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现有的抽吸式热载体炉供热系统流程图,分析了该系统发生喷油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喷油事故发生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有机热载体炉供热系统中储油槽的作用及其结构设计与安全运行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盘管式热载体炉的优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盘管式热载体炉的经济效益,以热载体炉每年的一次投资费用及运行费用之和为目标函数,用数学规划方法对盘管式热载体炉的管内流速及传热面积等量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热载体最佳流速及相应的传热面积主要随炉膛出口烟温(或炉膛辐射热强度)、炉管管径及热载体入炉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若采用炉膛最经济出口烟温以及相应的管内最佳流速与传热面积进行设计,将使热载体炉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文中的优化设计方法也可用于立管型盘管式加热炉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导热油炉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加热设备,在国内苯加氢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导热油炉是马钢苯加氢萃取蒸馏单元的重要供热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三苯产品的质量。如果停炉时间过长,将导致苯加氢系统全面停车的严重后果。主要介绍了导热油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及故障原因,避免同类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流环式密封瓦及其油系统特点,介绍了一起运行中发电机漏氢及轴承端部喷油异常事故,对造成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此类事故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处理量为5 kg/h油页岩的回转干馏炉装置,以桦甸油页岩为原料,高温热灰作固体热载体,对该油页岩进行干馏特性试验研究。考察了干馏过程中油页岩出油率的影响因素,经试验发现主要包括固体热载体初温、回转干馏炉转速、固体热载体与油页岩混合比以及油页岩粒径大小。基于上述的实验结果研究了热载体初始温度600℃~800℃、回转干馏炉转速15 r/min~21 r/min、固体热载体与油页岩混合比2~5以及油页岩粒径分布0~5 mm对油页岩出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固体热载体初温为750℃、回转干馏炉转速为19 r/min、固体热载体与油页岩比例为41及油页岩粒径大小在0~3 mm分布的工况下,油页岩的出油率达到最高,且为95%。  相似文献   

7.
核供热堆小破口事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功率、不同破口尺寸核供热堆小破口汽相事故排放的实验,研究了自然循环中断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和循环流量的波动现象;实验结果对核供热堆的安全运行及验证小破口事故安全分析程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站中高参数汽包锅炉的炉水处理大都用人工控制,监控手段落后,炉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不高,因此爆管事故时有发生,已严重威协发电机组安全运行。为了改变炉水处理落后状况,我院仪表化工研究室在上海闸北电厂协作下,成功地研制了“炉水协调PH-磷酸盐处理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启动频繁、负荷多变,担任上海市调频任务的闸北发电厂经受了运行考验,受到运行人员好评。已在该厂安全运行十个月。  相似文献   

9.
固定床中煤与热载体颗粒混和热解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同烟煤在热载体固定床(移动床)中的混和传热干馏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一系列挥发份气体析出特性曲线和颗粒混和热解的总体传热系数.对煤粒径、热载体粒径及初始温度对混和传热干馏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可供热、电、气三联产成套装置中热载体固定床(移动床)干馏造气炉的工业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固体热载体干馏法广泛应用于页岩油的干馏.本文以固体热载体干馏实验系统为模拟对象,以离散元素法为理论基础,在一定填充率和炉体转速条件下,模拟分析了颗粒在3种不同倾角条件下的停留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干馏炉内颗粒的平均停留时间随炉体倾角的增大而减少;单个颗粒的停留时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宏观上,炉内大量颗粒的这一指标则在不同时间区间内相对集中.仿真结果对于观察和分析干馏炉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控城市供热管线泄漏爆炸事故,在事故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的基础上开展了城市供热管线泄漏风险研究,得到了导致供热管网泄漏的基本事件组合,分析了系统的结构重要度、临界重要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对供热管网泄漏的影响,得到了顶上事件发生概率;通过事件树分析得到供热管网泄漏的主要后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蝴蝶结模型(Bow-tie)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后果分析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城市供热管网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精确测量带钢在作业线炉内的微张力大小,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设计了基于激光测距的PLC控制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能够对微张力实现实时测控,而且不受板厚、材质的影响,根据测量信号实时调节驱动装置,有效地保证带钢运行平稳,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完成了不同功率、不同破口尺寸的液相事故排放实验,研究了自然循环中断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和循环流量的波动现象。实验结果对核供热堆的安全运行及验证小破口事故安全分析程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和传统燃煤供热系统。明确太阳能化学热泵系统的环保特性及其推广的可行性.方法理论计算相同条件下。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和燃煤供热系统供热时的经济支出。并用LCA方法评价分析两种系统.结果给出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和燃煤供热系统原理图和在相同条件下供热时两种系统经济支出的对比图.结论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的费用比燃煤供热系统高;由LCA分析可知,太阳能化学热泵理论系统运行时对大气环境的破坏程度远较燃煤供热系统低。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供热系统;在现有基础上减少太阳能化学热泵系统投资。将有利于它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燃油盘管式热载体炉的特点,将其复杂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计算公式加以简化,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并具有较高精度的简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集中供热自控系统在供热运行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控制理论基础不同,供热运行的自动化程度不尽人意;通过确立供热自控基础,实现集中供热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某1000MW机组直流锅炉启动系统中的炉水循环泵在运行中常出现电机腔室温升异常而跳闸的事故,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性.通过对炉水循环泵的运行状况和实测数据的分析,认为腔室内污物的聚积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运行监督、维护和结构改造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为主体构成控制系统,取代继电器为主的继电工控制系统,对热载体加热炉的运行进行控制,在保留原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瓣胆下,结合工艺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经验,在软中采取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高校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实际运行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即直接连接供暖系统,小温差状态运行,加大能源消耗问题。如何解决区域间相互设计温差的差异和矛盾。根据运行实践和计算结果,提出了用于区域供热的锅炉与用户在运行参数上相协调,并获得经济运行的设计方式。对已运行系统的改造或新建区域集中供热系统,具有施工简单、节省基建投资,同时具有运行耗电量小,运行费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供热与制冷实验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供热系统的现状,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供热、制冷实验台,其中采用微机监测计量系统自动测量各项运行参数,在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工况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节,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