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学会特殊材料与制品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及金属陶瓷学术委员会特殊材料学组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学会特殊材料学组于今年7月20日—23日在四川江油857厂联合召开了1988年全国粉末冶金特殊材料与制品学术会议。共70人参会。会议宣读了32篇论文。论文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内容新颖、丰富。有些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钢铁》1992,(1)
由冶金部科技司、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学会、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首届全国轧钢自动化学术会议,于1991年10月17~21日在湖南省大庸市科技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的77个单位15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8篇,其中75篇已收集在会前出版的《全国轧钢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中。会议同时还分发了《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庆祝建院十七周年学术报告论文集》、《工业计测系统入门》、《计算机集成制造》、《全国计算机控制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下册等资料。这次会议除分大小会宣读论文外,还专门组织召开了“轧钢自动化“八五”发展方向”的专题研讨会。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稀土学会主持的全国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地质、采矿、选矿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2月8~11日在江西赣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地质矿山选矿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稀土学会采矿选矿学术委员会、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赣南稀土(集团)协办。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论文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地质、采矿、选矿、分离提取等多专业。  相似文献   

4.
《钢铁》1986,(11)
冶金部轧钢情报网,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联合召开的冷轧窄带钢生产技术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2l~2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74个各有关单位的12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共交流了68篇论文,其中有19篇被大会评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机械工程学会首届工业炉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6月28日至30日在青岛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8人,其中有12个兄弟省市的代表1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5篇,其中大会宣读21篇,并分四个专题学组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会议由全国工业炉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工学院孟繁杰教授主持。会议传达了全国工业炉学会会议纪要和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对工业炉专业委员会今后工作的要求。会议是山东省工业炉学术活动的开端,是推动山东省工业炉学术活动和提高工业炉水平  相似文献   

6.
简讯     
全国冶金情报学会首届团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综合性学术会于1992年11月5~8日在上海宝钢召开。会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学会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探讨冶金情报改革思路,推动改革实践。会议交流论文52篇,评选了优秀论文、学会先进工作者和学会活动积极分子。参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属学会于1964年11月21日至12月1日在鞍山市召开了炼铁、烧结、炼焦联合学术年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大、中、小型企业、设计、研究、高等院校等单位,共计代表127人,列席代表130人,祖国边远地区的新疆、贵州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42篇,其中炼铁专业75篇,烧结专业43篇,炼焦专业24篇。在联组会议上宣读论文8篇。为了纪念中国著名冶金学家、全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工学院院长靳树梁同志逝世,首先宣读了他的遗著:“减少包头高炉风口烧坏的措施”。老工人工程师李国忠在会上宣读了“高炉冷却设备除垢试验”的论文,与会代表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一试验解决了国内外尚未解决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稀土催化学术交流会。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等31个单位共50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稀土学会、南京市化工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稀土催化方面的论文共43篇,其中有  相似文献   

9.
《稀土》1983,(1)
“全国稀土在玻璃陶瓷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5日—28日在山东淄博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筹备和主办,参加会议的有55个单位,63名代表、大会共收到了35篇论文和报告。其中玻璃21篇,陶瓷  相似文献   

10.
1986年8月18日至20日中国稀土学会火法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包头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工厂等45个单位,共78名代表。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27篇、译文8篇。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太平县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学术委员会召开了1989年全国 GaAs 及有关化合物会议和第一届全国 MOCVD 会议。会议由上海冶金所、上海有色金属学会、上海金属学会主办。来自全国科研、生产和教育等52个单位的2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以各种方式交流的论文多达240余篇。  相似文献   

12.
金属学会于1981年1月6日到12日在武汉钢铁公司召开了第一次电工钢专业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正式代表81人,列席代表57人,共计138人。金属学会副秘书长主之玺同志和一机部电工总局与冶金部钢铁司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大会宣读了11篇特约文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稀土》1981,(4)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铸造合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铸铁及其熔炼学组球铁、蠕铁专题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4至18日在山东蓬莱县召开。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兼稀土铸造合金专业委员会主任、铸造学会常务理事、一机部机械院副院长陶令恒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一机、农机、三机、五机、冶金、铁道、高等院校等系统代表共114人。会议收到应征论文共104篇,会上交流了62篇  相似文献   

14.
《钢铁》1989,(1)
由山西省金属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学会联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铁合金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23日至27日在山西省忻州地区铁合金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12人。冶金工业部、中国金属学会和山西省科协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山西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刘丕绩和铁合金学会理事长曾宪斌主持。大会收到论文46篇,宣读36篇,评选出8篇优秀论文。代表们对以下四方  相似文献   

15.
《钢铁》1991,(12)
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学会电炉设备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暨电炉设备学术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7~9日在上海铁合金厂召开。上海冶金局副局长余大顺、铁合金学会理事长曾宪斌、锰铁学会副主任委员田长荫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共收到22篇论文,13篇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涉及的面较广、较深。来自全国15个单位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与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联合组织的《平焰烧嘴技术交流会》于1991年11日5~8日在天津召开。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设计、科研、院校、工厂及机械工程学会等35个单位6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其中30篇在会议上进行了宣读。该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副理事长郭伯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理事长史竞主持,天津市机械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与金属陶瓷学术委员会下属的工艺装备学术委员会、铁基制品及材料学术委员会、减摩及机械零件学组和粉末制品学组于1988年12月9日到12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1988年全国粉末冶金烧结技术与装备学术会议”。有来自全国58个单位的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9篇,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会议就近几年来国内引进的一些粉末冶金专用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就引进设备的国产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就近年来国内粉末冶金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以及科技动态,人才交流等按排了信息发布会、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全国砷化镓及有关化合物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半导体学术委员会委托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主办。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国内53个单位的127名外,还邀请4名国外学者。会议收到论文135篇。会上共宣读119篇,其中以英文宣读的有15篇。这些论文涉及熔体生长、液相外延、气相外延和分子束外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金属学会热能与热工学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组织的“燃烧技术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在福建泉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58位论文作者及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有关燃烧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41篇,其中32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宣读和交流讨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理事长陈国邦同志,中国金属学会热能与热工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倪学梓同志出席会议并致开幕闷。会议由两会常务理事郭伯伟、张正国同志分别主持。  相似文献   

20.
由冶金管理现代化学会主办的全国冶金系统节约金属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4日至8日在湖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冶金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及专家38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大会交流论文25篇。冶金管理现代化学会秘书长柳克勋同志主持会议并做了总结发言。会议得到了湖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和湘潭钢铁公司的大力协助和支持,特致以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