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原用柴油机双增压器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型柴油机高原试验存在的海拔2 500m以上最大转矩点喘振,海拔4 500m时标定点增压器超速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增压器的解决方案,采用GT-Power软件对新方案在不同海拔时的外特性进行了仿真预测,并与原机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所提出的双增压器的方案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原机存在的问题;发动机平原特性能够满足原机要求;在海拔4 500m时,1 300r/min最大转矩点转矩达到1 844N·m,比原机平原状态的试验值1 980N·m下降了6.8%。2 100r/min最大功率为248.5kW,比原机平原状态的试验值330kW下降了24.7%。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船用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低速性能,设计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利用一维热力学仿真软件对分别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及单级增压系统的同一发动机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小于1 200 r/min时,搭载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发动机性能明显提升,转速大于1 400 r/min时燃油经济性恶化;转速小于1 100 r/min时,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发动机,性能提升优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转速大于1 200 r/min时性能与单级增压系统发动机基本持平;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发动机相比,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发动机提升低速转矩的潜力更大;发动机转速小于1 000 r/min时,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相比,转矩储备增加9%~30%。  相似文献   

3.
分析对比了各种增压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向压气机后补气,即利用废气涡轮辅助增压系统(EAS系统)改善动力性的方法,并进行台架和整车试验验证。通过分析不同补气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得到影响动力性的主要参数是进气压力;补气后喘振趋势增加,合理控制补气速率可以避免喘振。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使发动机低速最大转矩提升率达50%,最大转矩转速向低速移动至900r/min(原机1 200r/min);补气后整车的起步、加速、爬坡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1.5L排量4缸汽油机排气歧管进行设计形式及加工工艺的改进,将原4-1式排气歧管改为类4-2-1式,加工工艺从铸造改为采用弯管式冲压焊接。ANSYS FLUENT计算结果表明:新设计排气歧管流速均匀系数达到0.910~0.935。GT-POWER性能模拟及发动机性能试验发现:新设计排气歧管对汽油机的扭矩特性,尤其是对驾驶性能尤为重要的低速扭矩区域改善明显,低速扭矩最高可提高5%,排气歧管质量减轻约40%。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涡轮增压器机械效率及发动机加速性能,分析原轴承系统和轻便轴承系统的旋转部件质量及转动惯量,试验研究原轴承系统和轻便轴承系统的机械效率及发动机加速性能。结果表明:与原轴承系统相比,增压器转速为60000-80000 r/min时,轻便轴承系统机械效率改善2.73%-8.08%;增压器转速为60000-140000 r/min时,轻便轴承系统润滑油流量减少37.44%-46.75%;发动机带载加速试验及发动机自由加速试验表明,轻便轴承系统加速时间分别减少7.7%和11.7%。因此,轻便轴承系统可以改善增压器低速段机械效率、发动机加速性能及低速扭矩,是增压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3 L汽油机原排气装置的干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维模型与模拟计算对比,发现原有的4合1的排气歧管结构方式降低发动机进气效率,将原有排气歧管结构方式由4合1改进为4组2合1,通过新旧两种方案的数值模拟计算和台架实验验证的对比,进行了转矩、功率、燃油消耗率的比较.结果表明,配有改进后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发动机功率有了提高,且其燃油消耗率曲线相对较平坦,低油耗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油耗和排放的限制要求越来越严,汽油发动机小型化发展的趋势越为明显,发动机小型化后对低端性能和瞬态性能要求更为苛刻,双流道增压器相比单流道增压器,可以明显的改善发动机低端性能同时改善发动机瞬态性能,本文首先对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进而运用一维热力学分析工具GT-Power建立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详细模型,分析双流道增压器对发动机稳态性能和瞬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流道涡轮增压器,发动机采用双流道涡轮增压器后低速扭矩提高13%,使得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最低转速范围进一步向低转速方向扩展,发动机在1 500 r/min外特性工况的瞬态性能提升18%,在2 000 r/min外特性工况的瞬态性能提升8%。  相似文献   

8.
CA6DE1-21K柴油机瞬态工况下的烟度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瞬态控制及测量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在瞬态工况下的烟度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恒转速变转矩瞬态工况中,在中低转速时,排气的烟度随着转矩变化率的增加而上升,这主要是由于涡轮增压器在低速时增压效果差及瞬时空燃比滞后所致.恒转矩变转速瞬态工况中,在中高负荷时,排气的烟度随着转速变化率的增加而上升,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转速变化率的增加,空燃比相对于燃油喷射滞后严重所致.  相似文献   

9.
排气歧管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工作热负荷大,且工作温度通常是循环交变的,极易发生失效。某增压发动机在进行800h循环耐久试验时,出现排气歧管1号螺栓断裂的故障。通过螺栓断裂部位及排气歧管螺栓孔的压痕判断为排气歧管受热变形后与1号螺栓产生挤压,导致1号螺栓受到排气歧管的剪切而断裂。本文通过对排气歧管的受热变形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歧管受热变形后对螺栓产生剪切作用的判断,从而提出加大螺栓孔直径,以增加螺栓与螺栓孔初始间隙的方案,该方案最终通过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13 L M100甲醇发动机增压器匹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基于发动机相关数据建立一维热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与仿真分析,针对发动机油耗率、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排温、喘振裕度等综合因素匹配出最优增压器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增压器方案1在转速为1 200 r/min时EGR率为20.5%,外特性最低油耗率可降至438 g/(kW·h),最大涡前排温为700 ℃,满足发动机性能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某船舶柴油机排气阀-阀座密封锥面应用同种堆焊材料,经长时间运行磨损轻微,并未发现明显的黏着磨损痕迹。通过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分析微区成分,探讨该排气阀-阀座匹配方案的磨损机理。研究表明:燃烧废气在排气阀密封锥面形成一层沉积膜,通过隔离密封面及固体润滑的方式降低摩擦副发生黏着磨损的倾向;在落座及燃烧压力的交变应力下,排气阀锥面堆焊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剥落,而排气阀座锥面堆焊层的磨损机理为抛光产生的缓慢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最佳烟囱形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振华 《节能技术》2001,19(5):12-13,19
本文通过对负压排气原理的讨论,提出了优化烟箩形状的问题。研究指出,有出口扩张段的烟囱比常规的锥形烟箩不仅消除了局部过剩静压,而且显著增加了烟囱抽力,从而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亚军 《柴油机》2021,43(3):58-60
针对某油船主推进柴油机排烟温度异常升高的故障,从引起柴油机排烟温度异常升高的可能因素着手进行排查.结果表明:排烟波纹管内衬套开裂脱落,堵塞排烟管是导致排烟温度异常升高的直接原因.指出:案例中的这个因素虽比较少见,但还是有迹可循;可为船舶柴油机的使用管理与维修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赵骞  顾灿松 《内燃机》2010,(6):5-8,11
以一台V型6缸汽油机为例,利用一维CFD发动机模拟软件GT—POWER建立了整体发动机模型(包括进排气系统),通过改变排气尾管直径、长度设计参数,研究了排气尾管长度、直径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气噪声的影响,并总结了如何适当选取尾管的长度、直径设计参数,以满足发动机性能和排气噪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陈利波 《节能》2007,26(8):25-27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选用二维物理模型作为计算的基础,计算了厨房在油烟罩横向中心截面上的空气流场,通过改变油烟释放速度,得出了相应的油烟控制规律,从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风幕式油烟罩设计,并分析了其油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废气再循环(EGR)在内燃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内燃机中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降低NOx的基本原理和NOx的生成途径与机理。指出了双燃料发动机中应用EGR的优点。简述了冷却废气再循环的原理及其国内此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饭店客房排风系统改造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业山 《节能技术》2003,21(3):38-38,41
本文提出了对饭店客房卫生间排风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案。将传统的单个排风扇排风方式改为集中排风系统。这种方法消除了客房内噪音,减少了维修工作量,节省了电能。为创建绿色饭店,提高饭店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克俭  何秀锦 《节能技术》2001,19(3):27-28,31
文章介绍了适用于炼钢化铁炉尾气余热锅炉的设计过程及制造中采取的 技术措施,以及使用情况。经使用证明锅炉设计合理,投资低,能源利用率高。采暖期内回收余热折合节燃标煤2429余吨,同时减少了燃煤排烟造成的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余热锅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燃气轮机是以高温燃气驱动透平做功的高效热力发动机。其燃料燃烧一旦失稳,将产生剧烈的燃烧 脉动,引发燃气轮机燃烧部 动,严重 造成燃烧部件损坏。排气温度作为燃气轮机运行主要监测参 ,所现 性 作为 燃气轮机燃料燃烧稳定与否的重要判断依据。通过结合燃气轮机实 运行案例 GE公司 低氮燃烧系统DLN 2. 6+排气温度及 的基本功能, 气温 度监测方法、排气热 故障诊断策略、排气温度分散度算法以及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套柴油机的排放试验系统,简要叙述了此系统的排放仪和部分流稀释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作为一种瞬态测量设备,它响应迅速,可满足不同的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