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产人员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商品的质量就成为生产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商品的产量,采用了自动化的设备进行生产。在生产一些特殊的产品时,需要引进一些非标自动化设备。本文针对非标自动化设备进行探讨,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相关概念与模块化特点进行论述,并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模块化设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轴承》2016,(6)
针对非标轴承端盖注油孔钻孔深度不易测控,导致产品存在的质量稳定差及报废率高等问题,在原KSD-32型普通台钻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全自动在线检测非标轴承端盖钻孔机。介绍钻孔机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证明,改进后的钻孔机实现了钻孔加工、钻孔深度的自动控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制造业市场竞争愈来愈烈和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已经开始注重非标自动化产品的发展,不断寻求非标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制造,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非标自动化产品在工业零部件的生产及装配、医疗产品的装配及包装、电子元器件装配、物流行业的仓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非标自动化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对非标自动化产品的企业门槛、人员素质、创新研发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解决方案,以促进非标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带动我国制造业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产品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也随之提高。自动化设备在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自动化设备生产,一些非标自动化设备同样在产品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非标自动化设备在特殊产品的生产制造中的应用,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针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特点和设计展开探讨,从而有效地提升整体制造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健 《机械工程师》2013,(11):101-104
将模块化技术与可适应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非标设备的设计与生产中,将信息化技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基于PDM为主线,构建模块化可适应设计系统的关键流程,并将模块化可适应设计系统应用于非标设备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以点火器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产线的流程分析。采用工业工程的流程程序分析方法,对点火器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需要改善的流程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对点火器装配线的生产流程工艺、作业要素分配等提出改进方案,针对流程中存在的搬运与停滞等的浪费情况辅以生产布局改善。实施后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距离缩短、各种浪费大为减少,装配线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对应研发周期短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特点,生产现场在缺少与之匹配的测试设备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增加作业员的方法来填补测试环节,以适应严苛的交期;然而劳动密集型生产环境制造出的产品不但制程能力低下,而且交期不定;测试环节依靠人工,更是造成品质基准公差大,异常品无法追溯历史记录、返工频繁、出厂品质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为此我们在测试阶段设计一种气动原理的半自动测试装置以改善以上问题,结合本公司的产品特点和品质要求,在现有测试设备和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改进设计出一款能够同时测试多个产品气密性的测试装置,目前该装置已在使用中。  相似文献   

8.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际民生的重点产业,尤其以非标装备设计、制造和生产最具发展潜力,工业设计学科介入装备制造设计在新时代下成为可能,并可以主导非标装备的研发。文中以从外观造型设计、人因工程、用户研究、创新与产业发展等几方面将工业设计介入非标装备设计的相关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了汇总,以谋求装备行业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该行业产业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电气制造企业普遍存在非标设计和非标生产较多的现象,给企业按时保质完成生产任务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对整个生产过程、产品工艺及资源进行分析,建立客观而实用的作业过程标准模块,以此确定标准化作业的细节,实现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经分析得知,有些企业没有应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制造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动化设备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程序不吻合,即使企业引进了自动化设备,也无法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带来任何有利的效果。正是由于此类现象的频出,非标自动化设备从而被研发设计出来,为的就是对于上述出现的现象可以进行合理的把控。为了进一步了解非标自动化设备,论文以非标自动化设备切入点,对其设计开发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望可以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为非标自动化生产企业带来全面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工业充电桩生产企业来说,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业4.0时代发展需求,在充电桩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从生产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完善自身的充电桩产品生产模式与设备,使得充电桩能够更好适应企业高速生产与制造要求。本文将通过对工业4.0时代概念进行分析,进而对工业4.0时代在非标自动化充电桩生产建设的现状分析以及应用建议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标机械产品检验不同于标准化机械产品,因其数量少、专用性强以及功能特殊,导致每个非标机械产品在检验中均存在各自独有的特点。检验流程与标准化机械产品也存在较大的区别。通过对质检文件、质检重点、质检工具以及质检流程四大方面的分析,对非标机械产品的质检流程合理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生产中,使用自动化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标准的自动化设备不能够生产所有产品,非标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各企业中,非标自动化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特点及设计,以推进自动化设备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田汽车PLM产品研发平台从2003年实施至今,逐步推进,在不断的摸索与碰撞中正在日渐成熟,通过PLM系统的深入应用,福田汽车实现了总部与各分公司之间的异地管理。协同设计与生产、数据共享以及业务、流程、标准的统一,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30%,返工量减少20%。  相似文献   

15.
朱伟伟 《中国机械》2014,(8):246-247
近年来,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所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而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题下.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诸多生产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非标自动化设备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它的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相关概念,介绍了目前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最后分析了非标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电子束焊机厂家所提供的焊接夹具在实际生产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产品在焊接过程中的装夹、定位原理,对焊接夹具进行了改进设计,解决了产品焊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了产品焊接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物理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融合与迭代优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返工成本。针对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性差、研发成本高的难题,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数字孪生的研究进展,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了产品、生产及其性能数字孪生模型的信息表达、集成与数据交互问题,给出了数字孪生的演变过程模型;在分析产品数字孪生多阶段建模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参考架构,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虚拟工程方法和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关键技术,通过优化仿真和虚拟调试构建了复杂机械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解决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学科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问题。通过案例验证了所提数字孪生多学科建模理论及其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型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尤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领域发展较为迅速。大型装备的设计与生产带来的问题就是产品结构复杂、装配复杂,导致设计、生产过程经常出现差错。上个世纪80年代虚拟现实的概念提出,促进了大型装备虚拟装配技术的出现并迅速发展。虚拟装配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与产品装配,在生产之前完成装配过程,提前发现问题,减小差错。本文针对虚拟装配技术总结了其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并基于工艺为中心的虚拟装配技术开展了飞机后机身模型构建、工艺设计、虚拟装配等工作。结合飞机后机身虚拟装配技术,跟踪后机身零部件生产、实际装配工作,总结和分析了虚拟装配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了虚拟装配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9.
考察非标设备的生产过程,分析生产过程中各类计划的内容、流程及相互间影响关系,最后提出非标设备生产的综合计划模型。该模型考虑各种外在约束条件,协调总体生产、车间作业、外购及外协等各类计划之间的关系,可使非标设备制造企业各部门的计划更为协同一致、更具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20.
面向订单的设计往往会遇到非标问题,其产生的非标结构单元难以通过配置设计解决,影响了产品设计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非标结构单元向产品设计结构物料清单层次转化的技术.给出了非标结构单元层次转化设计模型,该模型与产品配置设计集成,采用历史设计单元匹配、相似设计单元搜索和物料匹配与自成,实现配置设计中非标结构单元设计的层次转化.将该方法应用到电梯产品订单设计中,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对提高产品配置的正确率并优化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