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蓉  赵丽  康华西 《包装工程》2023,44(14):401-410
目的 对巴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文化要素模型。方法 以巴文化资源为研究基础,从设计出发将巴文化与文创融合,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分类中进行设计元素提取与转化。提出文创设计载体选择需遵循相似性、相关性、匹配性与融合性原则,基于此进行外部接触层、中间行为层、内部感知层的设计元素转译,并针对不同文化层级的特征提出静态、动态、动静结合的三维度设计表达方式,以此完成文创设计应用。结果 研究发现巴文化要素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地域文化特征提取和原始创新,同时运用文化结构层次更能有效驱动巴地文创产品创新发展,为地域文化相关设计活动提供借鉴。结论 在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语境下,文化模型构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高效实现文创设计从“文”到“创”的创新性转化,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国忠  林聪慧  陈美  韩丽伟  秦发伟  高鹤鸣  刘刚 《包装工程》2021,42(10):108-114, 123
目的 探究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的流程,让游客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全面体验地域文化独特魅力,提高游客的服务体验.方法 首先以诺曼情感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将地域文化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分解为三个层次,探究地域文化体验服务.不同服务要素的设计可分别利用对应的地域文化层次,从而找到设计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流程,即选取地域文化元素并将其分解为三个层次.然后进行地域文化体验隐性和显性服务要素设计,最后进行物品和环境要素设计.结论 提出了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流程.此流程所设计的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使游客能在本能层和行为层上对地域文化进行多角度体验,在反思层上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文化内涵,最终全方位了解地域文化,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并且用大同结艺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验证了此流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日用品设计的价值构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争强 《包装工程》2015,36(24):92-95
目的 日用品因其对人的重要效用而被设计制造, 旨在研究日用品设计的价值构成和表达方式。方法 以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层次作为设计分析的基础, 通过逻辑判断与案例分析的方法, 从日用品的感官性、 功用性、 道德性3个方面对日用产品的价值构成与表达方式进行解析。结论 日用品的设计过程是感官、 功用、 道德3种价值协调与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孙培贤  卜俊  周涛 《包装工程》2023,44(4):343-350
目的 对厦门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评价,选出代表性旅游文化元素,提炼出符合游客审美语义的设计因子及符号,用于指导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 首先,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厦门旅游文化资源结构,梳理出厦门旅游文化资源图谱;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图谱中各个层级因子权重,从多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资源中确定优势旅游文化资源类型;最后,基于游客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感官认知和审美语义,采用感性工学(KE)方法构建感性评价词汇与优势资源类型中各元素之间的评价矩阵,得到厦门优势旅游文化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并从中提取设计符号与文化内涵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设计。结论 基于AHP与KE评价的方法可以精准、有效地挖掘地域旅游文化资源,提炼出符合游客感官认知和审美语义的代表性旅游文化元素,从而明确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方向,使旅游纪念品设计满足用户的情感认知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钰  吴林青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21,42(22):138-147
目的 针对文创产业易出现的文化语意与设计脱节等现状,围绕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寻找基于地域文化的产品设计新思路,激发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潜能.方法 通过数据检索、用户感性认知、资源库构建的方式记录收集地域文化相关的资料,综合运用数据挖掘、符号学的方法,筛选出适用于列车造型设计的核心设计元素.针对设计元素进行方案设计,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方案进行验证评价.结果 通过以西安市地域文化为例的悬挂式单轨列车设计实践,验证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单轨列车造型设计方法在设计中的可行性.结论 基于地域文化的悬挂式单轨列车造型设计方法是基于地域文化设计的一种系统性方法,能够有效地为方案设计提供思路、激发设计创意,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健  钱皓  马东明  王瑞 《包装工程》2022,43(22):359-371
目的 以沧州八大碗为研究对象,以自热食品形式为切入点,探究沧州八大碗自热食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开拓区域特色美食传承新途径。方法 通过分析沧州地域文化,引出沧州八大碗发展现状,将新消费热点“自热食品形式”融入沧州八大碗并提出包装设计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情感三层次理论并搭建基于地域文化的情感化设计流程。同时,通过地域文化基因提取与自热产品市场分析提供设计基础,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具体指导沧州八大碗自热食品包装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使沧州八大碗自热食品包装设计从外到内都凸显沧州区域文化,充分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以此推动沧州八大碗的传承以及区域文化的传播,使之成为区域特色美食传承新方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沈琼  王淑敏  陈庆军  廖为 《包装工程》2022,43(16):385-391, 441
目的 以石库门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地域文化特征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的创新方法。方法 收集石库门样本图片,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样本。运用语义差异法获取石库门风格意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石库门设计因子的层次模型构建,从造型、色彩、材质3个方面进行设计因子的提取,搭建层次分析矩阵,计算设计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指导导视系统的设计。通过风格意象评价进行导视系统方案的筛选。结果 根据语义差异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取石库门地域文化的风格意象和设计因子,并将其应用于老码头创意园导视系统设计。结论 通过石库门风格意象和设计因子的提取方法,提升导视系统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性,既能为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动力,又能提升场所的文化气氛,为文化传承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8.
冯明兵 《包装工程》2023,44(4):351-357
目的 探究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列车涂装设计方法与理论。方法 对列车涂装设计概念,列车涂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地域文化符号的构成、罗兰.巴特文化符码理论、杨裕富设计文化符码说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列车涂装设计三层次结构模型、设计文化符码转换及应用思路;设计实验了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宁波市域列车涂装设计方案。结果 验证了设计文化符码三层次模型、设计文化符码转换及应用思路对地域文化符号在列车涂装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列车涂装设计中,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达地域文化内涵、塑造地域文化意象;通过设计文化符码三层次结构模型能够为列车涂装设计提供分析工具和设计方法,实现列车涂装的创意定位、意义传达和设计表现。  相似文献   

9.
杨熊炎  叶德辉 《包装工程》2021,42(10):251-259
目的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指引下,关注湘黔桂三省坡连片特困区整体贫困问题,以"设计+文化资源"方式探索三省坡侗族设计扶贫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方法 归纳三省坡侗族文化内涵,分析国内外设计扶贫案例,结合设计理论学、扶贫理论,采用设计思维介入的方式,整合地域资源,探索基于设计自组织理论的设计扶贫策略,开展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本土设计实践.结论 设计驱动创新可以成为扶贫活动的战略工具,利用设计的协同连接作用,关联融合产业、构建文化品牌和整合资源.引导在地居民参与乡村社区建设,提升三省坡地区村民的内生动力,获得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创新驱动力,提升品牌传播的可持续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以期为我国其他连片特困区的扶贫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李辉  何人可  肖狄虎 《包装工程》2016,37(18):86-91
目的 探索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方法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定义数字资源库的功能,建立基于设计的知识分类与本体语义模型,构建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框架;同时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方法。结论 通过对文化知识进行设计学的分类重构,构建了面向设计的数字资源库框架与流程,并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予以运用验证。作为一种数字化辅助设计资源,面向设计的地域文化数字资源库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设计师快速获取与复用地域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娟  陈香 《包装工程》2020,41(8):160-165
目的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地域性文化元素识别性特征较弱以及文创产品与用户、市场需求脱节等现状,围绕传统文化正确传承与产品设计创意创新2个重点,寻找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出路,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潜能。方法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3个维度对无锡博物院馆藏文化以及现有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提取地域特色文化符号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要素,提出一种符合地域性文化应用方式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即"提取语义—解剖语构—改善语用",以达成博物馆文创产品内容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计创新。以无锡博物院泥人"阿福阿喜"为例导出产品设计,为地方性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宏儒  郑林禄 《包装工程》2021,42(24):321-326, 332
目的 畲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依靠本民族的服饰纹样、日常用品的图形符号、民俗民歌等方式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很多畲族元素符号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探究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既是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与新时代接轨,促进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运用元素重构、图案再生等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内部解读和重组,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深入挖掘和梳理,借助相关美学理论和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将畲族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提出畲族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策略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4.
尚震  孙丽丽 《包装工程》2016,37(18):182-184
目的提高黑龙江地域品牌的文化底蕴,丰富其品牌内涵。方法着眼于包装视觉设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材料选择三个方面,论述黑龙江地域文化资源在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转化途径。结论设计应凸显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质,提升产品品牌文化内涵,促进黑龙江本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北方游牧民族设计文化流变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北方辽阔草原上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个朝代为背景,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为基础;以三朝的生活用品在继承吸收唐宋生活用品基础上取得的新成就为切入点,探究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应用于地区文化产业。方法从设计文化的发展观点,对辽金元时期手工艺品的总体面貌、时代特征、民族风格、造型艺术、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论找出由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创造出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的同一性,文化风格的一致性与民族风格的独特性,总结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设计文化的流变因素。  相似文献   

17.
解读原研哉日常用品展中的隐喻设计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莹  支晓琳  古芸旭 《包装工程》2017,38(24):241-244
目的解读原研哉日常用品展中的隐喻设计观,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新思路。方法追溯隐喻理论根源,挖掘日用品使用中细微的差异,结合原研哉的再设计展,从装饰性隐喻、功能性隐喻、文化性隐喻3个方面进行解析。结论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用性与重要性要求在设计中要充分调动人与日用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从隐喻的角度重新诠释日常生活用品,结合"再设计"理念,为日常生活用品设计提供探索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瑞果  林伟 《包装工程》2022,43(10):312-318
目的 研究传统文化基因赋能地域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思路,旨在提升文创产品的市场价值与文化品味,使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方法 分析现有文献的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探索和总结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的突破口。借用生物学中的遗传基因概念,以生物基因逆转录的过程类比地域文化基因的提取过程,将地域文化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4个类别,以此提出典型基因提炼重构、延伸内涵情境共鸣、文化融合创新应用及科技驱动文创升级4个设计思路,并以闽南地域文化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论 在满足用户及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地域文化基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谋求大众文化认同,以科技助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望所提出的设计思路能为同类地域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京津两地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后文简称文创)产品产业发展对比下,分析两地之间的文创发展差距和文化资源差异,挖掘京津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基因价值与应用方法,为两地科学化、系统化、优质化发展文创产品产业寻求理论根据和指导方法。通过文化基因理论对京津两地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剖析和例证,借助文化基因的分层和分类方法将可转化为文化创意开发的部分资源进行梳理和文化定位,建立文创转化和资源开发路径。从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的甄别应用出发,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结构,提高两地文创产品的质量,帮助京津两地文创产品产业明确文化基因层次,保护、传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