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权益油气产量逐步增加,2017年原油权益产量1.48亿吨、天然气权益产量450亿立方米;陆上输油气管线和海上港口等基础设施逐渐成型,2017年我国净进口原油4.2亿吨,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进口份额的61.7%。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油气合作的2方面机遇,包括国内油气需求持续高位、油气体制改革不断加速等。总结了4方面的挑战,包括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大国利益关系格局变化,油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等。提出了4个合作建议,包括政府间积极构建能源合作平台,企业海外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中东、中亚和俄罗斯仍是我国油气重要的战略目标区,更加注重维护海上油气通道运输安全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形成国内生产、管道进口、LNG进口等天然气多元化供应格局。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 869亿m~3,进口量1 403亿m~3,表观消费量3 221亿m~3,供需基本平衡,对外依存度42.0%。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天然气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判断天然气消费量和产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203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6 000亿~6 500亿m~3,天然气产量3 000亿~3 500亿m~3。分析2035年我国天然气供给潜力,未来国内天然气产量仍主要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陆上含油气大盆地和海域,进口天然气仍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从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一是立足国内主要含油气大盆地,大力提升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二是持续深化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三是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3.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明的铀资源约占全球探明总量的1/3,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铀资源概况和相关政策,根据最新版红皮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在简述世界铀资源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从资源量、历史产量、勘探开发费用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铀资源概况,简析了合作前景。希望对我国相关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铀资源合理的合作开发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作基础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的范围包括亚洲、欧洲及非洲的65个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约占全球的34%和62%,GDP约占全球的28%,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开展能源资源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国家重大战略,本文着重从"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潜力、贸易量及线路、我国石油企业对外合作权益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国家油气资源潜力与合作前景,指明油气资源主要合作方向是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大型含油气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油气资源形势,提出相关合作建议:一是巩固和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二是扩大与中东国家油气合作的领域与规模;三是抓住机遇,力争在俄罗斯油气上游市场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引起区域经济结构包括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现阶段逐步完成油气产业从中东地区向中亚油气中心的倾斜、转移和布局调整,逐步调整和实现的中国油气对外合作战略,实现3.5亿t的海外份额油和采购油目标。加强在中亚等地区的陆路油气管网投入,推动能源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企业"走出去"与中亚诸国开展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建设炼油化工基地,技术研发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加强油气管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亚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强化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文化融合、司法认知等往来交流。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海外油气投资带来了诸多机遇,但风险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油气资源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建立了资源风险、政治与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环境风险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海外油气资源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了AHP-Fuzzy综合模型,对阿塞拜疆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在阿塞拜疆、伊朗、阿曼、埃及、印度尼西亚、越南、哈萨克斯坦、泰国进行油气投资属于高风险等级;在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进行油气投资属于中等风险;在俄罗斯、卡塔尔、科威特进行油气投资属于较低风险;在阿联酋、罗马尼亚进行油气投资属于低风险。提出对策建议: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国家,因地施策;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粗钢消费历史分析和人均粗钢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的"S"形规律,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照人口、人均GDP、城市化率等指标划分为四种类型,对各类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到2040年的粗钢需求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粗钢总需求量分别为4.9亿t、6.21亿t、7.66亿t、8.57亿t、8.52亿t。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将是未来沿线国家钢铁消费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2017年,矿业市场好转迹象明显,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降幅收窄,采矿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全球重要矿产品价格明显企稳回升。中国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5.9亿t标准煤,增长3.6%;消费总量44.9亿t标准煤,增长2.9%;能源自给率为80.0%。煤炭产量35.2亿t,进口2.7亿t;原油产量1.9亿t,进口4.2亿t,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铁矿石产量12.3亿t,进口10.7亿t;黄金产量426.1t,消费量1 089.0t。全球油气行业走出谷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部分矿产品过于依靠国际市场且进口集中度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矿产品需求将呈缓慢增长态势,矿产品价格将小幅上扬,矿业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好转,这将促进新一轮矿业企业的并购和资产再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深化煤炭国际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文章剖析了我国煤炭国际合作现状,明确了"一带一路"煤炭国际合作的重点沿线国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煤炭国际合作思路、目标和战略布局,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进国内外煤炭产业协同发展两方面提出对策,最后提出促进"一带一路"煤炭国际合作的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气进口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9年已达51%。"十一五"以来,我国规划布局并开工建设的中国哈原油管道、中国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已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西南陆上海上构筑起了四条进口大通道,形成了新的油气进口新格局。本文在较为详细论述这一格局的基础上,还对继续推进和建设油气进口格局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意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同比增长了31.0%。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回暖。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原油产量1.89亿吨,保持基本稳定;常规天然气产量1415亿立方米,同比小幅增长6.4%。油气进口持续攀升,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8%和43.2%,均创历史记录。油气勘查取得十多项重大突破。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国际油价波动、主要产油国能源政策走向等均对我国油气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主要保持在50~70美元/桶水平。2019年原油产量约1.9亿t,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500亿m3,页岩气产量超过150亿m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能源矿产非常丰富,且资源潜力大,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节点。近期,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爆发且不断升级,对欧洲及世界政治、经济、金融、军事、贸易、产业链供给链、能源供需格局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俄乌能源供应形势,深入剖析俄乌冲突的原因,探究对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中俄合作现状和合作前景,提出俄乌冲突的主要启示及政策建议。一是优化海外能源投资方向;二是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同俄罗斯在油气上游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已近20年,合作成果丰硕。在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亚国家对能源策略和油气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面临着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大国博弈和竞争激烈、合作思路需要调整等多重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要全面推进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能源综合发展,实现与中亚国家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为了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更好地开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产能合作,本文从投资环境、冶炼加工产业合作基础、市场需求前景以及地缘战略意义四个方面建立了三层冶炼加工产能合作优选评价指标。通过对各国各项指标对比赋值,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中的62个国家的评价结果,并将其分为最适宜投资国、较适宜投资国、一般投资国和谨慎投资国四类,以期为我国企业展开有利的产能合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需求旺盛,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3月4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建言,我国黄金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黄金产业发展迅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需求旺盛,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国家应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并将其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强黄金市场投融资和贸易合作,推动区域黄金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锡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一带一路"沿线拥有丰富的锡资源,储量接近全球总量的60%。虽然精炼锡消费总量超过全球的50%,成为世界的消费中心,但是"一带一路"沿线也是全球锡矿和精炼锡的生产中心,提供了全球近80%的锡资源,未来十年可以满足整个地区的锡消费需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锡矿和精炼锡生产国,也是最大的锡消费国,但是锡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国内锡资源保障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丰富的锡资源来满足我国需求,促进我国锡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发煤炭资源的优势两个方面论述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可为我国的煤炭工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实煤炭资源量共计4769亿t,占全球的53.49%;煤种多样,并蕴藏我国工业发展紧缺的优质焦煤。不同的经济走廊具有煤炭资源特点,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不尽相同,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构成及煤炭工业体系的特点,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提出高效、清洁地开发国外优质的煤炭资源,有效输出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工程服务与管理,通过内外一盘棋的统筹布局,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在国内外之间的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煤电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在合作主体、合作区域、合作方式等方面取得的突破,着重介绍了我国煤电企业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的先进技术和绿色产能,提出了应构建煤电企业"一带一路"合作绿色指标体系,从而为我国煤电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的重点地区,而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政治、经济的领头羊,油气、煤炭、铀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2021年,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8 588万t,出口量6 760万t。2022年初哈萨克斯坦国内局势动荡,内外因复杂,上调全国液化天然气价格仅为局势动荡的导火索。本文在剖析哈萨克斯坦局势动荡的内存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方向及建议。一是以中亚-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为重点,高质量持续推进天然气、铀、石油等能源矿产合作,重点加强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合作;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规划标准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大非能源领域合作;三是创新能源合作模式,加强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四是加强境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