质量体积比),硫酸浓度为8%,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还原糖产率为45.6%。证明通过稀酸水解处理木糖渣是一条重要和环境友好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云利 《辽宁化工》2002,31(12):528-530
阐述在液糖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对主要参数如温度、pH值等的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淀粉到葡萄糖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植物纤维浓硫酸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黄Ma杆浓硫酸水解的动力学,考察了酸浓度、固液比、粒度、温度对水解速率和糖产率的影响,建立了浓硫酸水解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关联 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