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难浸铀矿石微生物浸铀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南方某硬岩难浸铀矿石分别开展了不同酸耗、矿浆液固比、不同初始铁浓度摇瓶搅拌浸出试验,考察铀浸出率(浓度)与酸浓度、菌液三价铁浓度、液固比和Eh之间的关系。最佳工艺参数为:酸化酸度30~60g/L、酸耗8%~15%、液固比(2.5~5.0)∶1、三价铁浓度5~7g/L。  相似文献   

2.
不同粒度柱浸浸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粒度(-10 mm、-8 mm、-6 mm)的矿石进行了柱浸试验,考察了筑堆粒度对浸出率、浸出周期及耗酸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应与该矿点堆浸工艺的最佳筑堆粒度为-8 mm。  相似文献   

3.
生物湿法冶金新技术应用于贫锰矿浸出回收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就浸锰微生物,生物浸出机制及其浸锰试验研究方面的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5.
以铜冶炼烟灰碱浸渣为原料,研究氨-硫酸铵体系的 pH 值、总氨浓度、氨铵摩尔比、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冶炼烟灰碱浸渣中铜锌浸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总氨浓度为 5 mol/L、pH 值为 10、氨铵摩尔比为 2:1、液固质量比为 5:1,浸出温度为 70 ℃,浸出时间为 60 min.此条件下铜和锌浸出率分别为 90.6 %和 92.4 %.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浸金     
《黄金》2014,(11)
<正>科廷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使用氨基酸-过氧化氢进行浸出金和铜的工艺。该工艺不但环保,而且成本低廉,它的出现可以在现有传统工艺以外为人们提供另一种选择。Jacques Eksteen教授指出,这项工艺的诞生可以使一些在西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工业开采价值的低品位铜金矿藏有了开发潜力。相比传统的氰化浸金和硫酸处理方法,氨基乙酸提金有着许多的优势。它会和金形成可溶的稳定络合物,且可以溶于水。另外,它并不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化学品,价格相对低廉,且对环境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浸矿     
微生物浸矿(Microbial leaching)又叫“细菌冶金”或“湿法冶金”,主要是指利用某些微生物(Microbe)或其代谢产物(Metabolite)如 H_2SO_4和 Fe_2(SO_4)_3等作溶剂,进行化学反应,溶浸矿石中的有用金属,这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矿石  相似文献   

8.
强化生物浸金剂的浸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柏全金  杨红霞  郑存江 《黄金》2002,23(1):38-41
以汞碾后的尾矿 (金品位为 2 7.0g/t)为试验样 ,在已研究成功的生物浸金制剂基础上 ,进行化学配合剂强化生物浸金剂的浸金性能研究。加入WH2 配合剂后使生物制剂用量从单独作用时的 70 %降为 1% (v/v) ;浸出时间由 72h缩短为 18h大大提高了浸金速度。在所选定的浸出条件下 ,该金矿样金的浸出率达到 93% ,而药剂总成本则降低了 80 %左右  相似文献   

9.
生物浸金     
生物氧化是一种间接作用过程 ,而生物浸金则是直接过程 ,其工艺过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氨基酸能够溶解金的机理而实现的。上世纪初 ,人们首次发现金与腐烂的植物混合时金会被溶解 ,到了 6 0年代法国人首次尝试利用细菌浸取红土矿物中的金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之后前苏联也证实了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氨基酸也能够溶解金。到目前为止 ,冶金专家已经对氨基酸、朊、肽、核素酸的浸金性能都进行较大范围的研究 ,该项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洁净 ,它避免了氰化物剧毒和其他化学制剂对环境的污染 ,是人们寻求新型浸金剂的主要方向之一生物浸金…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氧压碱浸工艺处理氨浸钼渣,在浸出温度180℃、时间2 h、氧分压200 kPa、液固比2∶1、纯碱量为化学反应理论量的2.5倍时钼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本工艺具有钼浸出率高、对环境友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9,28(4):217-217
硫酸生产中的废催化剂(主要含3.5%V,0.63%Ni,7.9%Fe和9.64%Si)可以作为钒和镍的二次资源。A.Ognyanova等研究了用2种不同浸出体系(碱浸和酸浸)提取这些金属。为了确定焙烧温度、浸出温度、浸出剂(H2SO4或NaOH)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及过氧化氢的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对试验进行了统计学设计及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2.
混合铜矿的常压氨浸与高压氨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伟 《湿法冶金》2001,20(2):76-78
对新疆某地的混合铜矿进行了常压氨浸和高氧压氨浸工艺研究,详细考察了NH3*H2O浓度、铵盐用量、氧化剂用量、氧压、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有氧化剂存在条件下,铜浸出率仅达到74.56%,而在高氧压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3.
14.
氰化浸金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助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过氧化物在氰化浸金工艺中的应用、作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过氧化物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提高氰化浸金的速率,降低氰化物的耗量。  相似文献   

15.
董岁明  姚坡  李绍卿 《黄金》2006,27(3):35-37
进行了某富硫高砷金精矿加添加剂CL硫脲浸金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CL可以改善硫脲浸金过程,降低浸出所需的硫脲浓度,提高金浸出率,可使该金精矿的金浸出率达到89%以上。试验还探讨了浸出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添加剂CL对浸金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法对国内某难浸金矿进行了直接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NaClO浓度、NaCl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浸金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F、SEM和EDS能谱等测试对金精矿与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简要分析了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精矿中的金在pH<8、电位>900 mV的条件下,能够被浸出并形成稳定配合物存在于溶液中,最佳实验条件为[NaCl]=50 g/L,[NaClO]=200 g/L,液固比=20∶1, 3 h后反应基本完成,金浸出率可达96.26%,脱硫率达98%以上。与传统氰化法相比,次氯酸盐法具有流程短、污染小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焙烧—碱浸工艺提取某废旧高温合金酸浸渣中的钨。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氢氧化钠浓度、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等对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工艺条件下,钨浸出率可达98%以上: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60min、氢氧化钠浓度160g/L、浸出温度85℃、液固比3、浸出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8.
耐高矿化度浸矿菌的驯化及浸铀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721铀矿石样中分离出的一株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s ferrooxidans)与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混合菌株,经不同条件的驯化及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可在高矿化度(M>50g/L)、低pH(pH=1.4)的铀矿石酸化液中良好生长。实验室槽浸实验表明,这一混合菌株对低pH、高矿化度的浸出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仅用7天时间,渣计浸出率达90.06%,浸出过程中未出现铁损失。  相似文献   

19.
直接酸浸与焙烧酸浸钒萃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石煤矿采用直接酸浸和焙烧酸浸处理,并考察不同浸出过程中氟化物加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石煤适宜采用含氟化物作用的直接酸浸-萃取工艺,钒浸出率可达92.39%,预处理钒损失率为1.12%,每吨V2O5的CaO耗量为6.38t,钒萃取过程正常且三级萃取率达到98.05%。不同浸出工艺及是否加入氟化物对钒萃取过程有较大的影响:无氟化物加入的直接酸浸使石煤原矿中的有机物引入酸浸液,形成界面膜而导致乳化现象产生;空白焙烧可消除有机物的影响,但由于酸浸溶液中的杂质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可能导致乳化现象;氟在溶液中以[AlF5]2-和[SiF6]2-形式存在,可阻止含硅胶体和细微颗粒以及界面膜的生成,有利于萃取正常进行,但当溶液中杂质元素含量过高时,仍可能产生乳化。  相似文献   

20.
细菌氧化—炭浸法处理含砷难浸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崇阳金矿因金呈细粒或微细粒包裹在硫化物中,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7~8%;经浮选富集除去大部分碳酸盐、石英和粘土矿物后,碳、硫混合精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也很低,仅为20%;而经细菌氧化预处理后再氰化,金浸出率则明显提高。细菌氧化过程中,随氧化时间延长,金浸出率升高,氧化至5d时,砷已基本氧化完全。细菌氧化过程中,砷黄铁矿的氧化程度直接影响金的浸出:砷氧化率越高,越有利于金的浸出。炭浸可有效解决矿物对已溶金的吸附。细菌氧化炭浸法可使崇阳金矿金浸出率从细菌氧化氰化时的70%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