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平衡剖面技术,就是通过分析剖面几何形态的合理性来检验剖面的解释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剖面是否能顺利恢复到构造变形前的状态,从而说明该剖面是否平衡,或者说明解释方案是否正确。平衡过程实际上是应用几何学的模拟方法来模拟地层和岩石真实的物理变动过程,是地下构造运动的逆过程。考察一条剖面是否平衡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其几何形态是否与所处的地质背景相一致;②其平衡过程是否符合构造变动规律。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平衡剖面技术与地震模型技术一样,是有效的辅助工具之一。它的研究与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挤压褶皱带扩展到拉张…  相似文献   

2.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吉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可视化是直观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诸多地质特征的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大量数据,检查资料的连续性,辨认其真伪,提高勘探开发效益。三维体可视化解释方法与传统地震剖面解释方法完全不同,可以完整、快速地分析每一个层面,直接进行地层特征解释;同时,由于解释工作可在进行地震剖面层位、断层拾取等常规解释之前进行,所以其操作速度无可比拟,并能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更早地认识和发现潜在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
平衡观点与地震观点的解释效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顺军 《石油物探》2002,41(3):377-384
目前,人们的地震资料解释观点可分两种,即平衡观点与地震观点,前者是利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后者是根据地震勘探原理,因依据、目的和方法不同,两种观点的解释结果自然会出现分歧。平衡地质剖面原理是假设岩层变形前后长度、面积和体积不变原则,用“现在已知时空”推测“过去未知时空”,因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有误差,且不同平衡方法也有不同的结果,故平衡是相对的。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观点所解释的地震剖面可以看出,地震资料解释工作自身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平衡剖面解释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从油田勘探与开发的实际出发,采取实用的地震解释观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演化与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术.两种方法一个是研究剧烈构造变形区地质构造解释问题,另一个则是研究盆地沉积特征、沉积相问题.然而对于空间仅具有一定观测尺度,垂向仅有一定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而言,如何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解决实际的地质问题呢?通过实际解释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对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和储层沉积演化解释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并结合了平衡剖面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特点,不仅可以快速且比较有效地解决较小区域(地震三维区内)构造解释中的问题,快速有效地验证参考标准层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可以获得古地貌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井信息和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反射特征,最终获得三维空间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地震道复数道分析的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复数道计算的一种方法,提出了解释层位上平均能量谱、平均频率谱及峰-谷宽度剖面的制作方法。并应用类似于光谱分析的显示方法,显示了上述几种计算结果。还采用了彩色叠合显示手段将触释层位上的能谱剖面与地震剖面用不同色彩叠合显示于一张剖面上,因而十分利于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6.
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主要包括纵波和转换横波资料的层位对比标定、纵波和横波地震属性参数计算、储层解释及油气预测等。其中的多分量地震层位对比是岩性解释和油气预测的关键技术环节。根据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资料和纵横波测井资料,分析了转换波剖面的极性,研究了深度域法、剖面压缩法层位对比标定的方法步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纵横波属性分析。实际资料的层位对比效果明显,属性分析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平衡剖面技术与地震资料解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质剖面形成至今,一般都经历了数千百万年乃至数亿年的构造形变过程。但其面积(体积)、地层厚度、各标志层的长度在变形前后保持相等,即变形前后的剖面是平衡的。根据这些原则制作的平衡剖面可以作为检验地质构造解释是否正确合理的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发展,并论述了平衡剖面技术的正常法和复原法及其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震记录极性和层位标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立统一标准的地震记录极性和层位标定是精细地震解释的两项基础工作。美国SEG协会把地震剖面的极性规定为SEG正常极性和SEG反正常极性。其极性的由来有四种情形。文中利用正、反途径可以鉴定地震记录极性。对反正常极性地震记录,可根据速度资料建立起上、下单层足够厚的强正反射系数界面与强波峰的标定关系。本文以新疆LN工区资料为例,研究了层位标定方法,并从标定结果中提取了解释信息。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尤其是在复杂地区,解释者往往需要对解释成果进行多次修改完善.本文针对解释过程中易导致错误或解释欠缺之处,尝试提出"以应力场分析为指导的多窗口连续剖面断层解释法"和"以精准骨干剖面为基础的多窗口连续剖面层位解释法".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资料,避开断层的干扰,并与应力场分析紧密结合,达到提高解释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张性盆地的地震剖面可以进行构造转换,以得出能显示过去地下地质特性的复原剖面。利用一种适合在人机联作地震解释环境使用的简单而有效的算法,就可以实现复原。古垂线是间距很小的原始垂线的变形线,需要在这些古垂线轨迹上重新采集地震数据。古垂线在现今剖面中是按以下规则产生的:(1)在相当于一个原始沉积面的基面上,古垂线原点的间距是相等的;(2)在断块内古垂线段是垂向的;(3)古垂线在断层处因基准面的滑动而错动;(4)所复原的深度与古垂线的下行距离相等。这些规则可以修改,以适应不同形式的张性变形(如垂向简单剪切、斜向剪切、刚性旋转)并解释压实作用。具有复杂断层型式的构造很容易复原。墨西哥湾和西非海域的好几个实例均表明,地震剖面的复原有助于:(1)搞清构造和地层史;(2)揭示为大地构造所掩盖的特征;(3)为地震对比和构造平衡检验断层的解释。对于地质刮面也可以作同样形式的复原。  相似文献   

11.
地震分界面频率属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界面的频率属性分析是一项新的地震界面属性拾取和解释方法。与时间域反射波成像、地震振幅研究相比,地震信号频率域的研究较弱。本文系统分析了脉冲信号的各类频率意义,指出瞬时频率属性不能提供在到达时间位置上的准确的简谐成分频率信息;引用傅立叶积分的概念解释了时频分析方法原理,介绍了(俄罗斯)穆申教授的时频分析算法;给出了时频分析剖面、分频剖面、层位切片解释模型以及时频分析数据体的时间剖面显示方式(多频合成时间剖面、多频信息RGB三原色合成时间剖面);发展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层位地震数据时频分析技术。文后对三维数据体频率属性结果的应用给出了一些提示。  相似文献   

12.
层位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中。常用的自动追踪层位算法,如相关和神经网络等,通常存在稳定性弱和适应性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张量算法的自动追踪层位方法。首先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原始剖面进行预处理,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降低假频和噪声影响,提高方向求取的稳定度;然后利用结构张量算法,获取层位发育角度信息,运用平滑处理,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最后选定一个种子点作为层位追踪起始点,以角度信息为导向,追踪邻近层位点,并在该点周围的窗口范围内进行优选,确定最终层位点。理论沉积模型和实际二维地震剖面的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常规方法的对比验证了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资料解释过程中常规合成地震记录的与实际地震剖面难以匹配的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的变频法合成地震记录,提高了两者的匹配程度,可以更加精细地区分地震反射层位,更好地分析岩性变化对地震数据的影响,明确服地震反射波形变化的地质含义,以达到储层预测的最佳效果。该方法实用性强、算法便、方便快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模型,为解释人员进行地震资料的地层解释提供了一个环境良好的实用工具。有助于研究岩性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胜利油田K71井区多分量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及解释和应用情况。利用研究区多分量地震资料和纵、横波测井资料,分析了转换波剖面的极性,讨论了全波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深度域层位标定和剖面压缩层位标定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纵、横波属性分析和转换波各向异性流体检测等。利用上述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层位对比和解释,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相吻合;对小层砂岩进行了预测,获得了有利砂岩分布范围;对流体性质与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油气水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水淹区和剩余油区预测,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对指导油气田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壳变形的规律和物质守恒定律,从岩层未变形的状态模拟至已知变形结果,称为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其优点在于按一定的几何法则,可以迅速地检验各种构造演化假说,为地震剖面解释提供依据,并定量显示盆地形成过程。1基本法则体积守恒变形前后及变形过程中变形体的体积不变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张永华 《石油物探》2004,43(1):49-53
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其解释结果采用模型计算的方法和平衡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该解释方法在构造复杂的泌阳凹陷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层位拾取和标定更多地是依靠人工或机器辅助的方式进行,如同相轴追踪、基于神经网络和图像边缘提取技术的层位拾取,业界的地震层位追踪方法偏重于三维层位追踪和剖面自动追踪算法。存在效率低、需要人为指定种子点、训练追踪时间长等缺陷,且每次只能完成一个层位(面)追踪,无法对层间关系进行解释。为此,提出了基于改进蚁群追踪策略的地震层位自动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加权中值滤波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增强同相轴连续性的基础上,减少了传统种子点生长算法中的人为参与;基于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引入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综合考虑地震振幅、瞬时相位、层位倾角、信息素浓度等多种信息,纳入蚁群层位追踪的评价函数,采用改进的蚁群搜索算法实现地震层位自动追踪。通过对追踪区域进行划分,实现区域内小层加密,提供多种合理的层位加密策略,完成地震层位追踪后期处理。实际资料应用结果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为层序地层分析、沉积体系域解释、精细储层描述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关键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合理利用造山带构造变形理论,建立起塔西南乌泊尔构造带的构造解释模型.利用构造平衡恢复软件2D Move对乌泊尔构造带的构造模型进行平衡剖面恢复和构造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构造模型基本上是平衡的;由于上新世末是新生代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上新世末之后的构造隆升,新生界被大量剥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波阻抗剖面的非高斯分布特点以及地震子波褶积矩阵的Toeplitz结构,对波阻抗剖面进行全变分(TV)约束,可以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保持剖面的不连续性,对地震子波褶积矩阵进行Toeplitz稀疏矩阵分解得到地震子波的稀疏表达。地震资料的低频损失导致无法反演出波阻抗的低频背景,故将测井或解释层位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约束条件。建立的约束最优化目标函数可以同时反演子波和波阻抗。文中将地震剖面整体处理,反演结果比常规的逐道反演具有更高的精度、横向连续性和抗噪性。  相似文献   

20.
垂直地震剖面对地质解释人员进行岩性解释,层位标定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研究探讨怎样准确处理好野外垂直地震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