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客车车外噪声源识别及整车降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客车的车外噪声普遍偏高,成为城市中主要噪声污染源之一.以一款苏州金龙客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运行法对其进行声源识别,结果显示风扇、消声器、油底壳为最主要噪声源.通过对主要噪声源采取吸声、隔声、消声等技术措施,有效地衰减了其向外辐射噪声.经权威检测部门测试,该车的整车噪声下降了4.6dB(A),达到了GB1495-2002第二阶段车外加速噪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某MPV全负荷加速过程车内出现异响,严重影响整车声品质。应用LMS公司的Test. Lab振动噪声分析系统对车内噪声、动力总成系统进行振动、噪声数据采集,通过主观评价、传递路径分析、模态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加速异响传递路径为发动机后悬置,副车架约束模态与后悬置存在共振风险。运用ABAQUS软件对后悬置-前副车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提出调整后悬置橡胶静刚度方案,实现后悬置与副车架模态解耦。进一步试验发现,车内加速噪声异响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优化MPV加速噪声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样车开发阶段怠速工况出现的怠速车内异常噪声(简称异响),基于心理声学的分析方法对此异响进行声品质的客观量评价,定量地反映了正常噪声与异常噪声的主观感受差别;运用频谱分析技术初步确定怠速异响噪声的主要频谱范围在200~400 Hz;对异常噪声在200~400 Hz进行衰减滤波并进行声学回放与听觉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怠速异响的频率范围;采用声强测试得出发动机舱内声场分布,快速准确地确定了发动机正时轮系是引起怠速异响的主要来源,通过控制发动机悬置动刚度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相似文献   

4.
汽车噪声源识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强测试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源识别和声场分析方法。依据声强法的原理,对某型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声强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源进行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程志伟 《声学技术》2018,37(2):151-156
针对设计开发初期某发动机前端在怠速和加速工况下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异响问题,通过在整机台架上对附件皮带进行近场噪声测试,结合带段频率计算和噪声频谱诊断分析,得出了附件皮带是产生怠速异响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发动机正时罩进行结构改进,减小了加速工况下正时罩这类薄壁件的共振噪声;对正时链条进行优化设计,减小了正时链系统产生的阶次噪声。实测结果表明:控制好发动机前端异响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方面,附件皮带的张紧力、正时罩壳体结构表面的动刚度和正时链条系统的振动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6.
排气消声器是影响重型汽车加速行驶时车外噪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排气消声器对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影响,对某款重型汽车及一辆标杆车进行多工况排气系统插入损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重型汽车,如满足车辆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80 d B(A)要求,整车状态下排气消声器插入损失需大于20 d B(A),该款重型汽车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不满足要求;另外,对该款重型汽车匹配的消声器进行声学性能改进,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改进前后传递损失,然后试制改进后的消声器并进行装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消声器使该车通过噪声降低3.3 d B(A)。  相似文献   

7.
某前置后驱车型在加速过程中室内存在啸叫异响,在特定转速下尤为明显。试验数据显示后主减速器壳体振动和辐射噪声均存在相应的频谱特性。对室内噪声及主减速器壳体的噪声与振动在匀速和加速工况下进行数据采集,采用频谱分析和调制谱分析,确认该啸叫噪声为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引起的齿轮振动调制现象。该调制以主减速器齿轮啮合频率的高次谐频为载波频率,主减速器主动齿轮轴的转频为调制频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齿轮加工精度可使室内啸叫噪声明显减弱。整个试验分析过程为后期齿轮异响问题排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CAT技术在变速箱噪声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汽车变速箱总成振动噪音的定量测量和定位判断,根据线性系统振动噪声的频谱叠加机理分析,阐述了变速箱各档配对齿轮啮合频率与啮合噪声外在表现的联系,研究了基于FFT实现的变速箱齿轮噪声CAT测试系统,并对有关误差进行了分析.实验数据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实时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某型SUV车在怠速工况时,车内存在"嗡鸣"异响噪声为研究对象,运用频谱分析法、声学互动滤波法、主观评价法,实现对异响噪声频率成分的确认。再通过综合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法、近场测量法、铅包覆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实现异响噪声源的快速识别,并确认发动机正时罩盖为异响噪声源。最后利用模态分析技术对噪声源进行结构优化,大幅降低其辐射噪声,最终达到有效改善车内声品质,提高整车NVH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电动汽车噪声特性及机理,在分析电动汽车噪声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整车声振特性台架试验,运用频谱分析、阶次分析和偏相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辅助系统的噪声频域特性,对比了正驱工况和倒拖工况下动力总成振动噪声特性,明确了动力总成噪声对车外噪声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电动汽车整车振动噪声特性优化改善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某乘用车加速噪声偏高以及某商用车驾驶室振动异常的问题进行了准确的诊断。分析了车辆产生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以及主要噪声源的频谱特征,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分别对某乘用车的加速噪声过高和某商用车驾驶室异常振动问题进行了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对车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改进的结果表明了频谱分析在车辆NVH故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变速箱噪声的频谱分析与故障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振动、噪声信号频谱分析和相干函数分析技术,从理论上说明变速箱故障诊断的依据。检测了一台噪声严重超标的实际变速箱系统,得到其三向振动和噪声信号。综合分析了实测信号及其计算机数据处理结果,从而得出检测对象出现强烈噪声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中一对啮合轮发生“嗑碰”  相似文献   

13.
刘策  陈剑  李家柱 《计量学报》2019,40(6):1096-1100
基于声阵列技术开展车辆通过噪声室内实验研究,建立声阵列信号合成算法,针对通过噪声室内外测试过程中车辆运行状态不一致问题,提出通过改变滑行实验速度范围,获取正确的底盘测功机加载参数,确保通过噪声室内测试时车辆运行状态与室外一致,最终实现通过噪声室内测试结果与通过噪声室外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控制在±1dB以内。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SUV试制车基于GB 1495-20××草案的室内通过噪声超标问题,在半消声室内的低噪声四驱转毂试验台上,首先使用声学照相机对被测车辆在规定工况下行驶时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快速准确定位,然后应用逐一拆除屏蔽的方法,实现了对影响通过噪声的各主因素的贡献量排序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采取整改措施后的验证结果表明,室内通过噪声较原车降低了2.8dB(A),达到了对标要求。本方法可为提高通过噪声贡献量分析试验的效率和测试一致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齿轮箱结构噪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出发,利用有限元分析求解齿轮箱的动态响应,将响应结果作为边界条件,由边界元方法对齿轮箱结构噪声进行预测,同时对齿轮箱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试,并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齿轮箱结构噪声的声学特性,为齿轮箱的噪声控制与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螺杆压缩机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号螺杆压缩机噪声超标的问题,在压缩机多种工况下进行噪声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1/3倍频程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采用结构改进和吸声材料特性修正两项措施来控制螺杆压缩机噪声。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降低噪声的声压级,有效地控制螺杆压缩机的噪声,使产品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验模态分析理论,进行了减速器的模态实验,获取了系统频响函数及模态频率。依据盾构机三级行星减速器大传动比的工作特性,设计了背靠背能量回馈实验台架动态测试方案。基于行星减速器结构特征及模态频率,确定了振动噪声测点布置和信号采集参数。测量了额定载荷下减速器的振动加速度,分析了其振动特性。采用数值积分计算了振动速度响应,综合评价了减速器振动烈度。在采用隔声罩有效降低了背景噪声的基础上,运用声压法进行了减速器噪声测试,验证了噪声实验数据的合理性。振动噪声信号时频分析及边频特征表明齿轮制造精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该盾构机主减速器振动噪声性能指标达到了项目要求及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风电机组齿轮箱工作于强噪声且变转速变载荷的工况下,其振动信号非常复杂。建立了一个时变转速变载荷的行星齿轮箱振动信号模型。提出了时频脊阶次谱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Wigner-Ville时频变换,取对数后进行重排;采用Crazy climber方法提取对数重排时频谱图中的峰值脊线;将脊线转换为时频脊阶次谱。通过仿真信号与转速、载荷连续波动实验数据表明,对数时频脊阶次谱故障特征能够为时变复杂工况行星齿轮箱故障预警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与边界元软件SYSNOISE对摩托车变速箱端盖的辐射噪声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研究,预测了外部声场辐射噪声声压,分析了声场声压与结构模态频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辐射噪声的关键区域和频带,结果说明FEM/BEM方法是预测辐射噪声的有效方法,分析结果为我们下一步声学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