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植被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西径流实验站的产汇流特性分析,得出由于森林植被的急剧减少而引起的流域产汇流特性变化,论述了森林植补对涵蓄水源以及径流的调节作用,要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水库生态调度方案进行合理评价并选优,本文采用变化范围(RVA)法,对燕山水库下游官寨水文站1954—2000年日均流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所得32个水文改变指标(IHA)变化范围确定了环境流量范围。结合目前常用几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提出9种生态流量方案,建立生态调度模型,模拟日放水过程。根据模拟日调度流量结果计算各指标的水文改变度,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使社会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均衡优化的综合效益最优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3.
利用区域30 m×30 m DEM,Arc GIS软件的Hydrology模块对唐城变电站所在流域进行水系提取,子流域划分,然后分析计算流域面积、河长与河道纵比降,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基于DEM提取的流域面积、河长、坡度与手绘1∶50000地形图得到的流域参数,误差均不超过5%,并可以通过调整相应的河流阈值减少误差,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广泛应用;应用空间分析工具,利用站址处实测等高线和100年一遇洪水位对变电站站址所在区域进行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深度的分析,可直观反映站址所在范围内淹没程度,对站址水文条件的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流域车陂涌为例,结合研究区快速城市化的特点构建了城市暴雨洪涝模型,模拟和预测了城市化过程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暴雨管理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适应性较好。2)研究区1980年代初、2015年及2050年(预测)的城市用地占比分别为15.07%、47.64%及54.29%。在1980—2015年的新增的城市用地里,耕地转化面积占比最大,达到了86.49%。3)城市化后三个典型河道断面的流量过程线呈单峰状,起伏较大,而1980年代初过程线相对比较平缓;城市化还使得断面洪峰流量大幅增加,峰现时间提前。在0.5年一遇设计降雨条件下,2015年和2050年的流域出口洪峰流量分别比城市化前增加了2.27和2.7倍。本研究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直接体现和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它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十分显著.本文利用SWAT模型定量解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蒸发、径流等水循环要素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2000年海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很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SWAT模型水循环模拟结果的影响也是很大.人类活动对于海河流域的影响总体上是流域蒸发量在增加、而地表与地下径流和土壤水量在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GB/T2423.22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电冰箱类产品温度变化试验条件的选取着重进行了探讨,并简单介绍了冰箱基于该标准的测试应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天气变化的可靠性评估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结果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可靠性评估的模型是所有问题研究的重点。文中建立了考虑两种天气状态时可靠性评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元件能否维修两种情况下可靠性指标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在这两种情况下计算可靠性原始参数的两组公式,对恶劣天气占不同比例时可靠性指标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可靠性指标受恶劣天气的影响极大。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文中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还可用于研究如温度、湿度、强度等类似的环境变化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分析,对电网规划和实际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场形与方法对静电处理种子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念科 《静电》1997,12(4):27-28
本文通过场形,极性,时间对静电处理种子的电效应分析,提出了不同场形,极性,时间与静电处理种子的生物效应和相关关系及探讨最佳处理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电力企业的电力商品价格决策,表现在对电力商品的初始定价,即电价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因市场因素变动的电价调整以及电价制定的原则和依据等有关电价的管理.深入讨论了电价调整与售电量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东电力》2013,(8):1728-1731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电力也呈现高消费的态势。由于不同的产业呈现不同的电力消费特点,因此,需要根据经济调整中的产业结构变化,开展相关电力规划。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上海1991—2010年间产业结构变化与电力消费开展格兰杰因果分析,并结合产业结构特点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典型LID措施水文效应及雨洪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内涝灾害及水污染问题。以天津市蓟州区某小区为研究区域,根据其规划方案,在透水铺装物理实验基础上,建立SWMM模型,模拟不同降雨事件中7种规划方案的径流控制效果,分析在一定区域内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代替雨水管网的可行性,以及单独布设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区和组合LID方案对径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植草沟等完成汇流是可行的,并且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LID措施能够削减径流总量、洪峰流量、积水量,延迟峰现时间,且控制效果在低重现期、短历时降雨时更为显著。其中,组合LID方案的控制效果最优;透水铺装和生物滞留区对洪峰流量的削减效果最显著;植草沟单独铺设时,雨洪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静态浮箱-LGR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法,于2010年7月、9月和11月对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库区9个典型采样点CO2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并就CO2排放通量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水库水体表现为CO2的"汇",吸收CO2最大的点分别位于两条支流及上游来水上。9月份水库水体表现为排放CO2。11月份水库水体各点均表现为较强的排放,其中1、2、3号点的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22.37 mmol/m2.d、123.96 mmol/m2.d、166.863 mmol/m2.d。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Kriging插值技术获取水库不同观测时段CO2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插值结果表明:7月份水布垭水库CO2排放通量空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库上游入口和典型支流的吸收最显著,坝前水体CO2吸收居中,而水库中部范围内水体对CO2吸收较差。9月份和11月份水布垭水库CO2排放通量空间分异相似,从水库上游到坝前,排放量依次增加,到坝前区域排放量达到最大。水库水体CO2排放通量与环境因素的响应研究表明,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含量、水体总有机碳含量3个因素是影响CO2排放通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含量与CO2排放通量之间呈典型的负相关关系,水体总有机碳与CO2排放通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pH值和透明度对于CO2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小。水库水体CO2排放通量还受到水库运行时间与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砾石对关中平原地区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产沙规律,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以关中塿土土质(无砾石)堆积体边坡为对照,研究1.0、1.5、2.0和2.5 mm?min-1雨强下10%、20%和30%砾石质量分数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产沙特征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①径流率、流速与砾石质量分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 > 0.05),与雨强显著相关(P < 0.05)。②1.0 ~ 2.5 mm?min-1雨强时,次降雨产沙量随砾石质量分数增加呈显著的幂函数形式减小;各砾石质量分数堆积体产沙量较土质堆积体分别减少17.1% ~ 67.5%、13.8% ~ 81.1%和25.5% ~ 92.0%。③雨强< 2.5 mm?min-1时,水沙累积曲线由极显著线性特征转变为极显著幂函数形式(P < 0.01)。结果可为关中地区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信息数据和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研制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SCS模型对王东沟流域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按照集水区自然分水线划分流域子单元,并提出了适合该流域产流计算的CN值表.结果表明,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与实测径流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精度在75%以上,说明模型在参数的确定上是较为合理的,可以应用于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为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进行生态水文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工程对宜昌来水来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50年以来的水文资料研究了长江宜昌站在三峡工程修建前的水沙变化趋势,预测三峡水库运用后,在2003—2012年以及2013年金沙江上建成金安桥、溪洛渡和向家坝三个大型水电站后宜昌的水沙变化趋势。根据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在三峡工程修建以前,宜昌年水量有轻微减小的趋势;而年沙量在1950—1987年以后有大幅度减小,至2003—2004年宜昌站(用三峡水库的入库沙量替代),减沙幅度已达到61.4%。本文根据三峡水库运行后的实测资料对长江科学院三峡水库淤积计算的水库排沙比资料进行了修正。采用1961—1970年十年系列的年水量,分析计算预测2003—2012年宜昌平均年沙量为1.02亿t。在金沙江上三个水电站建成后2013—2022年平均年沙量将减为0.534亿t。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对东江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东江流域1980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改进的SCS月水量平衡模型,以顺天、蓝塘、九州及岳城4个子流域逐月实测水文资料为输入,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并对各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980年以后,流域城镇化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大幅度减少,耕地有所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大;改进的SCS月水量平衡模型在东江4个子流域模拟效果总体较好;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东江4个子流域月均径流量、最大月径流量和汛期径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径流泥沙含量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径流泥沙的在线实时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径流泥沙监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无法实现远程无人监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4G的径流泥沙在线远程监测系统。现场设备实时采集的含沙量、降雨量、径流量等数据通过4G无线网络远程传送至云平台,实现对所采集数据的显示、存储、统计和分析,用户登录此平台即可实现对径流泥沙含量的远程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实现对径流泥沙的远程无人监测,对提高水土保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区间干支流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黄河中游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本文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水文情势突变指标及双累积曲线法对中游头道拐-花园口区间干流4个水文站及11条典型支流1957—2018年实测降雨、径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流站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显著性水平0.001),各站年径流发生两次突变,且都出现在1969年与1987年前后;区间11条支流多年径流深自1970s后显著减少,头道拐–龙门区间径流占整个中游区间径流的比例由2000年前的31%减至之后的23.5%,龙门断面以下区间占比则明显上升;人类活动对头道拐–龙门与龙门–潼关区间多年平均径流变化贡献率分别为62.68%和79.85%,坝库工程、引水灌溉及梯田林草等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是黄河中游径流锐减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完整的水循环过程出发,将基于水文非线性理论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和以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ADI)求解的地下水模型(GWM)相耦合,建立了一种分布式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随后将其应用到南水北调中线典型受水区白洋淀流域,分析现状和未来气候下,调水对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模型识别结果表明:(1)DTVGM-GWM可较合理地反映河道流量和潜水位变化过程,模拟的浅层地下水流场基本上反映了地下水流动的趋势和规律;(2)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大大缓解受水区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地下水压力;在现状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调水后,平原区潜水位普遍抬升,流域地下水开采量明显减少,地下水蓄量、潜水蒸发明显增加,且春、秋季增加较多;流域径流量会有一定的减少,且夏、秋季减少较多;(3)在本文假定的水源配置方式下,未来实际蒸散发、潜水补给在调水影响下略有增加,在全年和各季节的变化主要受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的实测资料,从荆江河段水位、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以及城陵矶水位变化等三方面阐述了荆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得到以下认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上荆江河段中、低流量下水位有一定程度下降,大流量下水位基本变化不大,而下荆江河段同流量下水位略有下降;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无明显变化趋势;城陵矶在干流同流量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小;但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将会导致荆江河段水位、荆江三口分流以及城陵矶水位在中枯水期发生一定的调整,并在此基本上预测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将基本维持现有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