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何运用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科学地指导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一直是森林防火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主要课题。森林燃烧过程中的三因素——可燃物类型、火环境和火源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林火行为及规律就是在诸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摸清诸因素内在联系,掌握林火行为及规律,并运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秦山北麓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此作一探讨。一、可燃物类型及燃烧性划分。森林在燃烧时,并不只是某一种可燃物的燃烧,而是可燃物的复合体的燃烧。依据地类、林分类型、波向、立地干湿情况、林木抚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林地腐殖质火阴燃温度变化特征。以南京栖霞区丁山的地表腐殖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将可燃物种类、可燃物燃烧深度、含水量、风速分别作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组实验对照,建立了初步的阴燃蔓延模型,得出相关实验数据。数据表明,枯立木阴燃温度最高能达到689 ℃;地表土阴燃燃烧深度越深,阴燃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发生在土层表面横向的阴燃火蔓延决定了阴燃林火的范围,此外,因为阴燃的地下燃烧特征,阴燃会在地下将可燃物烧净,而地表没有燃烧,从而呈现空洞特征;当含水率大于42.3%时,腐殖质复燃的可能性极低;通过对比观察结果,风速对阴燃的复燃影响最为显著,燃烧深度则影响阴燃时间和燃烧范围。相关研究为今后的森林消防工作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砂子粒径对流淌火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流淌火试验平台,试验研究砂子粒径和泄漏速率对流淌火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砂子流淌火有明显的燃烧阶段性特征,砂子粒径较粗时燃烧过程有蔓延阶段、收缩阶段、稳定阶段、维持阶段和熄灭阶段5个阶段,而砂子粒径较细时没有收缩阶段。稳定燃烧面积随着泄漏速率和砂子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但稳定燃烧速率随着砂子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泄漏速率流淌火的平均稳定线燃烧速率约为0.122 mm/s。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南省1990-2017 年的火灾数据和气象数据,应用SaTScan 9.4 进行林火空间聚集性分析,并通过ARMA 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2025 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结论表明:时间尺度上云南省林火次数随年份增加而逐渐减少,云南省林火主要集中在1-5 月;空间尺度上云南省森林火灾主要聚集在中部、西北部、西南部地区;ARMA 预测模型得出2020-2025 年云南省森林火灾多于2017 年火灾次数,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林火聚集性规律,为森林管理部门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变压器油的非稳态燃烧特性,搭建变压器油燃烧实验平台,开展不同油池直径的池火实验,系统分析油池直径对变压器油非稳态燃烧的影响,定性、定量研究不同油池直径对燃烧速率、火焰脉动频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器油池火燃烧过程可以划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其中充分发展阶段又可以根据燃烧速率的变化特征分为准稳态燃烧阶段和沸腾燃烧阶段。燃烧速率随油池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准稳态燃烧阶段中,火焰脉动频率与油池直径呈负相关,油池直径越大,火焰脉动频率越小。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萌生栓皮栎林的潜在火行为以及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森林防火紧要期内在云南森林自然中心的萌生栓皮栎林进行外业调查。通过设置样地,测量样地内栓皮栎林的高度、胸径等,采集地表可燃物进行室内燃烧试验,结合野外实际状态和实验室理化分析,测定含水率、载量、灰分含量,利用点燃性、剧烈性和消耗性等指标,研究了栓皮栎地表可燃物的三维燃烧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防火期紧要期,栓皮栎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为3.53%~5.04%,载量为0.44~0.69 kg/m2,灰分含量为12.3%~16.4%,引燃时间为(4.8±0.3) s,蔓延速率为(0.36±0.09) m/min,烧损率为(61.99±9.29)%。可见,栓皮栎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极低,点燃温度低,载量低,灰分含量较高,三维燃烧性表现较差;叶片很易燃,一旦有火源就容易被引燃,引发森林火灾。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萌生栓皮栎林地表潜在火行为相关特征,为更好预防森林火灾提供参考依据,为滇中地区的林火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拟合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木垛火在受限空间内的燃烧特性,着重总结了受限空间木垛火在不同阶段的燃烧特性及热释放速率的增长规律,并且讨论了热释放速率曲线的叠加问题,给出了热释放速率以一阶指数增长的数学关系,以及t2增长的火灾增长系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仓库火灾频发的现状,以仓库中货架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灾成因调查技术中实体火灾模拟技术,对仓库火灾中货架火进行研究。分析货架燃烧过程中蔓延规律、周围温度分布、对外热辐射以及火后痕迹,旨为总结货架火灾蔓延发展规律,找出火灾原因,使货架仓库火因认定的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和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流淌火与油池火燃烧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流淌火燃烧特性实验研究平台,采用93#汽油进行油池火与流淌火的对比燃烧实验,研究在不同斜面角度条件下流淌火与油池火灾在质量损失速率、火焰温度、火焰热辐射等特性参数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流淌火的火焰高度较低而且非对称分布,火焰波动较大,质量损失速率较小,温度较低,热辐射值较小.可为建立与完善流淌火燃烧理论模型和热辐射危害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大型油罐区消防安全设计及灭火救援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历过这样三个有关火的时期:最初,人类不知道怎样使用火,甚至未知火的存在;随后,人类拥有了火并用火来取暖和烘烤食物,但仍不懂如何自行取火;到了后来,人类才逐渐发明了掌握了一种或几种取火方法.相应地,在世界各地各民族社会当中流传的有关火的一系列神话传说必然也体现出无火时代、用火时代和取火时代三个不同阶段上的不同侧面的历史.关于无火时代.很多民族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都传说:远古时期,其始祖不会  相似文献   

11.
固体表面火蔓延广泛存在于建筑火灾中,其蔓延特性对于火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小尺度表面火蔓延实验,对常见固体材料水平表面火进行了蔓延特性分析,详细分析了预热阶段、热解阶段、燃烧阶段的相关特性,并对固体材料不同角度下表面火蔓延时的内部温度,表面火蔓延速度以及不同角度下的火焰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前,消防人员只能推测森林火源位置、火势移动快慢、林木和下层林丛燃烧速度,以及应在何处设置迎火来阻止灾情蔓延。一次错误的估计,可能将一场小型灌木林火误认为是毁灭性森林火灾,或出现相反的情况。火灾每年毁坏美国近 2400万亩森林,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美国政府还要花费数亿美元扑灭林火。美国消防部门正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参与森林火灾预警及扑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苏胜东 《中国消防》2010,(24):25-25
<正>广西钦州市钦北区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集体林地面积达1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林木蓄积量为250万立方米,有"绿色银行"的美誉。由于这里森林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林区又位于崇山峻岭间,交通极为不便,防火管理难度很大。为此,钦北区立足实际,在远离市区的林区建立了半专业的森林消防队,达到了"近水救近火"的效果,大大减少了火灾隐患。近日,位于贵台镇的八寨沟景区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森林防火训练。说  相似文献   

14.
摘 要:华南地区植被丰富,人类活动频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后果严重。为探究华南地区森林地表可燃物种类和燃料床特性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规律,给扑救森林火灾提供参考数据,通过实地采样与室内燃料床火蔓延速度测量实验,定量分析了森林地表可燃物火蔓延速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桉树叶燃料床在5种燃料床中蔓延速度最快,加上其在该地区的种植情况,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得到了桉树叶燃料床特性对火蔓延速度影响的规律,发现含水率开始增加阶段,蔓延速度衰减很少,含水率超过14%后,蔓延速度快速衰减,到18%后蔓延速度衰减再次减少;蔓延速度与厚度成幂函数关系,厚度增加使蔓延速度增加;堆积密度、宽度对火蔓延速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沪晓 《中国消防》2009,(3):49-49
依法治火历来被当政者高度重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围绕“依法治火”,都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法典,尽管那些时代的法律法规与当代消防法规相比有诸多的局限性,但是在不同时期指导和规范人们与火灾作斗争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丽娟 《河南消防》2003,(12):42-42
中国消防历史相当悠久。在火的发现和使用的漫长历史中,从头到尾贯穿着三个主题:火·天·人。而整个火和消防思想历史则是这三种因素的先后发展。我们可以将它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汉以前(无主体的天人合一)———董仲舒以后(客体压倒主体的天人合一)———近代以来(主体协调客体的新统一)。在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与利用火的时候,对于火只能崇拜,没有太多的办法。于是中华民族的消防理念的第一个形态———火,开始出现在这个历史时期,人们关于消防的理念没有得到分化,人们对火和火的管理主要是崇拜为主,大部分的人将火和火的管理完…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油池火在受限空间的燃烧特性。初步总结了受限空间油池火燃烧的特性及其规律,给出了在实验条件下油池火在受限空间和开放空间燃烧速率以及燃料吸收热量的差异。讨论了通风条件和油池燃烧面积以及通风口高度对于燃料的燃烧速率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受限空间中油池火燃烧速率与油池面积、通风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火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有些用火正被电气所代替,但明火的使用仍大量存在,如吸烟、照明、驱蚊、宗教活动用火等。生活用火不慎极易引起火灾,给城乡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因此,加强生活用火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一、吸烟(一)火灾危险性燃着的香烟头能引起许多物质起火。因为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达700~800℃,足以引燃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更能引起各种燃烧气体的燃烧。在下列情况下吸烟更具危险:1.在有蒸发易燃气体或有可燃物的地方吸烟,可使易燃气体爆炸燃烧;失落在可燃物…  相似文献   

19.
以火灭火     
在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而偏远的地区,土著居民采用以火攻火的方法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了。现在,科学正在赶上他们。新的研究表明,北方部族使用的传统方法是减少澳大利亚大部分地方林区大火季节性破坏的最有效的途径。英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一位生态学家迪克·威廉先生说:“就科学而论,土著人数千年所做的事可在科学上得到支持。”迪克·威廉用土著人方法对卡卡杜国家公园进行野火控制作了为期4年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传统方法是在林区火灾危险期高峰来到之前点火(烧荒),让其不加控制地燃烧,以清除下层灌丛和草,这些东西日后可能…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6)
针对液体燃油储运过程中泄漏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设计并搭建液体燃油流淌火燃烧试验平台,进行了正庚烷流淌火试验。分析了4种不同泄漏速率下正庚烷流淌火的火焰前沿位置、燃烧面积、蔓延速率、燃烧速率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庚烷流淌火的燃烧蔓延阶段性特征明显,其典型参数均随泄漏速率正相关变化。正庚烷流淌火的稳定线燃烧速率为4.56×10~(-5)m·s~(-1);而泄漏速率每增加1 L·min~(-1),相应的初始蔓延速率增加6 m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