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内首个LEED金奖案例及其空调系统特点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晶  钱颖初 《建筑节能》2007,35(1):52-54
建设部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促进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借鉴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内首个获得LEED金奖认证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采用了多项环保策略。以空调系统为例,该项目使用了高效冷水机组、环保制冷剂、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排风全热回收等,有效降低整个建筑的能耗和运行费用达31%。相比较原有设计方案,绿色建筑新增投资的回收期仅为2.3年,故绿色建筑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2019年,USGBC发布了LEED住宅标准LEED v4.1 for Residential.从建筑建造各个成员在LEED住宅标识认证过程中参与工作的角度展开分析,对比同时段发布的GB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对国内LEED住宅项目认证中各个成员的工作以及采用的专业技术进行分析,总结2个绿色建筑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中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能条款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韩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SEED)节能指标的评价依据为韩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韩国《建筑能源效率认证标准》,结合这两项标准及中韩两国的能源特征,详细介绍了G-SEED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并将节能评价指标按照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综合利用四部分与我国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分值权重的对比分析,发现韩国居住建筑注重建筑与围护结构,公共建筑注重照明节能与能源追踪记录,而我国的节能评价指标则更注重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即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优化上,其权重甚至达韩国的2倍。  相似文献   

4.
正抓好建筑节能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为实现"美丽中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推广节能降耗的绿色建筑势在必行。本文将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标准、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AM标准,以及德国被动式建筑标准Passivhaus Standard,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宅)》  相似文献   

5.
介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科[2015]108号文)、《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美国的LEED认证细则中关于国内外绿色建筑电气部分的评价规定,并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要求和做法,认为美国LEED认证与我国绿建标准二者产生的背景和适用的国情不同,所以具体内容亦有所差异,并非熟优熟劣。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绿色建筑申请流程有利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与推广。比较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英国BREEAM、新加坡Green Mark,在申请流程的高效性、公正性、科学性等方面的差距,提出建立在线申请网站实现无纸化提交、建立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和绿色建筑共享网站、建立互动答疑平台、增设预评估和实地核查环节等建议,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申请流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政府推广的绿色建筑评估认证,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研发推广的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同时申请上述两个认证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青睐。该文基于绿标和LEED认证双认证案例的实践,分析双认证项目的技术应用特点,探索项目实现双认证的设计要点与难点,为其它项目实现一套技术两个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绿色建筑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远远不能适用于当前的发展需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不仅对于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容、方式、范围等做了修订,同时也明确地反映出了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论文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亮点和创新,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改进和不同,分析我国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中新建公共建筑部分的电气内容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了解两标准的差别,既能使我们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时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助于我们做好借鉴国外和符合国情的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中新建公共建筑部分的电气内容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了解两标准的差别,既能使我们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时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助于我们做好借鉴国外和符合国情的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中国绿色建筑标准,BREEAM,LEED,CASBEE,DGNB以及新加坡Green Mark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了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新加坡Green Mark国际中文版评价标准(1.0版)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划分以及申请与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对比,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绿色旋工相应技术要求与LEED及传统的文明施工的对比分析,认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而LEED个别技术指标要求更高:绿色施工比文明施工的要求更具体、更全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渐被业内及公众所熟悉。在简释LEED评价体系及其在国内认证现状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其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并从借鉴LEED的成功经验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节能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韩国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1)以及新加坡Green Mark评价标准体系(1.0版),对比了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分析其优缺点,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以及新标准修订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雁  王奕 《建筑知识》2014,(2):28-28,35
推行绿色住宅小区建设,提高建筑节能,对绿色建筑的推广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个方面分析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与美国LEED V4认证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组织机构、运行模式、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申报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认证体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悦  李红豫 《绿色建筑》2020,(1):19-22,26
世界各国对于绿色建筑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意识在各国建筑业不断提高,因此,对建筑信息模型建立和管理的相关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探讨BIM 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并基于 BIM 技术阐述我国 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 LEED V4 标准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修正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静  郭夏清 《南方建筑》2017,(5):104-108
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的V4版本在其2009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变化在于:简化标准体系,深化适用建筑类型和评价指标大类,延续评价定级和评价阶段,以完善的全寿命期理念来设置大类的分值与权重。通过比较LEED标准V4版本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的2014版本,可以为我国绿色建筑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来在标准体系覆盖、整合过程、评价阶段管理方面的优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谢崇实  黎昆  蒋超 《重庆建筑》2021,20(10):10-14
该文基于重庆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二星级要求的政策背景,以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 50-052—2020)和LEED v4 BD+C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标准技术条文的角度对绿色建筑二星级要求与LEED认证的得分协同进行研究,得出执行强制绿色建筑二星级要求下的大型公共建筑基本能达到LEED v4银级的技术水平的结论,并对LEED各大类得分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认证等级的可能途径.同时,结合政策与市场因素,对LEED认证体系在重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江  贺珉  朱华威 《浙江建筑》2006,23(10):71-7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实施,为建筑设计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部分,建筑师应将其作为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来考虑,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统筹安排积极贯彻实施。文章进一步分析提出了比较成熟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可供实际工程设计选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