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建式变电站中主变压器室的通风散热是变电站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110k V合建式变电站主变压器室为例,对主变压器室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通风散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合建式变电站主变压器室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为了改善油浸式变压器通风系统的散热效果,按照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工况,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油浸式变压器系统中散热器室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影响散热的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散热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进风口宽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机械进风口位置和机械通风速率的影响次之,自然通风速率的影响最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参数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架空地板数据中心CRAC水平送风方式下四种CRAC机组送风间距对机房内机架散热和穿孔地板气流分布的影响,分析四种CRAC送风间距的机房机架入口温度和通过穿孔地板的体积流量,比较四种工况的机架设备散热情况和热循环,为今后数据机房设计以及机房热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大型电机机房的二维数理模型,利用CFD软件对夏季大型机房不同通风策略的电机散热情况以及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通风方案,优化不同方案风口的位置,并分析电机温度以及室内空气速度、温度是否满足室内送风要求.结果表明:①采用自然通风时,很难满足电机的散热要求;②两侧送风时,对于电机的散热效果以及室内环境的品质,在单侧设置排风口要好于两侧设置排风口.此时排风口布置在一侧墙体的中部或者布置在屋顶时,电机的散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孔板送风方式对壁挂式空调房间热舒适性的影响,采用Airpak软件分别对在相同送风量和送风温度下采用传统射流送风和孔板送风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温度场、速度场、PMV-PPD值的对比分析,评价两种送风方式下的室内热舒适性,并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送风方式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明显,孔板送风对室内气流组织的改进和热舒适性的提高有较显著效果,夏季工况采用孔板送风可以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员及设备密度较为集中且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的办公环境而言,舒适的室内环境能够使工作人员身心愉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送风方式直接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是影响空调办公房间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运用HVAC专用模拟软件Airpak,对某办公建筑空调房间上送上回、下送上回两种主要送风方式分别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CFD模拟,通过对比两种送风方式下室内速度场、温度场、湿度场、PMV及PPD数值分布,分析不同送风方式对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得到上送上回送风方式室内具有较好的速度、温度场分布;整体而言,下送上回送风方式下室内舒适度及空气品质较高等结论,为空调办公建筑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夏季变压器室内流场的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晖 《建筑节能》2009,37(11):22-25
用电量的增加使得运行产热量大幅增大,导致变压器室温度偏高,这给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根据变压器室的特点,建立了变压器室内流场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通风工况下的流场分布特点,模拟结果和实际运行的情况一致.可见建立的变压器室流场的数学模型可用于研究变压器室流场分布状态,这对新建变压器室以及已有变压器室改造、优化变压器室通风方案、有效降低变压器室温度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室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截面,研究送风温度、送风相对湿度、送风方式对卧室二氧化碳质量分数分布的影响。排风口位于床头一侧接近地面的位置,两种送风方式为上送风方式(送风口位于门上方)、床头送风方式(送风口位于床头上方)。送风相对湿度一定时,送风温度越低,两截面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越低。送风温度一定时,送风相对湿度越低,两截面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越低。较低的送风温度、送风相对湿度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与上送风方式相比,床头送风方式有利于二氧化碳在室内的扩散,不仅保证呼吸区域的空气质量,还保证室内其他区域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工作区有隔断的大空间建筑CFD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送风方式下工作区内有、无隔断物时,工作区内的空气分布特性及舒适性进行研究。对室内舒适性的评价基于整合于CFD软件内部的Fanger舒适性方程。对气流分布特性的评价采用了ADPI指标。模拟结果显示,隔断物对喷口送风方式的影响大于对旋流风口送风方式的影响;旋流风口送风方式优于喷口送风方式;改变喷口送风高度并不能明显改善隔断物带来的影响。两种送风方式工作区内的PMV指标都符合GB/T18049-2000的要求。本文的结论可以作为以后同类工程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送风方式——风机盘管叠式送风,并应用于某公共展厅。为达到节能优化的目的,考察冬季工况下该末端送风方式不同送风高度和送风角度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设计了六种不同工况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分布以及评价节能特性的新指标能量利用效率的值,发现送风高度和角度对室内气流组织有着很大影响,且送风角度对节能特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设计风机盘管叠放送风的高度和送风角度方案和建议,以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等送风方式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实测了传统的混合通风与这三种送风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和气流速度,对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温度分布、气流分布和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兼顾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对目前车站高大空间空调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研究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高大空间建筑室内热舒适要求高于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从满足人体热舒适角度出发,空调送风加地板辐射供冷方案适于夏季满员工况,地板辐射供热加空调加湿方案适用于冬季满员工况;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适宜采用上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均优于上送下回的空调送风方式;在高大空间内设置分层空调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能耗,且分层空调中送风速度对分层界面的位置影响较大,送风温差对高大空间分层空调的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玺 《区域供热》2024,(1):1-8+32
太古长输供热管网循环流量大、循环泵数量多,需要设置变频室放置变频器。变频室温度高且洁净度低,导致变频器故障频发。针对这一问题,对中继泵站变频室进行改造设计,主要通过计算变频室室内余热算出消除这部分热量所需的通风量,并比较通风降温与空调降温两种方式。确定通风降温方式后,设计合适的通风方式和气流分布模式,并采用正压送风的方式保持室内相对洁净,合理选择正压风机。本次改造有效解决了变频室温度高和洁净度差的问题,保障了热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变压器室的通风状况对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对两个变压器室的运行进行了15d以上的连续监测,获得了室内外温度、油温、运行功率等数据。通过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对这些现场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变压器室通风阻力系数和变压器散热公式中的常数。在此基础上,对夏季极端环境条件下变压器的油温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5.
蜗壳层处于发电机主厂房的底部,湿、热是环境控制的主要问题。本文利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地下水电站主厂房蜗壳层1∶20通风模型,在机械送风和压差送风2种送风方式下试验研究了蜗壳层气流组织的分布规律。而后,在发电机层6种送风口组合方案、3种风量条件下,改变蜗壳层4种热源强度,共进行了45组工况的试验研究。最后,对机械送风和压差送风2种送风方式进行了比较,确定机械通风为该层的最佳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送风状态下的碰撞射流通风和混合通风的供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对2种通风模式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影响,并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碰撞射流通风热风直接送入房间底部,室内温度梯度小于混合通风模式,并且室内温度分布对送风参数变化的敏感度亦小于混合通风,这对减小建筑供暖能耗有重要意义;尽管碰撞射流在送风口附近的近地面气流速度较大,造成人员吹风感的风险大于混合通风,但在本文研究的送风参数范围内,热环境参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近年来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认为低温送风系统的经济性评价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并总结了影响低温送风系统经济性的相关因素,低温送风系统的经济性评价主要取决于室内参数和送风温度的设定及末端送风方式的选择,并分析了省能器循环的减少对低温送风系统全年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用复合空调系统的办公室进行了CFD仿真,通过极差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出了送风温度、送风速度、送风相对湿度、冷顶板表面温度及冷顶板占天花板面积比等参数对室内热舒适影响的主次关系,并对最显著的影响因素--送风速度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室内工作区和非工作区的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室内热湿状况再次达到稳态所需的响应时间长,不建议采用变风量调节方案;辐射冷顶板表面出现结露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造辐射微孔板实验室研究了室内空气流场分布特征及人员热舒适状态.通过改变微孔板的位置和数量共得到五种不同送风工况,对比分析了室内热源、 换气次数对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流场及人员热舒适度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源的加入会影响室内平均流场和标准偏差,从而影响温度和速度分布的均匀性.耦合孔板送风室内各测点温度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碰撞射流通风两种送风高度下的室内温度与气流速度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碰撞射流送风高度对室内温度竖直分布影响不大,但对紧贴地面的空气温度的衰减过程有明显影响;送风高度对室内气流分布有较大影响,增大送风高度可以减小地面附近气流的速度,但增大了离地面较远处的风速;由于送风高度较低时近风口处的空气温度较高,导致碰撞射流热风供暖时送风口越低,人体吹风感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