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楸树湾铜钼矿主要赋存于雁岭沟组中,其中以赋存于爆发角砾岩中的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为主,矿化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发育,品位低,矿化不稳定,围岩蚀变发育,矿体受构造破坏作用而形态不规则,膨缩、尖灭现象明显;其次为赋存于"格子状"断裂格局中的矽卡岩型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品位低,矿化较稳定,围岩蚀变发育。此外,矿床中赋存于花岗岩体/脉中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及片岩型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围岩蚀变较发育。根据对矿区构造、矿化富集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床北坡矿段以构造角砾岩型铜/钼矿化,南坡矿段则以变质岩型矿化为主,其中深部具有隐伏斑岩体的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石门铁矿Fe1~#矿体勘探阶段和开采阶段钻探工程品位、厚度及矿体资源储量资料,分别从矿体变化系数、二级差变化指标、含矿率、矿化强度指数、矿体边界模数等描述矿体变化程度的数学表征数据,品位、厚度、面积、资源储量等矿体地质特征参数,以及勘查类型、勘探方法及工程间距等方面,对该矿体进行了探采对比分析。分析认为,西石门铁矿勘探阶段确定的勘查类型、选用的勘探手段、布置的工程间距基本正确,可供类似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3.
董家埝银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银矿床。银矿体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总体产状160°∠70°;矿体沿走向延伸约650 m,沿倾向控制最大斜深约300 m;矿体最低见矿标高+630 m,最高+973 m,埋深0~282m;矿体呈脉状产出,可见分枝复合现象。银矿体Ag品位最高3 023.0×10~(-6),最低41.3×10~(-6),平均品位164.0×10~(-6),变化系数为112.6%,属较均匀型;矿体最大厚度18.23 m,最小厚度1.12 m,平均总厚度7.06 m,变化系数为101.8%,属较稳定型。成矿元素以Ag为主,伴生有用组分为Pb、Zn和Au。矿石中银的赋存形式主要有独立银矿物、晶格银矿物,且构造蚀变带中的硅化、绢云母化与银矿化关系密切。构造控矿、蚀变矿化、岩浆岩及化探异常为其主要找矿标志。初步分析认为该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太华群和官道口群可能为其矿源层,多期岩浆活动为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四川合川天青石矿床位于合川县盐井镇之西2km处。矿床赋存在三迭纪含盐岩系中,矿体产在下三迭统嘉陵江组内,是我国重要的锶矿产地,共有五个主矿体,十个次要矿体,九个溶蚀残留矿体。矿体的厚度变化系数为49~90%,品位变化系数为57~65%;矿石组构虽然复杂,但其矿物组成比较简单,有用矿物主要为天青石。各类矿石的化学成分比较一致,主要组分SrO:37~50%,SO_3:29~39%。通过对矿石物质成分、矿化特征、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和总结了成矿控制、形成机理和成矿地球化学作用。认为本矿床应届沉积——改造类型的天青石矿床。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在罗河铁矿深部钻探施工的ZK2-2见厚大磁铁矿体,连续见矿厚达115m,目估平均品位35%。根据该孔和此前的ZK2602、ZK2-1等孔位矿体揭露,进一步表明罗河深部二层存在厚大富磁铁矿,预估储量规模超亿吨以上。正在施工的ZK2-2在孔深1 650m后蚀变矿化作用逐渐增强,在深1 750~1 865m见到连续厚达115m的富磁铁矿体,加之上部所见矿体,累计厚度达300余米,目估平均品位30%,初步确定小包庄深部"二层矿"达超亿吨以上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6.
刘明戍  王彦君 《采矿技术》2006,6(3):576-579,598
针对紫金山金矿开发与露天开采10多年来的矿山生产勘探阶段,前期利用钻孔和探槽工程进行勘探,现阶段采用潜孔钻通过收集岩(矿)粉取样代替探槽的作用,其标准完全超过了A级储量的要求.采用4种探采对比验证方法,并对矿体形态变化、品位厚度变化与矿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品位变化系数为3.03%,金属量变化系数为29.12%,矿量变化系数26.31%,而且均为正变,变化系数不大并相对稳定,完全满足矿山生产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样品的积累,不断修正IDS矿模的数据库,在不久的将来,就可直接用含潜孔的IDS品位来取代现在的潜孔样品品位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地勘一院在武川县赵井沟大青山探明一大型稀有金属铌钽矿床,铌加钽矿资源量超2000t,其中钽矿资源量估算达1000多t。经初步勘查表明,矿体受构造裂隙控制,形态较为简单,为脉状,走向呈北西向,倾向东南。钻孔见矿厚度在几十至上百米之间,矿体品位较富,局部矿体钽含量达0.1%。  相似文献   

8.
根据贵州省天柱县贡溪向斜重晶石矿整装勘查查明的重晶石矿产资源产出、分布、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产资源潜力,控矿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特征,重晶石矿资源赋存条件、地质工作程度、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开采现状、基础设施布局、行政区划等。结果表明:重晶石矿层层位稳定,沿走向厚度变化大。重晶石矿厚0.57~2.79m,平均厚度1.37m,厚度稳定;Ba SO4品位51.82%~91.04%,平均品位67%,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为大型矿体规模。  相似文献   

9.
陕西双王金矿是国内著名的金矿床,以其中Ⅳ号角砾岩体内的矿化最好.本文通过对Ⅳ号角砾岩体内的KT7,KT8,KT9这3个矿体的品位、厚度、线金属量、矿化指数等参数在空间上变化特征的研究,揭示了Ⅳ号角砾岩体的矿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沿矿体SSE走向方向3个矿体矿化变好、矿化强度增强且矿化富集中心呈雁列状分布;KT9与KT8矿化形式相似,但不及KT8矿化好;随标高降低,垂直矿化指数具有隔50 m强弱交替变化的特征;矿体品位与厚度的相关性受矿化水平影响,当矿化一般时,二者为正相关,矿化变好时,二者不相关,矿化变得更好时,二者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济良诺夫多金属矿床矿化带的长度、厚度和深度尺寸都很大。在此矿化带范围内各种金属矿物的分布很不均匀,从致密的硫化矿块到表外的浸染矿变化不一。矿体的边界有时需要根据取样数据来确定。矿体基本呈急倾斜透镜状,由于出现分枝、岩枝和岩石夹层,使矿体很不规则。这些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其走向长度达2000m,厚度为50~100m。厚矿体通常被一些岩石夹层或级外矿脉分割。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位于青海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地区的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纪拉卜查日组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有利源层,相对富集Pb、Ag、Zn、As、Sb、Cd等成矿元素;2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构造与矿化关系密切,伴有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3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石同位素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有岩浆热液活动的参与;4目前所发现的8个铅锌矿体中,Pb品位为1.65%~7.17%,Zn品位为1.13%~5.7%,Pb+Zn(334)金属量为18.88万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并从地层、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岗讲铜钼矿床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为寻求岗讲矿区找矿突破,加快区内探矿工作步伐,基于区内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并采用EH-4大地电磁测深手段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工作。研究表明:1矿体水平投影呈开口向西的U形展布特征,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后期花岗闪长斑岩、流纹斑岩、英云闪长玢岩等对矿体起到破坏、进一步改造富集的作用。2矿体品位具有单峰分布特征,Cu品位多集中于0.2%~0.4%,Mo品位多集中于0.01%~0.03%,北段矿体厚度明显大于南段矿体,南段矿体品位略高于北段矿体。3结合矿区已有的探矿工程资料,对EH-4测量反演成果进行了地质解译,圈定出了A类高阻电性体(视电阻率1 800~3 600Ω·m)、B类中阻电性体(400~1 800Ω·m)以及C类低阻电性体(视电阻率小于400Ω·m),其中,C_2低阻异常呈长轴状分布于近地表附近,标高4 800 m以浅,可能为氧化矿(化)体所致,C_1低阻异常规模较大,向深部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推测为深部原生矿(化)体所致;1∶10 000激电中梯测量验证表明,C_1、C_2异常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直接找矿标志(矿化露头)和间接找矿标志(蚀变、构造、物探异常等),对于区内进一步进行深部找矿预测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矿床三维模型的建立对于工程设计和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矿床三维模型可以用数学和图形的方法定量地反映矿体的矿化强度和矿化富集规律,为矿山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矿床的深、边部找矿提供依据。分别对云南北衙金矿X矿段金矿体的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分析矿体中金的平均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矿床三维模型在生产和成矿预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加甘滩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是夏河-合作金矿带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并剖析了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由矿床厚度变化规律可知,矿区西部见矿厚度明显大于东部,表明矿体具有往西部深部延伸的趋势;②由品位变化规律可知,品位高值集中区主要位于矿区5#~0#线中部区域,表明该区为成矿物质沉淀集中区,矿区西部至东部品位总体体现出由高至低的演化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从西部被运移至东部;③由总体矿化富集规律可知,矿区西部矿化强度明显大于东部,中部虽然存在着一低洼地带,但可能是存在构造破矿的原因。通过对矿床控矿因素的解析,认为地层、构造及蚀变作用等因素与矿床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结合矿床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因素及矿区最新钻探施工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矿区西部深部及其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探矿工作应围绕矿区西部深部或北西部外围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钻孔编录,将努日矿区角岩体特征、角岩中裂隙及脉体特征、矿化特征与甲玛、驱龙、邦铺和沙让等斑岩型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关于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相关成果,认为矿区深部存在隐伏的斑岩型矿体。通过分析矿区角岩体分布特征及其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矿区裂隙和脉体发育程度、产状变化等信息,对该矿区下一部工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矿区37~41线布置深钻有望发现深部隐伏斑岩矿体。  相似文献   

16.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深部三维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辉  田九玲 《金属矿山》2016,45(6):113-116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8个钻孔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城门山矿区三维地质成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区内资源潜力和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矿区深部及边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矿体整体呈柱状展布,受岩体就位空间控制,略向NW倾,向深部仍有较大延深,最大见矿厚度达269.10 m(仍未揭穿),预测结果与实地勘查资料基本一致,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洛宁县老里湾银矿的发现是崤山断隆东部地区重要的找矿成果。对老里湾银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构造条件是控矿的重要因素,矿体赋存在区内五条断裂带内的构造蚀变岩带中。矿化与岩浆岩分布有紧密联系,成矿元素沿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及断裂破碎带分布成矿,总体上在岩体上部形成不规则的矿化富集带。区内岩石蚀变强烈,由中心(断裂构造)向外(围岩)呈近于平行和对称分布的蚀变分带。结合区内化探异常成果,笔者认为矿区预测远景资源量有望新增为一个大型银矿和一个中型铅锌矿,且区域范围内具有继续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排山搂金矿是绿岩带韧性剪切带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具有2期3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通过对排山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发现: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是As,Ba,Sb;矿体晕指示元素是Pb,Au,Ag,Cu,Zn;尾晕指示元素是V,Bi,Mo,Co,Mn,Ti,W。结合地质-地球化学时空演化特点,建立了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模型,并总结出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和构造叠加晕标志。利用此构造叠加晕模型和地质-构造叠加晕标志成功地预测了排山楼金矿东西向矿体深部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9.
王勇 《现代矿业》2019,35(9):18-21
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哈布楚日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结果表明:①该矿床为小型斑岩-矽卡岩-热液型中低温铅锌银矿床;②矿体形成受构造影响显著,维纳河地区NE向构造带及NW、NE向脆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③矿床成矿时期为燕山期,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区内主要热源及物质来源,它们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多次侵入,与围岩红水泉组的长石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的“硅钙面”发生交代作用,富集成矿;④区内地球化学异常对矿体有良好的指示性,其中黄铁矿化、硅化、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家山褐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家山矿床位于鲁西沂源县境内,为小型褐铁矿矿床,矿区内矿体有似层状和脉状两种产状;矿体规模较小,厚度、品位变化较大;褐铁矿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块状、蜂窝状、粉粒状几种矿石较普遍。断裂构造和围岩对成矿、控矿具有重要的作用,似层状矿体以交代作用为主,脉状矿体以充填作用为主。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矿床;沿主断裂带走向及深部均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