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含砷氰化尾渣经过破氰处理后,再进行固砷。考察了硫酸亚铁用量、反应时间及矿浆初始pH对固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固砷条件为:每吨尾渣硫酸亚铁用量110kg、反应时间2h、矿浆初始pH=10。在此条件下,对得到的固砷渣进行了浸出毒性试验,浸出液中总砷含量0.32mg/L,小于2.5mg/L的控制限值,可进入尾矿库处置。  相似文献   

2.
某黄金公司含氰尾矿中氰化物及重金属含量较高,采用因科法—亚铁盐联合工艺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试验参数为焦亚硫酸钠用量15 g/L,催化剂硫酸铜用量0. 125 g/L,气液比400∶1,反应pH值7. 5~8. 0,反应时间3 h,硫酸亚铁用量15. 0 g/L,处理后的含氰尾矿滤渣毒性浸出液中的总氰化合物和砷质量浓度均低于HJ 943—2018《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氰化尾渣除氰后滤渣毒性浸出液的总氰化合物浓度较高,无法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问题,采用亚硫酸氢钠-空气法处理氰化尾渣。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亚硫酸氢钠-空气法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NaHSO_3除氰最佳反应条件为NaHSO_3用量6.00 kg/t,初始pH值为9.5,五水硫酸铜用量300 mg/L,不曝气,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9℃。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闭路循环13次后,滤渣毒性浸出液总氰化合物浓度小于5 mg/L,满足规范中氰渣尾矿库处置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黄金矿山企业氰化尾渣特点,采用因科法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试验研究。试验对焦亚硫酸钠用量、反应时间、pH、气液比、矿浆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后的滤渣毒性浸出液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降至0.191 mg/L,氰化物去除率高达98.5%,满足HJ 943—2018 《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中氰渣尾矿库处置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黄金生产企业含砷氰化尾矿污染特征,开展了搅拌洗涤法、臭氧氧化法、酸化溶砷法、铁盐固砷法等多种无害化方法联合处理试验研究,旨在将该含砷氰化尾矿处理至满足氰渣规范回填利用污染控制要求。结果表明:该含砷氰化尾矿回填利用污染控制技术工艺为压滤调浆搅拌洗涤+臭氧氧化+酸化溶砷+铁盐固砷,最佳参数为原矿浆压滤后加水调浆,矿浆浓度40%,臭氧投加量0.66 g/L,酸化溶砷pH值3、曝气量0.1 m3/h、反应时间2 h,铁盐固砷七水合硫酸亚铁投加量20.0 g/L、反应时间1 h。研究结果为该黄金生产企业含砷氰化尾矿回填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降向正  杨永荣  张微  王广立  王莹 《黄金》2021,42(1):84-87
针对某黄金矿山氰化尾渣开展酸化降氰试验研究,并对浓硫酸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给出推荐工艺,即氰化尾渣调浆—酸化降氰—压滤工艺。在浓硫酸用量10 mL/L,反应时间1.0 h条件下,无害化处理后的氰渣达到HJ 943—2018《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尾矿库处置标准要求,药剂成本约为11.00元/t氰渣。研究结果为该黄金矿山氰化尾渣无害化治理的工业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硫酸铜结晶母液含砷、含镍、高酸的特点,根据正交试验法,采用pH调控法依次进行中和、沉铜、沉镍工业试验,探究了反应时间和终点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碱调控母液pH能有效回收铜、砷、镍元素。中和反应最佳参数为:终点pH=2.5~3.0、反应时间1.5 h、反应自然升温,能够以铜砷渣形式回收98%以上的砷,并与镍成功分离;沉铜反应终点pH=6.0~6.5、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80~90 ℃,能实现铜沉淀率>93%;沉镍反应终点pH=10.0~10.5、反应时间2.0 h,在室温下压滤,镍沉淀率>98%。母液经处理后得到的沉镍后液含铜<50 mg/L,含砷<5 mg/L,含镍<100 mg/L,母液得到有效处理,实现铜回收率>96%,砷回收率>98%,镍回收率>84%。  相似文献   

8.
针对贵州某黄金生产企业氰化尾矿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工艺要求,采用加压水解法对氰化尾矿进行综合治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试验参数为压力1. 0 MPa、初始温度170℃、反应时间2. 0 h,氰化尾矿pH对氰化物去除效果无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总氰化合物去除率高达99. 9%,处理后的滤渣(含水率约为45%)毒性浸出液中的总氰化合物满足HJ 943—2018 《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规范》尾矿库处置要求,且处理后的回水对企业选矿指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外某金矿金精矿浸出过程产生的含氰废水采用七水合硫酸亚铁法处理后可直接返回浮选生产,对浮选指标影响小。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即七水合硫酸亚铁调节废水pH值至5.5~6.5,用量1.5~1.7 kg/m~3,充气搅拌处理6 h,处理后溶液中无游离CN~-。处理后溶液回水返回浮选闭路试验获得金精矿金品位16.04 g/t、金回收率96.64%,浮选指标与清水浮选闭路试验指标相近。处理后溶液利用焦亚硫酸钠去除总氰化物,焦亚硫酸钠加入量0.5~1.5 kg/m~3,石灰调节pH值7~9,充气搅拌处理6 h,试验可将总氰化物质量浓度降至0.3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金矿山尾矿库氰渣淋溶的低质量浓度含氰废水,采用OOT/OCT—BAF联合工艺进行处理。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总氰化合物为64.45 mg/L、硫氰酸盐为22.74 mg/L、COD为76.58 mg/L、铜为72.48 mg/L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250 mg/L、臭氧投加量分流比为2∶1、BAF的废水停留时间为20 min、气水比为3∶1时,出水总氰化合物为0.02 mg/L、硫氰酸盐完全去除、COD为5.43 mg/L、铜为0.32 mg/L、氨氮为0.79 mg/L,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  相似文献   

11.
杨义  邱陆明  刘海霞  刘金凤 《黄金》2020,41(4):75-78
根据某金精矿冶炼厂氰化尾矿浆中氰化物质量浓度较高的特点,开展综合处理试验研究。采用3R-O法、Colt’s法和臭氧氧化法组合工艺回收处理氰化尾矿浆中的氰化物和SCN^-,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氰化尾矿浆中的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降至2. 86 mg/L,去除率达99. 82%,SCN^-质量浓度降至2. 04 mg/L,去除率达99. 95%,压滤液可回用到氰化浸出工艺;处理后的氰渣达到了HJ 943-2018 《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尾矿库处置标准要求,可实现尾矿库堆存。该研究为氰化尾矿浆无害化处理工程化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黄金生产企业含氰尾矿进行水洗试验研究,分析尾矿中氰化物的分布状况和存在形态,考察液矿比、洗脱次数、搅拌速度、洗脱时间、pH等对氰化物洗脱率的影响,并采用长春黄金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含氰尾矿洗涤药剂CHXT01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氰尾矿中氰化物的药洗效果比水洗好;在液矿比3∶1、搅拌速度800 r/min、药剂投加量0.2 g/L、洗脱时间0.5 h、洗脱1次条件下,可将含氰尾矿洗脱至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液矿比5∶1、搅拌速度800 r/min、药剂投加量0.2 g/L、洗脱时间0.5 h、洗脱2次条件下,可将含氰尾矿洗脱至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试验可为黄金生产企业含氰尾矿的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费运良  兰馨辉  高飞翔  王莹  刘强 《黄金》2020,41(1):78-81
针对某黄金矿山低浓度含氰废水开展氰化物去除试验研究,分别考察过氧化氢氧化法、亚铁盐沉淀法、因科法和生物氧化液法处理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将总氰化合物处理至0. 5 mg/L以下,其中生物氧化液法不产生药剂成本,亚铁盐沉淀法药剂成本仅为0. 10元/m^3。从工艺可行性方面考虑,生物氧化液法需要控制溶液pH值为6,不易实现,推荐采用亚铁盐沉淀法。生物氧化液法为矿山企业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五龙金矿含氰尾矿浆充填前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阳  陈熙 《黄金》2008,29(10)
通过对五龙金矿含氰尾矿浆的直接处理发现,当尾矿浆中氰化物质量浓度在250~300mg/L时,要使尾矿浆中氰化物质量浓度达到最终充填要求的1mg/L,其最佳处理条件:次氯酸钙加入量为8.50kg/t尾矿浆,搅拌时间为5min,搅拌速度为300r/min,pH值为9;搅拌后,静置25min,测定氰化物质量浓度。经计算表明,直接对尾矿浆进行处理的成本较高,所以研究了在处理前加入洗涤步骤。试验考察了不同洗涤用水量和加药量,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最终洗涤水量为250kg/t尾矿浆,加药量为0.29kg/t尾矿浆。这样,使含氰尾矿浆处理成本从直接处理的45.9元/t尾矿浆降至2.19元/t尾矿浆。  相似文献   

15.
氰化尾渣提金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选矿厂高硫高砷难处理金矿石经两段焙烧—氰化浸金后产生的尾渣,根据其性质分析,采用硫酸浸铁—硫脲浸金工艺进行提金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优浸铁条件下,即浓硫酸用量45 m L、温度80℃、时间4 h、液固比4∶1,产出的浸铁渣再进行硫脲浸金,铁和金的浸出率分别达到60.37%和63.44%;这表明采用该工艺可有效地从该氰化尾渣中浸出回收金。  相似文献   

16.
张世镖 《黄金》2020,41(4):71-74
某黄金矿山生物氧化-氰化炭浸工艺产生的氰化尾渣中金品位较高,为2. 40~3. 60 g/t。试验考察了焙烧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回收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0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120 min,获得的焙砂在氧化钙用量15 kg/t、矿浆浓度33%、氰化钠用量1. 0 kg/t、浸出时间24 h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浸渣产率为88. 80%,金浸出率在94. 92%以上;采用焙烧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回收氰化尾渣中的金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氰化尾渣中金的回收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因科法+臭氧氧化法和因科法-臭氧氧化法2种工艺对某黄金矿山尾矿库淋溶液进行处理试验。通过对p H、氧化剂投加量的考察以及对各污染物指标处理效果分析表明,2种工艺试验效果基本无差别。综合考虑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确定因科法-臭氧氧化法为处理某黄金矿山尾矿库淋溶液的最佳工艺。最佳试验条件下,总氰化合物和硫氰酸盐去除率均超过99%,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低于0.5 mg/L,COD可稳定低于5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