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也用于人工填土较厚的地基,通过探讨解决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阐述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的机理,对解决软土地基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新跃 《工程质量》2003,(1):13-15,5
水泥土搅拌桩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地基处理形式,本文通过100余根水泥土搅拌桩的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论述了软土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初步探讨水泥土搅拌桩承载力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外壳施工完成后插入预制混凝土芯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桩。现有研究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机理讨论很少。为完善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依托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埋设传感元件,借助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地基加固效果要优于同直径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芯的插入,有效增大了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竖向抗压强度;混凝土芯与水泥土搅拌桩外壳之间能有效传递剪应力,且水泥土搅拌桩外壳的大表面积保证了桩土间不会发生剪切破坏;相同的上部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要大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有一定的挤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志明  付炜  李鹏 《市政技术》2013,31(1):98-10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结合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和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两项创新技术的新型水泥土搅拌桩。介绍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优点与设计,并对其在杭州某城市次干路箱涵涵底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实践证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简便易行,成桩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5.
卢源泉 《福建建材》2008,(1):44-46,48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经济、施工方便的地基处理方法。指出水泥土搅拌桩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总结了水泥土搅拌桩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以使工程实践中的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水泥土搅拌桩是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搅拌在一起的一种加固地基方法,近年来在许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通过实例介绍了拱形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及计算,并简单介绍了拱形水泥土搅拌桩应用后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组合桩荷载传递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0 前  言目前,在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中,正在推广和使用水泥土组合桩。水泥土组合桩又称作“劲性搅拌桩”[1] ,是将小直径刚性芯桩压入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内,或在水泥土桩体内成孔并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形成由刚性芯桩外包水泥土形成的组合桩体结构,芯桩与水泥土共同工作承受上部荷载。水泥土组合桩可用作桩基础或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目前在工程中主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在天津市的部分工程中采用沉管工艺或利用螺旋钻成孔制作芯桩,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应用前景广阔。大量现场单桩承载力对比试验[1,2 ] 表明,在水泥搅拌桩中插入足够截面和长度的预制刚性芯桩后,组合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将不  相似文献   

8.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地基处理新技术,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取芯、无侧限抗压试验,论证了一种新型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特点;并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分析了钉形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特点。结论表明,钉形搅拌桩成桩连续、桩身强度和均匀性较好,单桩承载力较高,且沉降很小。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应用,对广州南沙地区的软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处理软土层位于中间的多层软弱地基,开发了中间桩体直径扩大的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并通过现场试桩施工及检测,介绍了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原理、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桩身质量检测结果。现场试桩结果表明所提的变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是合适的,能形成中间截面扩大的新型搅拌桩。由于采用了双向搅拌工艺,保证了水泥掺量,提高了搅拌均匀性,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大大高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变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研发丰富了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弱地基的形式,能经济、有效地对中间软土层的多层地基进行针对性地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泥搅拌咬合桩的施工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立交桥引道地基处理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与水泥土搅拌咬合桩共同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提出了仅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会造成地基承载力不均及地基整体性差的问题,由此立交桥桥头跳车问题便不能解决。指出水泥土搅拌咬合桩是处理软土引道地基和解决桥头跳车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昆  谭云飞  杨国海 《特种结构》2009,26(2):19-23,27
劲性搅拌桩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复合桩,桩体由水泥土环桩内包钢筋混凝土芯桩组成。这种桩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质量稳定可靠和无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桩。在承载力机理和理论研究方面,针对劲性搅拌桩整体承载力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关于不同长度的芯桩对劲性搅拌桩整体受力性能及土体的应力应变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以现有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借助MIDAS/GTS有限元分析工具对不同芯桩长度的劲性搅拌桩进行的拟合计算;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芯桩长度的合理取值,为劲性搅拌桩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泥土组合桩是一种新桩型,它是在水泥搅拌桩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桩体由两部分构成,目前国内外对芯桩与外包水泥土之间的荷载传递以及桩体本身的破坏机理尚缺乏研究。文章以现有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对水泥土组合桩进行拟合计算,对组合桩荷载传递规律及芯桩与水泥土环桩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工作特性进行数值分析,以达到对该新桩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路堤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新型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搅拌桩,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钉形搅拌桩的扩大头作用,钉形搅拌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高于常规搅拌桩,而相同深度加固区上部的桩身负摩阻力小于常规搅拌桩;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区上部的土体附加应力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与常规搅拌桩相比,钉形搅拌桩不仅能有效减小复合地基地表桩、土沉降、坡角侧向位移,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桩土差异沉降,防止发生桩顶向上刺入破坏,不需在顶部设置加筋及垫层。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山西建筑》2008,34(17):126-127
阐述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结合成都地铁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应用,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承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达到了设计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玉华  项明荣 《山西建筑》2009,35(7):112-113
讲述了水泥搅拌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处理效果的检测以及经济评价,说明了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论述了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以推广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金龙 《山西建筑》2009,35(28):91-92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水泥土搅拌桩在基坑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及作用,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推广水泥土搅拌桩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部分工程搅拌桩体试验,对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于水泥搅拌桩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与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只要搅拌桩体均匀、现场桩头处理得当、击振方法合理,利用反射波法检测水泥搅拌桩的桩身完整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水泥土搅拌桩及其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侯天顺 《建筑科学》2008,24(5):88-90
在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水泥的水解水化、离子交换、硬凝反应、碳酸化作用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其加固机理,分析了水泥土的基本特性与水泥改良软土的优缺点。然后,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详细论证了该项技术可以大大改善土体强度、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抑制软基侧向变形,使整体沉降与差异沉降大为减小,从而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小波变换在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某高速公路江苏段软土地基处理水泥土搅拌桩的反射波检测曲线,基于MATLAB平台编制程序选取最优小波基进行小波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反射波法在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中的适用性。在对桩体进行小波分析的同时,选取部分典型桩体进行现场钻孔取芯,钻孔取芯情况与实测曲线分析结果较为吻合,从而证明了小波变换在确定水泥土搅拌桩桩底和桩身缺陷时具有较大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余平  吴燕 《山西建筑》2014,(27):62-64
以南京某基坑工程为例,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水加两层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方案对基坑进行了设计施工,并对比分析了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结果,证明了所采取的支护形式的有效性,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