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液压装载机机电液一体化节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液压装载机传统液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负荷传感控制和功率匹配微机控制的节能原理,指出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液压装载机节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机械》2007,34(10):I0005-I0005
穆格工业集团长期致力于运用机电、液压及电液混合技术制造高性能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其电液伺服技术开创了高精度控制的新时代,同时它也使穆格公司发展成为全世界设计与制造电液伺服元件和电液伺服系统以及后来的机电控制元件和机电控制系统的先驱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中国的工业车辆市场每年都以近30%的速度增长,这一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的叉车厂商,目前排名世界前十位的叉车品牌,几乎都可以在中国市场看到。如今的工程机械、大型设备等都已机电液一体化了,可以说现代工程机械都离不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所谓机电液一体化,它包含机器系统、液压系统、电子器件系统,在机电液一体化中,电气控制液压,液压控制机械,机械在运动中通过电气将信息反馈回来再控制液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这也是未来机械发展  相似文献   

4.
液压系统中,如何减少液压元件及液压回路,实现液压元件及液压回路的通用化、标准化、集成化是液压技术面临的问题之一。笔者在“电液集成块”的开发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用的标准回路。该回路不仅可以实现换向,而且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可用于各种液压系统。图1就是这种通用的标准换向调速回路。它是通过控制液桥的四个液管V_1、V_2、V_3、V_4来实现换向调速,电液管T_2、T_4分别直接控制液管V_1、V_3,电液管T_1、T_3分别控制液  相似文献   

5.
正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其流体传动与控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流体传动及电液控制、工程机械液压传动、工程机械电液控制、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节能技术、工程车辆机液复合传动技术、工程车辆机电液联合仿真、液压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及处理、国防应用技术等。为更好开展研究工作,以团队为基础,成立了吉林大学安防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6.
液压随动阀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概述液压执行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比较以后的误差信号控制液压放大元件 ,使其对液压执行器输出量不断调整 ,以求减少误差的系统称液压随动系统或液压伺服系统。根据反馈元件的性质 ,液压伺服系统常分为两类 ,反馈元件采用电气元件 ,液压放大元件采用电液转换装置 ,如电液伺服阀等 ,称电液伺服系统 ;反馈装置采用机械元件的液压控制系统就是机液控制系统 ,统称机液伺服系统 ,机液伺服机构等。2 工作原理机液伺服系统结构简单 ,抗污染能力强 ,工作可靠 ,广泛应用于飞机舵面控制 ,车辆转向控制 ,仿形机床及伺服变量泵等处。常见的机液伺服系…  相似文献   

7.
电液伺服阀具有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好的优点,在液压伺服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为了克服伺服阀的一系列缺点及机电液一体化的需要,国内外开展了用开关阀代替伺服阀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的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顾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液压技术的发展作了综合评述,它集众多学科于一体,具有显著的机电液一体化特征,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得液压技术在系统设计、控制、故障诊断、虚拟现实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最后对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指出关注环保性能;元件与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新材料的使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机电液集成智能控制、纯水液压元件及系统、液压元件噪声控制、微流控器件及系统、气动伺服控制、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及汽车、低比转速高扬程高速离心泵以及深海资源勘探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液比例阀的旋转平台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组成之一.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由于填补了传统开关式液压控制技术与伺服控制技术之间的空白,已成为该门技术中最富生命力的分支,把电液比例阀成功地应用到闭环控制的旋转平台回转定位液压系统中并应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改善它的性能,这对于改造传统工业中使用的开关控制阀和开环比例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发展和完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国际、国外液压标准化发展动向和行业现行标准水平国际标准化组织第131技术委员会(ISO/TC131)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在于元件可靠性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和测量技术等方面,并且已经或正在组织制订大量的试验方法标准。比如:有关液压泵、液压阀(包括电液伺服阀)的污染敏感度测定方法;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密封装置密封性能评定方法;系统和元件产生压力脉动值的测定和噪声的测定方法;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控技术和微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日益广泛,液压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促进液压与微机的结合,数字化液压元件的开发将成为八十年代液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国内外油泵的变量控制基本上是采用模拟量进行控制,如比较新颖的变量泵有负载敏感泵、电液伺服变量泵等。电液伺服阀加工精度要求高,造价贵,对油污染敏感,与微机结合需用数模转换装置,维护和修理复杂。本文介绍的数控泵克服了上述泵的不足之处,它是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易维修及便于与微机结合的新型变量泵。  相似文献   

13.
杭州精工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系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在杭州唯一液压元件定点制造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批量生产电液比例液压元件及油研、力士乐型三大类液压阀,尤其是电液比例阀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公司还专业为客户设计制造各类液压系统总成(液压站)及液压缸,产品质量经国家抽查为一等品。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浙江省先进技术企业公司的宗旨是“用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欢迎国内外客户光临.  相似文献   

14.
宁波华液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凭借强大的技术、管理实力,短短10年间,华液已成为中同电液控制专家和液压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动力元件及全面先进的电液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这里介绍几种将在PTC Asia 2004上展出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5.
工程机械多执行器电液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龙 《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30(1):40-43,46
液压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可实现单泵多执行器并联驱动,与微电子技术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集成是新型元件和系统的发展方向,研究节能的元件和系统集成方法是这一技术不断完善、保持优势的重要研究课题。首先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液压-机械控制多执行器系统原理,分析了他的不足。对由此发展的电液负载敏感控制技术做了分析,给出了流量匹配负载敏感多执行器控制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应用进出油口独立控制的工程机械回路原理及元件组成,给出了液压泵直接控制的泵控差动缸回路原理、这一技术用于液压挖掘机整机的回路原理,最后指出能量回收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将是工程机械电液技术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各业都受到了较大益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开创给重工业大型工程机械等带来了新的曙光,机电液一体化使大型设备的运作效率大幅度增长。主要原理是利用电气控制液压、液压控制机械,并且在设备运作过程中,利用电气作为媒介,将数据信息进行反馈。通过这种方法,使设备可以长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机电液一体化目前在精密机床、大型工程机械等方面均有着良好成果。目前大型平板车是最为常见的运输货车,以下将从结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这三个方面对于基于机电液一体化的大型平板车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院校液压实训室现有设备大部分以回路搭接训练类型为主,缺少与企业现场对接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综合液压设备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集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电液比例综合教学设备.设备所用元件均为企业现场实际使用的元件和叠加式连接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企业现场,满足了机电类专业学生液压气动课程、机电综合实训等课程专业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钱忠梅 《机电信息》2010,(12):37-39
从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着手,结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及其核心技术,从发动机微机控制系统、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防撞微机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器、ABS系统几个方面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电液执行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液执行器是一种智能型机、电、液一体化动力装置,文章对伺服阀控制式和电动机控制式两种电液执行器在结构、液压系统原理、控制方式、性能、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液控制单元是船用舵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舵机的性能.作者从实际工程需要出发设计并制造了微机控制测试系统,并直接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