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铌钛复合微合金化处理对42CrMo钢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铌钛复合微合金化42CrMo钢组织得到细化;温度较低时,钢的冲击吸收能量及纤维断面率均得到明显提高,即铌钛复合微合金化能够改善钢的低温韧性.然而,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硫含量使得这种改善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了钛含量变化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铌钛微合金化钢中的贝氏休体积分数对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而Hall-Petch关系斜率减小。同时,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的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范泽熙  杨弋涛 《铸造》2021,(1):62-67
基于铌、钛元素的微合金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合金钢中,可望为重载车用钢零件性能提升提供助益.本文综述了铌、钛添加后在车用低合金钢中的存在形式、强化机理、析出规律及铸件的热处理工艺.铌钛元素在钢中主要以析出态的形式存在,沉淀强化是其主要强化方式.常用最终热处理以淬火加高温回火为主.最后,作者对重载车用铌钛微合金钢发展方向进...  相似文献   

4.
铌微合金化在特殊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铌微合金化机理及铌、钒、钛的基本特性,介绍了铌微合金化在结构钢、弹簧钢、模具钢和不锈钢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开发含铌微合金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良  黄斌  冯绍强  冯波  刘中林 《连铸》2009,(5):25-30
介绍了川威集团微合金化热轧中宽带钢的开发情况,论述了铌、钛微合金化钢冶炼、轧制的难点及技术措施。通过对微合金钢的研究,已较好地掌握了微合金钢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探索出铌、钛微合金化热轧中宽带钢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华钢铌铁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的工业试制情况,研究了钢筋的成分、微合金化工艺及性能,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铌微合金化HRB400钢筋控轧控冷工艺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主要介绍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用高速线材轧机及控轧控冷工艺生产铌微合金化HRB4 0 0钢筋的情况 ;同时对影响钢筋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指出采用铌微合金化、控轧控冷工艺完全能生产出高等级优质钢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Zr-4合金进行激光表面铌合金化、电子束表面铌合金化和铌离子注入,分析了表面铌合金化后锆合金表层的显微组织,并测定了表面合金化后锆合金在酸性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3种合金化方法可不同程度地提高Zr-4合金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铌离子注入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铌微合金化对轴承钢碳化物网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速条件下,含铌钢和不含铌钢中的碳化物网状级别差别不大;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碳化物网状级别小于1级;含铌轴承钢的珠光体团尺寸小,碳化物网状不连续分布。铌微合金化对碳化物网状的影响主要通过细化珠光体团和改变碳化物网状的形态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卫星 《上海金属》2010,(1):33-33
<正>马鞍山钢铁公司近年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了铌微合金钢的开发力度,铌微合金化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采用铌微合金化钢生产的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高强度H型钢桩、铁道车辆用H型钢和钢板、汽车大梁钢、高级别管线钢、高强度耐腐蚀钢筋、非调质冷镦钢线村待高附加  相似文献   

11.
铌微合金化和控冷工艺开发HRB500抗震钢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金相显微镜、闪光焊接及力学性能测试,对铌微合金化和控冷工艺开发的HRB500钢筋微合金析出强化效果、控冷细晶强化效果、显微组织、焊接性能及时效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钢中铌含量(质量分数)为0.027%~0.035%及合适的轧制温度,Nb(CN)析出量占总铌量的75.67%,析出强化效果明显;钢筋控冷后上冷床温度控制在670~700℃,细晶强化效果明显,抗震性能好;钢筋具有低应变时效性及良好的焊接性能;生产成本和钒氮微合金化工艺相比降低75元/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管线用铌微合金化钢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舜发 《上海金属》1998,20(6):10-16
阐述了利用铌微合金化技术生产高强韧性管线用钢板的工艺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钢的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达到细化晶粒及沉淀强化效果,导致钢的高强韧性。  相似文献   

13.
沈彬彬  郑艳 《物理测试》2019,37(4):12-13
利用 Gleeble-3800液压楔单元对加铌 HRB400进行圆柱体单向热压缩。通过试验得到应力 -应变曲线从而研究其热变形工艺参数的改变对 HRB400Nb的影响。研究不同热变形工艺参数对加铌微合金化的 HRB400的影响分析,为微合金化带肋钢筋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本研究用钢对温度和应变速率均较为敏感,在高应变速率下 HRB400Nb具有断续动态再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统流程的铌微合金化技术,结合EAFCSP流程的工艺特点,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化学相分析及热模拟实验研究等方法,分析了EAFCSP流程铌微合金钢混晶组织的形成原因。根据以上研究,调整了EAFCSP流程各生产工艺控制,成功解决铌微合金钢的混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未控轧控冷的轧制条件下,Q345E钢材终轧温度较高,铌推迟形变奥氏体再结晶的作用不明显。虽然铌/钒复合微合金化钢晶粒有一定程度的细化,由于微合金元素的沉淀强化及热轧态组织中贝氏体的出现,导致含铌微合金化钢低温韧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对Q345E钢化学成分进行控制,结合控轧控冷技术,并采取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使Q345E钢在保证高强度的基础上,-40 ℃低温冲击韧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回火对铌微合金化C-Mn钢的组织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碳低合金铌微合金化钢经轧制快速冷却后回火过程中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碳低合金铌微合金化钢回火时弥散强化随钢中Nb含量的升高而增强.当钢中Nb含量高于0.042%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在600℃回火2 h达到峰值.含0.023%Nb的钢在550℃回火时的抗拉强度达到最高值,而屈服强度在550℃和650℃回火时出现双峰值.低于600℃回火,全部试验钢中观察到回火贝氏体,700℃回火时,回火贝氏体消失,形成平衡组织.  相似文献   

17.
使用元素W、B、Y对Ti-45Al-8Nb合金进行了微合金化,研究了微合金化后高铌TiAl基合金在900℃静止空气中的断续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与Ti-45Al-8Nb合金相比,经过0.2B与0.1Y联合微合金化后合金的氧化增重小,氧化膜与基体的粘附性强,抗氧化性明显改善;经过0.2W与0.1Y微合金化后合金氧化增重明显,氧化膜容易脱落,合金抗氧化性下降;经过0.2B、0.2W、0.1Y联合微合金化后合金抗氧化性没有明显变化。对氧化膜进行的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联合添加B、Y促进了合金中的连续致密的Al2O3条带的形成,W、Y联合微合金化的合金中靠近基体处未形成连续的Al2O3条带,并且混合层中形成了较厚的低铌含量的TiO2层。W、B、Y联合微合金促进了混合层中富Al2O3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王晓香  李延丰 《钢管》2007,36(1):26-30
通过对低碳高铌不添加钼的Cr-Nb微合金钢高温轧制(HTP)、低碳Mo-Nb微合金化钢传统热机械轧制(TMCP)的两种钢板制管性能的对比分析,证实了采用HTP工艺技术生产的管线钢板完全能够制造出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要求的X80钢级直缝埋弧焊管,而且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提升管线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对铌钒钛复合微合金化EH40钢板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16Mn钢相比,EH40钢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升.采用H-800透射电镜对钢中第二相不同阶段的析出行为进行的研究表明钢中粗大析出相为TiN颗粒,Nb和V的碳氮化物在随后的控轧控冷阶段中析出,并对各阶段析出物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0Cr18Ni9不锈钢表面等离子铌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厚度为22μm均匀致密连续的渗铌合金层.采用图像分析仪、辉光放电光谱仪、XRD衍射仪对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厚度、成分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在合金化层中铌含量最高达52wt%,合金化层主要由铌的碳化物NbC、Nb6C5和金属间化合物Cr2Nb、Fe2Nb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