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材料和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目前设有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化纤维与低维材料、环境友好和生物纤维材料3个研究方向:其中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链缠结解离、高倍拉伸取向等基础研究上,攻克了高强高模量聚乙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和工程集成,打破了欧美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3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产量占全球30%;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9日,在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中,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金属多孔材料与技术”被批准为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成为国内多孔材料领域唯一上榜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原理和装置,综述它在粘接材料、纺织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等改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稀有金属快报》2012,(3):59-61
坐落于沈水之滨、东北大学美丽校园的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RAL),前身是于1954年建设的东北工学院轧钢实验室。1989年金属压力加工联合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控制理论及应用4个博上点学科共同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成功。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我国轧制技术及其自动化领域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第2次通过了国家评估。  相似文献   

5.
《稀有金属快报》2010,(4):54-58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科技部(国科办基字[2007]50号文件)正式批准的、首批在企业内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于2007年12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进入正式开始建设期,计划2010年通过验收。作为目前绿色建筑材料领域国内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学科成立于1958年,依托于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华南理工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之一;也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硕士、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多年来的持续建设,目前已经拥有高速摄影分析系统、弧焊机器人系统、多丝高速焊测试平台、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系统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为焊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近年内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干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的需求,相继通过海外高端人才引进与实质性国际合作,在优秀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学科发展和成果效益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基于上述工作,已初步形成一个国际合作、开放性的开展国际学科前沿性研究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同时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对于西安交大材料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是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1997年由材料科学系和材料工程系合并而成,所属的金属热处理专业在1952年就已设立。学院拥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内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17年被列为教育部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QS材料学科排名升至第20位,连续十多年入围ESI 1‰学科。  相似文献   

9.
《表面工程资讯》2010,10(4):45-45
株硬集团“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报告,目前通过科技部论证,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专业(我国高校最早设置专业,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方向),于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10月通过建设验收,201 8年1 2月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无损检测技术为总的研究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的优势与特色,在电磁与声学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智能化研究方向上,坚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国民  相似文献   

11.
<正>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专业(我国高校最早设置专业,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方向),于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10月通过建设验收,201 8年12月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无损检测技术为总的研究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的优势与特色,在电磁与声学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智能化研究方向上,坚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国民  相似文献   

12.
<正>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专业(我国高校最早设置专业,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方向),于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10月通过建设验收,201 8年12月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无损检测技术为总的研究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的优势与特色,在电磁与声学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智能化研究方向上,坚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国民  相似文献   

13.
《铸造》2008,57(4):421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其中材料学科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本学科拥有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3个硕士和博士学位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材料评估中心等。近来在新型耐磨材料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主要提供的耐磨铸件制备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表面工程资讯》2005,5(3):29-29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审批立项,原冶金工业部批准,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1991年11月开始筹建,经过四年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于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1998年通过了受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部委托,由教育部负责对世行贷款依托高校所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始建于1952年,由苏联专家援建的焊接教研室发展而来。是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焊接专业,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8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89年在焊接专业的基础上筹建了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63年高教部和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室,1981年改成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研究所,1985年国家教委又批准成立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部门开放实验室,1990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建设,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面向国内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表面工程资讯》2005,5(4):30-30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组建于1987年的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993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5年通过验收,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是开展腐蚀与防护基础研究、学术交流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专业(我国高校最早设置专业,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方向),于2005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10月通过建设验收,201 8年12月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无损检测技术为总的研究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的优势与特色,在电磁与声学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智能化研究方向上,坚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安全相关的基础理论、新技术与新工艺、重大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问  相似文献   

19.
《表面工程资讯》2005,5(6):33-33
清华大学磨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开始筹建,1988年11月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20.
《焊接》2000,(8):5-13
王其隆,1929年6月生,山东省青岛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 接专业,留校任教,现为该校教授。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火箭制造工艺”教研室副 主任,焊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 员会副主任。在焊接学术界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第Ⅻ专业委员会,第XⅦ专业委员会 委员、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副理事长,亚太地区焊接学会联合会(POCWA)副理事 长,N际焊接学会(IIW)理事,IIW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 王其隆教授是中国第一个焊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人。1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